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平,男,1963年3月出生于杭州。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首席專家。現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計量學院副院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加入浙江農業科學院工作。
1991、1995和1997年分別晉升為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和研究員。
1995年任命為植保所副所長。
1995年獲浙江農業大學和國際水稻研究所聯合招收的博士學位。
1997年至2000年分別在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和日本九州農業試驗站從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任命為所長。
2004年9月加入中國計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2005年3月被任命為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2008年11月任中國計量學院副院長。
學術兼職:
1、浙江省昆蟲學會副理事長。
2、中國昆蟲學會理事。
3、浙江省科協委員。
4、昆蟲學報編委。
5、浙江農業學報編委。
6、中國水稻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7、浙江大學兼職博導。
8、安徽農業大學博導。
9、杭州師范學院生理生態點碩士生導師。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研究生課程“個體生態學”。
培養研究生情況:
與浙江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2名、博士生2名,在杭州師范大學生態點招收碩士研究生5名。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從事昆蟲致害性變異及其應用研究、生物多樣性及其生物防治、生物制藥和應用研究。
承擔的科研情況:
近5年來共主持和承擔包括國家攀登計劃、國家支撐計劃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留學人員重點項目、浙江省人才科技項目、浙江省重大科技項目等科研項目30余項。
在研課題:
1 、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蟲害減災控害治理系統( 2001-2003 ),浙江省科技廳“十五”重點攻關項目(編號 011102202 ),主持;
2 、生物多樣性在稻田害蟲可持續治理中的應用( 2001-2003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人才科技專項基金( RC97018 ),主持;
3 、植物源高效低毒殺蟲劑的研制和開發( 2002-2004 ),浙江省科技廳重大招標項目(編號: 021102533 ),主持;
4 、共生菌對褐飛虱致害性變異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學機理( 2003-20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0270199 ),主持;
5 、茭白新品種選育及其在無害化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2004-2006 ),浙江省重點攻關項目( 2004C 22004 ),主持;
6 、褐飛虱共生菌的離體培養、分子鑒定和在不同地理種群特性研究中的應用( 2005-200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0470227 ),主持;
7 、高效低毒蔬菜專用生物殺菌劑創制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究( 2004-2007 ),浙江省重大招標項目( 2004C 12015 ),主持;
8 、第二代新型生物農藥產業化中試與利用——高效植物源殺蟲劑的產業化中試研究( 2006-2009 ),浙江省重大科技招標項目( 2006C 12032 ),主持。
科研成果: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第二完成人),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第二完成人),浙江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次(第三完成人),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分別為第一完成人和第五完成人),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次(均為第一完成人),浙江省豐收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其他獎勵3次。
