專家信息:
查曉明,男,中共黨員。1967年8月生于安徽懷寧縣,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黨支部書記。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9年取得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工學學士。
1992年電力電子技術專業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
2001年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博士學位。
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進行博士后研究。
學術兼職:
1.IEEE 會員。
2.IEEE 電力電子學會會員。
3.IEEE 電力電子專家會議論文評閱人。
4.武漢市電源學會常務理事。
5.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6.《電力電子》雜志編委會委員。
7.中國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高校學術年會組織委員。
8.《電工技術學報》審稿人。
9.電力行業《火電廠風機水泵用高壓變頻器標準》起草負責人。
10.2005年武漢-中國光谷“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與應用”國際培訓班教授。
11.湖北三環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高壓變頻器首席專家。
12.襄樊大力工業控制股份公司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合作指導教師。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1、電力電子技術基礎(本科生)
2、有源逆變與電能質量調節(研究生)
3、功率變換拓撲結構、建模與仿真(研究生)
4、數字信號處理(研究生)
培養學生情況:
指導碩士研究生22名,博士生3名。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1、電力電子功率變換及其系統理論。
2、電能質量問題的定量化分析。
3、基于電力電子技術的諧波與無功補償系統、各種逆變電源及高壓電機變頻調速系統的研制。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項目:
1.國家電力公司青年科技促進費項目:潔凈能源與電力系統的智能接口裝置的研究;
2.武漢市科技局青年晨光計劃項目:配電系統中性線諧波治理裝置研究;
3.華中電網有限公司2004年科技項目:抽水蓄能電站高壓變頻起動裝置諧波和間諧波問題的分析及抑制方法的研究;
4.企業合作項目:6萬噸銅板帶項目供電系統的諧波和無功功率補償綜合研究;
5.企業合作項目:集控室中性線諧波治理裝置;
6.企業合作項目:中/高壓交流電機變頻調速器的研制;
7.企業合作項目:逆變電源的研制。
參加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477018):基于微分流形和智能體技術的互聯電力系統協調魯棒性控制;
2.華中電力集團公司重點科技項目:復雜電力系統無功功率、諧波、負序電流綜合治理系統。
主要貢獻:
1.全面負責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的建設工作,協助學科帶頭人劉滌塵教授、劉開培教授做好電力電子學科“十一五” 規劃工作。
2.開展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實驗研究平臺建設,積極籌備電力電子系統分析與控制實驗室和電力電子應用研究平臺建設,在國內率先開展電力電子系統級仿真平臺的建設, 積極倡導剛回國青年教師參加學科實驗平臺建設, 并獲湖北省 2005 年教改項目立項。
3.加強校內外學術交流,促進我校電力電子學科發展,擴大影響力,2005 年我校電力電子學科成功參加國內重要會議,也成為全國電力電子學術年會發起單位之一;鼓勵和支持研究所教師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
4.加強學科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協助劉滌塵教授所領導的校級精品課程《電力電子技術》 建設工作,積極協助劉滌塵教授做好相關教材的撰寫工作。
5.積極開展研究所科學研究活動, 積極鼓勵教師開展本門學科的科學研究活動, 2005 年學科科研經費再次達到新高。
6.積極創建和諧研究所,改善科學研究環境自籌經費改善研究所工作條件和科研環境,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逐步形成具有科研團隊的研究隊伍。
7.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與成才,在研究所倡導每位教授幫帶青年教師,使青年教師更快成長。
8.多次作為學院教師代表參加校級、院級有關學科建設、校園管理、院慶和迎新等方面的活動。
9.2004年協助我校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二級學科博士點申報工作的組織并取得成功。
論文專著:
發表論文:
1 查曉明、孫建軍、陳允平,并聯型有源電力濾波器的重復學習Boost變換控制策略,電工技術學報,2005年
2 查曉明、陳允平,無源與有源結合電力濾波器抑制諧波振蕩的重復學習Boost變換控制,電工技術學報,2004.6
3 孫建軍、查曉明、丁凱、余利生,一種低耐壓中性線諧波治理電路原理及實現,電力系統自動化,18期,2003年,pp34-37
4 鄧恒、殷波、查曉明、陳允平,一種改進的PWM方法在APF中的應用,電力系統自動化,14期,2002年,pp51-54
5 黃敏、查曉明、陳允平,并聯型電能質量調節器的模糊變結構控制,電網技術,26卷7期,2002年,pp11-14;
6 查曉明、陳衛勇、陳允平,三相交流系統綜合補償的補償分量檢測研究,電網技術,23卷7期,1999年,pp24-26
7 查曉明、陳一堯、周巍,LMS自適應信號處理在快速多頻率阻抗測量中的應用,儀器儀表學報,19卷2期,1998年,pp211-214
8 殷波、鄧恒、陳允平、查曉明,a-b坐標系下瞬時無功功率理論與傳統功率理論的統一數學描述及物理意義,電工技術學報,2003.5
9 查曉明、王瑾,基于PWM控制的并聯型有源電力濾波器的MATLAB仿真研究,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 2001年
10 查曉明、王瑾,串聯有源濾波器拓撲結構的MATLAB仿真,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01年
11 殷波、查曉明,綜合電能質量控制器,電網技術,2002
12 殷波、查曉明,一種新的降低三相有源濾波器開關損耗的方法,電力電子技術,2002
13 孫建軍、查曉明,基于雙DSP結構的有源濾波器檢測及控制系統,武漢大學學報,2001
14 湛秀平、查曉明,基于AT89C2051的步進電動機驅動電路,電氣傳動自動化,2001
15 查曉明、陳允平, An integrated learning control method for PWM-VSI based hybrid filter to dampen harmonic resonance in industrial power system, Proceedings of IEEE Annu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CON’04), 2004
16 查曉明、孫建軍、陳允平,2003年,Application of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to active power filter and its robustness design, Proceedings of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 conference (PESC’03), pp785-790;
17 查曉明、陶騫、孫建軍、陳允平,2002年,Development of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active power filter, Proceedings of IEEE Canadian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 (CCECE’02), pp245-250;
18 查曉明、劉開培、陶桂洪,2002年,An active AC bridge with adaptive current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for precision measurement of dielectric loss angle, Proceedings of IEEE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electromagnetic measurement (CPEM’02), pp182-183;
19 陳允平、查曉明、王瑾、孫建軍、湯洪海、劉會金,2000年,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 (UPQC): the theory,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PowerCon 2000), pp1329-1333;
20 查曉明、陳允平, Th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hybrid filter to dampen harmonics resonance in industrial power system,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SIE’03);
21 陳允平、查曉明、趙磊The Measurement of Impulse Grounding Resistance and Inductance of Grounding Network, PP352-355 (VOL.1), Proceeding of Energy Management and Power Delivery (EMPD’98), Singapore, Mar. 1998
資料更新中……
榮譽獎勵:
1.2005年湖北省科技發明二等獎。
2.2005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3.2003年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
4.2000年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優秀黨員。
5.1999年原國家電力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6.1999年華中電力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7.1999年河南電力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8.1998年獲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粵港澳獎教金。
9.1998年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抗洪先進分子。
10.1997年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