1、2004年12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茭白主要病蟲害治理關鍵技術及無害化生產”項目獲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2002年11月,浙江省科技進步獎,“褐飛虱致害性的檢測、變異規律及其在防治中的應用”項目獲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3、1996年10 ,農業部科技進步獎,“ 影響我國褐飛虱猖獗的國外蟲源地和褐飛虱長期預測的原理和方法”項目獲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4、1997年12月,國家科技進步獎,“影響我國褐飛虱猖獗的國外蟲源地和褐飛虱長期預測的原理和方法”項目獲三等獎,第二完成人;
5、1992年12月,浙江省科技進步獎,“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的抗性”項目獲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6、1996年12月,“影響我國褐飛虱猖獗的國外蟲源地和褐飛虱長期預測的原理和方法”項目獲國家財政部,計委和科委頒發的國家八五重大成果獎,第二完成人;
7、2002年7月,浙江省農業豐收獎,“生境多樣性對稻田天敵的保護作用及生境調節技術”項目獲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8、2004年12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高產多抗雜交稻新組合協優 963 選育與推廣”項目獲二等獎,第五完成人;
9、2000年5月,中國農科院科技進步獎,“褐飛虱人工飼料的創制及氨基酸營養研究”項目獲一等獎,第七完成人。
發明專利:
1 一種茶尺蠖的人工飼料,其制備及茶尺蠖的飼養方法 陳建明;俞曉平;李驍駿;周鐵鋒;陳列忠;鄭許松;張玨鋒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2007-10-03
2 一種捕食性天敵對稻飛虱控制能力的田間評價方法 呂仲賢;鄭許松;徐紅星;俞曉平;陳建明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2008-03-12
3 銀杏作為植物殺蟲劑的應用 俞曉平;呂仲賢;陳建明;鄭許松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2003-02-26
4 雷公藤殺蟲活性物質的提取和分離方法 俞曉平;呂仲賢;陳建明;徐紅星;陳列忠;鄭許松;張玨鋒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2004-11-10
5 新多抗菌素及制備方法和所產生的農作物病害防治藥物 夏湛恩;俞曉平;呂仲賢;陳建明;鄭許松;徐紅星;陳列忠;張玨鋒;吳文娟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2005-01-12
6 一種雷公藤生物堿復配微乳劑農藥 陳列忠;俞曉平;陳建明;鄭許松;張玨峰;申屠旭萍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2006-09-06
7 一種雷公藤生物堿復配殺蟲劑 俞曉平;陳列忠;陳建明;鄭許松;張玨峰;申屠旭萍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2006-09-06
8 一種評價稻飛虱天敵捕食能力的誘捕裝置及其應用方法 呂仲賢;俞曉平;徐紅星;香廣倫;胡萃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2007-02-28
9 一種高效防治茶尺蠖的雷公藤復配殺蟲劑 陳建明;董道青;陳列忠;俞曉平;張玨鋒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2008-10-22
10 一種氟蟲腈微膠囊懸浮衛生殺蟲劑及其制備方法 陳列忠;王世貴;俞曉平;陳建明;張玨鋒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2008-11-19
11 一種毒死蜱和吡蚜酮復配微膠囊懸浮劑及其制備方法 陳列忠;俞曉平;陳建明;張玨鋒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2008-11-19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近十年共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論文7篇,一級核心刊物60余篇。
出版專著:
1、《中國無公害農業的發展策略和途徑》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2、《茭白高效安全生產技術大全》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7
發表論文:
1 雙季茭白新品種龍茭2號耐寒性的室內評價 何月平; 張玨鋒; 陳列忠; 俞曉平; 陳建明 長江蔬菜 2010-07-28
2 浙江省茭白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現狀 陳建明; 俞曉平; 陳列忠; 何月平; 張玨鋒; 沈學根; 符長煥 長江蔬菜 2010-07-28
3 類酵母共生菌與灰飛虱卵巢發育和產卵量的關系 白旭; 董勝張; 邊亞琳; 俞曉平; 陳建明 植物保護學報 2009-10-15
4 常用殺蟲劑和殺菌劑對褐飛虱類酵母共生菌生長的影響 陳建明; 何月平; 張玨鋒; 李娜; 陳列忠; 俞曉平 植物保護 2009-12-08
5 夾竹桃葉提取物對福壽螺的殺螺活性 董道青; 陳建明; 俞曉平; 陳列忠 農藥學學報 2009-03-15
6 不同水稻品種對褐飛虱的耐蟲特性研究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作物學報 2009-05-12
7 施氮對白背飛虱在水稻上適應性的影響 徐紅星; 張玨鋒; 鄭許松; 俞曉平; 呂仲賢 中國水稻科學 2009-03-10
8 夾竹桃不同溶劑提取物對福壽螺的毒殺作用評價 董道青; 陳建明; 俞曉平; 陳列忠 浙江農業學報 2009-03-25
9 褐飛虱內共生菌的分離及其2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 張玨鋒; 陳建明; 陳法軍; 鄭許松; 陳列忠; 俞曉平 中國農業科學 2009-06-10
10 雙季茭白龍茭2號的抗蟲性和耐寒性評價 何月平; 張玨鋒; 陳列忠; 俞曉平; 陳建明 中國蔬菜 2009-11-15
11 褐飛虱體內酵母類共生菌的形態觀察 陳法軍; 張玨鋒; 夏湛恩; 呂仲賢; 俞曉平 動物分類學報 2006-01-30
12 雷公藤植物源農藥的制備工藝及優化 陳列忠; 王開金; 陳建明; 呂仲賢; 鄭許松; 徐紅星; 張玨鋒; 俞曉平 現代農藥 2006-02-10
13 茭白害蟲長綠飛虱的發生規律 鄭許松;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張玨峰; 陳列忠;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1-25
14 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應用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1-25
15 氮肥對天敵自然控制作用的影響及其在稻田生態系統中的例證 呂仲賢; 俞曉平; Heong KL; 胡萃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3-25
16 褐飛虱不同致害性種群體內共生菌18SrDNA部分序列比較 張玨鋒; 呂仲賢; 陳法軍; 陳建明; 鄭許松; 徐紅星; 陳列忠; 俞曉平 昆蟲學報 2006-03-20
17 茭白孕茭前后植株葉片和葉鞘器官中游離氨基酸和總糖含量的變化 鄭許松; 陳法軍; 陳建明; 陳列忠; 張鈺鋒; 俞曉平 科技通報 2006-07-15
18 三種稻飛虱成蟲體內酵母類共生菌的形態差異 陳法軍; 曾敏; 張玨鋒; 陳列忠; 呂仲賢; 葉恭銀; 俞曉平 動物分類學報 2006-10-30
19 共生菌在褐飛虱防治中的應用 陳列忠; 俞曉平; 陳建明; 呂仲賢; 鄭許松; 張玨鋒 農藥 2006-11-10
20 雷公藤非生物堿對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徐紅星; 陳建明; 呂仲賢; 陳列忠; 俞曉平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6-10-30
21 一株銀杏內生真菌代謝產物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申屠旭萍; 俞曉平; 夏湛恩; 徐紅星 植物保護 2006-06-08
22 植物內生菌及其代謝物在生物農藥創制中的應用 俞曉平; 陳列忠; 申屠旭萍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23 水稻與褐飛虱互作過程中蟲體內類酵母共生菌的個體大小及數量變化 陳法軍; 張玨鋒; 陳建明; 鄭許松; 陳列忠;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24 加拿大一枝黃花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王開金; 陳列忠;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25 雷公藤生物堿鹽酸鹽的制備及其活性測定 陳列忠; 王開金; 陳建明; 鄭許松; 張玨鋒;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26 九種無公害農藥對銅綠金龜子和韭菜遲眼蕈蚊的毒力測定 陳建明; 陳忠其; 俞曉平; 鄭許松; 陳列忠; 張玨鋒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27 雷公藤生物堿乳油中雷公藤次堿和吉堿的分析測定 陳列忠; 王開金; 陳建明; 鄭許松; 張玨鋒;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28 茭白種質資源對胡麻斑病和銹病的抗性鑒定和分析 鄭許松; 陳建明; 陳列忠; 張玨鋒; 鄭春龍;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29 雷公藤總生物堿對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徐紅星; 呂仲賢; 陳建明; 陳列忠;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30 茭白黑粉菌搖瓶發酵條件的研究 林源吉; 夏湛恩;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31 雷公藤總生物堿對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徐紅星; 呂仲賢; 陳建明; 陳列忠;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32 茭白種質資源對二化螟和長綠飛虱的抗性評價 鄭許松; 陳建明; 陳列忠; 張玨鋒; 鄭春龍;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33 茭白種質資源農藝性狀綜合鑒定與評價 鄭許松; 陳建明; 陳列忠; 張玨鋒; 鄭春龍;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34 植物內生菌在害蟲治理中的應用 徐紅星; 呂仲賢; 俞曉平; 張傳溪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35 新型微生物殺蟲劑—Spinosad(多殺菌素)的毒理學研究進展 陳建明; 左景行; 俞曉平; 鄭許松; 陳列忠; 張玨鋒 浙江農業學報 2006-09-25
36 氮肥對植食性昆蟲的影響及其對水稻主要害蟲種群的誘導 呂仲賢; 俞曉平; Kong Luen HEONG; 胡萃 中國水稻科學 2006-11-10
37 不同間栽模式對茭白病蟲害的控制作用 鄭許松; 鄭春龍; 陳建明; 陳列忠; 張玨鋒; 劉寶法; 俞曉平 浙江農業科學 2006-12-11
38 氮肥對水稻葉冠層捕食性天敵種群及其自然控制能力的影響 呂仲賢; 俞曉平; K L Heong; 胡萃 植物保護學報 2006-09-30
39 不同水稻品種對二化螟的抗性及其與形態學和解剖學特征的關系 徐紅星; 呂仲賢; 陳建明; 鄭許松; 俞曉平 植物保護學報 2006-09-30
40 一枝黃花屬植物的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進展 王開金; 陳列忠; 俞曉平 科技通報 2007-01-15
41 水稻植株在二化螟為害后的生理變化 徐紅星; 呂仲賢; 蔣學輝; 俞曉平; 陳建明; 鄭許松 中國水稻科學 2007-05-10
42 雷公藤生物堿及其殺蟲作用研究進展 陳列忠; 王開金; 陳建明; 鄭許松; 張玨鋒; 俞曉平 中國生物防治 2007-05-08
43 枸骨內生真菌抗菌代謝產物的鑒定及活性研究 陳列忠; 陳建明; 鄭許松; 張玨鋒; 俞曉平 農藥學學報 2007-06-15
44 銀杏內生真菌No.1028代謝產物的抗真菌活性及其培養生物學特性 申屠旭萍; 陳列忠; 俞曉平 植物保護學報 2007-04-15
45 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哈茨木霉菌代謝產物中單端孢霉烯化合物的含量 陳列忠; 申屠旭萍; 陳建明; 鄭許松; 張玨鋒; 俞曉平 分析化學 2007-09-15
46 一株褐飛虱內共生菌的分離及分子鑒定 張玨鋒; 吳鴻; 陳建明; 鄭許松; 陳列忠; 俞曉平 中國水稻科學 2007-09-10
47 浙江省灰飛虱對吡蟲啉、銳勁特和毒死蜱的抗藥性監測 張曉婕; 陳建明; 陳列忠;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7-11-25
48 RP-HPLC法同時測定不同產地雷公藤根皮中3種生物堿的含量 陳列忠; 王開金; 陳建明; 鄭許松; 張玨鋒; 俞曉平 藥物分析雜志 2007-02-28
49 茶皂素對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蟲的增效作用 董道青; 陳建明; 俞曉平; 陳列忠; 張玨鋒 茶葉科學 2008-06-15
50 高溫對灰飛虱體內類酵母共生菌和耐藥性的影響 張曉婕; 俞曉平; 陳建明 中國水稻科學 2008-07-10
51 褐飛虱在適應抗性水稻品種“IR26”過程中的氨基酸含量變化 徐紅星; 呂仲賢; 陳建明; 鄭許松; 俞曉平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8-07-15
52 木霉菌素產生菌的誘變育種 石一珺; 申屠旭萍; 俞曉平 安徽農業科學 2008-10-10
53 不同產地硅藻土對儲糧害蟲的殺蟲效果評價 陳建明; 俞曉平 糧食儲藏 2008-10-25
54 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變化與其抗白背飛虱的關系 陳建明 ; 俞曉平; 陳俊偉; 呂仲賢; 程家安; 陶林勇; 鄭許松; 徐紅星 核農學報 2003-12-20
55 不同水稻品種對褐飛虱為害的耐性和補償作用評價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呂仲賢; 鄭許松; 徐紅星 中國水稻科學 2003-09-30
56 銀杏葉粗提物對褐飛虱的生物活性 徐紅星;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鄭許松; 王清 中國生物防治 2003-05-08
57 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對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鄭許松;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葉恭銀 植物保護 2003-06-08
58 稻株含氮量和密度對褐飛虱存活、發育和生殖特性的影響 呂仲賢; Heong Kong-Luen; 俞曉平; 胡萃 生態學報 2005-08-25
59 電子取食監測儀在植物抗蟲性研究中的應用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昆蟲知識 2005-09-26
60 植物耐蟲性的研究方法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植物學通報 2005-08-30
61 水稻新品種(系)對褐飛虱抗性的篩選及評價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呂仲賢; 鄭許松; 徐紅星 中國水稻科學 2005-12-30
62 稻飛虱酵母類胞內共生菌的組織學研究進展 陳法軍; 張玨鋒; 俞曉平 昆蟲知識 2005-11-26
63 不同營養源對稻虱纓小蜂壽命及寄生能力的影響 鄭許松;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應用生態學報 2003-10-30
64 白背飛虱對水稻抗蟲品種N_(22)的適應性研究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陶林勇; 鄭許松; 徐紅星; 程家安 應用生態學報 2003-11-30
65 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的耐蟲性反應及稻株營養成分的變化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徐紅星; 程家安; 劉光杰 應用生態學報 2003-12-30
66 雷公藤提取物對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徐紅星; 俞曉平; 陳建明; 呂仲賢; 鄭許松; 韓國興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4-25
67 水生蔬菜茭白及其無害化生產技術 俞曉平; 李建榮; 施建苗; 鄧樹青; 鄧曹仁; 吳春; 李寶福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6-25
68 茭白田二化螟的發生規律及防治研究 鄭許松;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張玨鋒; 葉恭銀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6-25
69 二化螟取食茭白和水稻后生物學特征表現的比較 陳建明; 俞曉平; 鄭許松; 徐紅星; 呂仲賢; 張玨鋒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6-25
70 茭白銹病和胡麻斑病的發生規律及其無害化防治 葉琪明; 顧國平; 李建榮; 蔡國梁; 符長煥; 周仕龍; 鄧曹仁; 陳麗萍; 方華平;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6-25
71 茭白主要病蟲害發生為害規律及其防治策略 張玨鋒; 俞曉平; 陳建明; 呂仲賢; 鄭許松; 徐紅星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6-25
72 茭白田福壽螺的生物學特性和無害化治理技術 陳建明; 俞曉平; 鄭許松; 徐紅星; 呂仲賢; 張玨鋒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6-25
73 夾竹桃葉提取物對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鄭許松;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張玨鋒; 葉恭銀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6-25
74 銀杏葉粗提物對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鄭許松; 葉恭銀;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6-25
75 農藥新劑型在茭白無害化生產中的應用 陳列忠; 俞曉平; 陳建明; 葉琪明; 方華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6-25
76 浙江省茭白無害化生產技術規程及實施意見 徐紅星; 俞曉平; 陳建明; 呂仲賢; 鄭許松; 張玨鋒 浙江農業學報 2003-06-25
77 不同水稻品種受褐飛虱危害后體內生理指標的變化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呂仲賢; 徐紅星 植物保護學報 2003-08-15
78 氮肥對稻株含水量和傷流液的影響及其與對褐飛虱為害耐性的關系 呂仲賢; Sylvia VILLAREAL; 俞曉平; HEONG Kongluen; 胡萃 中國水稻科學 2004-04-30
79 我國地下害蟲的發生為害和治理策略 陳建明; 俞曉平; 陳列忠; 呂仲賢; 鄭許松; 徐紅星; 張玨鋒 浙江農業學報 2004-12-25
80 我國近年來水稻重大病蟲害可持續控制技術重要研究進展——非化學控害技術研究 何忠全; 毛建輝; 張志濤; 禹盛苗; 范永堅; 俞曉平; 黃炳超; 陳其志 植物保護 2004-04-08
81 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鉆蛀行為及其防治方法 俞曉平; 鄭許松; 徐紅星; 陳建明; 張玨鋒 植物保護學報 2004-02-15
82 放養中華鱉防治茭白田福壽螺試驗 鄭許松;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張玨鋒; 陳列忠; 俞曉平 浙江農業科學 2005-02-11
83 稻田氮肥施用量對黑肩綠盲蝽捕食功能的影響 呂仲賢; 俞曉平; HEONG Kong-Luen; 胡萃 昆蟲學報 2005-02-15
84 浙江省12個主栽茭白品種親緣關系的RAPD分析 俞曉平; 張玨鋒; 呂仲賢; 陳建明; 鄭許松; 徐紅星; 陳列忠 科技通報 2005-03-20
85 植物耐蟲性研究進展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鄭許松; 徐紅星; 呂仲賢; 張玨鋒; 陳列忠 昆蟲學報 2005-04-15
86 我國植物源農藥的研究進展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鄭許松; 陳列忠; 張玨峰; 申屠旭平 浙江農業學報 2005-02-25
87 雷公藤次堿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 陳列忠; 陳建明; 呂仲賢; 申屠旭萍; 鄭許松; 徐紅星; 張玨鋒; 俞曉平 農藥 2005-04-01
88 尖鉤寬黽蝽的越冬研究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昆蟲知識 1999-02-15
89 褐飛虱越冬種群和田間種群的致害性比較 呂仲賢; 俞曉平; 陳建明; 鄭許松; 唐健; 張志濤 中國水稻科學 1999-01-10
90 淹水對褐飛虱生長發育和稻株營養成分的影響 鄭許松;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胡繼承 中國水稻科學 1999-04-10
91 秈型雜交水稻抗褐飛虱育種研究 王建軍; 俞曉平; 呂仲賢; 陶林勇; 石守鋆; 董文其1 中國水稻科學 1999-10-10
92 除草劑和殺菌劑對褐飛虱及其天敵的影響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廣西植保 1999-08-30
93 田間發生與室內馴化的褐飛虱生物型2的特性比較 呂仲賢; 俞曉平; 陳建明; 鄭許松; 徐紅星; 張志濤 中國水稻科學 2002-03-30
94 水稻新品種(系)對褐飛虱抗性的評價 呂仲賢; 俞曉平; 陶林勇; 巫國瑞; 陳建明; 鄭許松; 徐紅星 中國農業科學 2002-02-20
95 銀杏葉粗提物對小菜蛾的拒避和生長發育抑制作用 徐紅星;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鄭許松 華東昆蟲學報 2002-06-30
96 茭白田蜘蛛的群落結構及多樣性調查 鄭許松;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昆蟲天敵 2002-06-25
97 白背飛虱取食為害后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變化與抗蟲性的關系 陳建明; 俞曉平; 陳俊偉; 呂仲賢; 程家安; 鄭許松; 徐紅星; 劉光杰 武夷科學 2002-06-15
98 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蟲取食行為的有效方法——電子取食監測儀的原理和應用技術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呂仲賢; 鄭許松; 徐紅星 浙江農業學報 2002-08-25
99 銀杏葉粗提物對桃蚜種群的抑制作用 鄭許松;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浙江農業學報 2002-10-25
100 不同地理種群褐飛虱的致害性變異和為害特征(英文) 呂仲賢; 俞曉平; 巫國瑞; 陶林勇; 陳建明; 鄭許松 Entomologia Sinica 1999-05-15
101 農用化學品對褐飛虱及其捕食性天敵的影響(英文)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程家安 Entomologia Sinica 1999-05-15
102 雜交水稻的褐飛虱抗性研究 王建軍; 俞曉平; 陶林勇; 呂仲賢; 石守鋆; 董文其 浙江農業學報 1999-07-25
103 浙江省水稻病蟲害可持續治理的模式和今后發展的思考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1999-11-25
104 水稻病蟲害治理中新的范例和研究機會 K.L.Heong; 俞曉平 浙江農業學報 1999-11-25
105 除草劑和殺菌劑對白背飛虱成蟲的殺傷作用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程家安 浙江農業學報 1999-11-25
106 褐飛虱不同生物型的抗逆性 呂仲賢; 俞曉平; 陳建明; 鄭許松; 張志濤 浙江農業學報 1999-11-25
107 水稻新品種(系)對褐飛虱持抗性的鑒定 陶林勇;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鄭許松 浙江農業學報 1999-11-25
108 雜交水稻新組合協優963的抗性研究 王建軍; 俞曉平; 呂仲賢; 柴榮耀; 董國堃; 周揚 浙江農業學報 1999-11-25
109 水稻害蟲及其天敵在生境間遷移的監測方法和原理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鄭許松; 徐紅星; 陶林勇; K.L.Heong 浙江農業學報 1999-11-25
110 稻飛虱天敵在茭白田與水稻田之間的遷移規律 鄭許松;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浙江農業學報 1999-11-25
111 捕食性天敵在單季稻田與非稻田生境間的遷移規律及其保護利用 劉志龍; 王連生; 杜一新;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梅曉青; 潘慧萍 浙江農業學報 1999-11-25
112 溫度和密度對尖鉤寬黽蝽越冬代成蟲耐饑力和生殖力影響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浙江農業學報 1999-11-25
113 除草劑和殺菌劑對褐飛虱及其天敵的影響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程家安 植物保護學報 1999-05-15
114 不同生物型褐飛虱的取食和產卵行為 呂仲賢; 俞曉平; 謝忠平; 陳建明; 鄭許松 植物保護學報 1999-08-15
115 不同溫度下浸水對褐飛虱生存、繁殖及其寄主的影響 呂仲賢; 俞曉平; 鄭許松; 陳建明 生態學報 2000-07-30
116 水稻植株防御白背飛虱為害的某些生理反應 陳建明; 俞曉平; 葛秀春; 呂仲賢; 程家安; 顏紅嵐; 劉光杰; 鄭許松; 陶林勇; 孔令軍 中國水稻科學 2000-01-10
117 越冬代尖鉤寬黽蝽耐饑力的研究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應用生態學報 2000-08-18
118 不同地理種群褐飛虱的抗逆性 呂仲賢; 俞曉平; 陳建明; 鄭許松; 唐健 應用生態學報 2000-10-18
119 殺蟲劑對褐飛虱體內共生菌的影響 徐紅星; 鄭許松; 童中華; 呂仲賢; 陳建明; 俞曉平; 陶林勇 浙江農業學報 2000-05-25
120 共生菌在褐飛虱致害性變化中的作用 呂仲賢; 俞曉平; 陳建明; 鄭許松; 徐紅星; 陶林勇 昆蟲學報 2001-05-15
121 二化螟在水稻培矮和秀水11上的為害和生長發育比較 徐紅星;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鄭許松 浙江農業科學 2001-12-11
122 不同蟲源和致害性的褐飛虱體內共生菌的種群動態 呂仲賢; 俞曉平; 陳建明; 鄭許松; 徐紅星 華東昆蟲學報 2001-06-30
123 纓小蜂對顏色的選擇性和粘卡技術的應用研究 鄭許松; 徐紅星;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陶林勇 華東昆蟲學報 2001-12-30
124 卵跳小蜂Ooencyrtus nezarae Ishii對豆緣蝽和豆璧蝽卵的選擇性和密度反應(英文) 俞曉平; 和田節 Entomologia Sinica 2001-09-30
125 太湖灌溉稻區植被多樣性研究初報 徐紅星; 鄭許松; 呂仲賢; 陳建明; 俞曉平; 陶林勇 雜草科學 2001-03-25
126 水稻田和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成蟲習性研究 徐紅星;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鄭許松; 陶林勇; 卜衛良 浙江農業學報 2001-05-25
127 稻田福壽螺的發生和治理 俞曉平; 和田節; 李中方; 呂仲賢; 孫樂平; 朱亞紅; 陳建明; 鄭許松; 徐紅星 浙江農業學報 2001-09-25
128 擬水狼蛛在水稻與茭白田之間的轉移 俞曉平; 鄭許松; 徐紅星; 呂仲賢; 陳建明; 陶林勇 昆蟲學報 2002-10-15
129 黑肩綠盲蝽在寄生植物、飛虱和葉蟬卵上的生長和發育 俞曉平; 胡萃 中國水稻科學 1996-10-10
130 非稻田生境與稻飛虱卵期主要寄生蜂的關系 俞曉平; 胡萃 浙江農業大學學報 1996-04-06
131 稻飛虱和葉蟬的寄主范圍以及與非稻田生境的關系 俞曉平; 胡萃 浙江農業學報 1996-05-25
132 稻田生態系統中飛虱、葉蟬及其天敵的種群動態和相互關系 俞曉平; 胡萃 科技通報 1997-07-20
133 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災害的長期預測 巫國瑞; 俞曉平; 陶林勇 中國農業科學 1997-08-20
134 褐飛虱蟲源的致害特性研究 呂仲賢; 俞曉平; 陶林勇; 陳建明; 鄭許松; 張啟華; 黃鳳寬; 唐健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1998-10-30
135 稻田常用殺菌劑對褐飛虱若蟲的殺傷作用 陳建明; 俞曉平; 昌仲賢; 鄭許松 中國水稻科學 1998-07-10
136 尖鉤寬黽蝽不同翅型成蟲的生殖力比較研究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昆蟲天敵 1998-06-25
137 不同獵物對尖鉤寬黽蝽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浙江農業學報 1998-03-25
138 褐飛虱泌露量測定方法的研究 俞曉平; 巫國瑞 昆蟲知識 1992-04-30
139 我國褐飛虱生物型監測初報 陶林勇; 俞曉平; 巫國瑞 中國農業科學 1992-03-31
140 褐稻虱生物型監測技術的研究 俞曉平; 葉恭銀 科技通報 1993-08-29
141 水稻品系“9101”對白背飛虱產卵的抗性以及植株游離氨基酸含量與抗性的關系 許躍; 俞曉平 植物保護學報 1988-04-01
142 稻飛虱飼料苗中昆蟲卵的清除方法 俞曉平 昆蟲知識 1990-05-01
143 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耐性和抗生性的研究 俞曉平; 巫國瑞; 胡萃 植物保護學報 1990-12-31
144 水稻品種抗稻飛虱篩選技術的評價 俞曉平; 巫國瑞; 陶林勇 昆蟲知識 1991-01-31
145 褐飛虱和白背飛虱在水稻品種上的為害特性 俞曉平; 巫國瑞; 陶林勇 中國水稻科學 1991-07-02
146 褐飛虱若干地理種群的主要為害特性研究 俞曉平; 巫國瑞; 張志濤 浙江農業學報 1991-10-01
147 高溫和浸水對褐稻虱繁殖及生存的影響 俞曉平; 巫國瑞 浙江農業科學 1991-05-31
148 褐飛虱體內共生菌種群及其與抗性水稻品種的關系 呂仲賢; 俞曉平; 陳建明; 鄭許松; 徐紅星; 陶林勇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中國昆蟲學會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0-10-01
149 擬水狼蛛在兩種生境間的遷移規律 俞曉平; 鄭許松; 徐紅星; 呂仲賢; 陳建明; 陶林勇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中國昆蟲學會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0-10-01
150 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的耐蟲性反應及稻株營養成分的變化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徐紅星; 程家安; 劉光杰 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2-06-30
151 茭白田中灰飛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發生規律的初步研究 鄭許松; 俞曉平; 呂仲賢; 陳建明; 徐紅星; 陳列忠; 張玨鋒; 申屠旭萍 當代昆蟲學研究——中國昆蟲學會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4-06-30
152 雷公藤總生物堿對小菜蛾谷胱甘肽-S-轉移酶的影響 陳列忠; 陳建明; 呂仲賢; 鄭許松; 徐紅星; 張玨鋒; 俞曉平 當代昆蟲學研究——中國昆蟲學會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4-06-30
153 昆蟲離體細胞生測法在殺蟲劑研究中的應用 徐紅星; 俞曉平; 陳建明; 呂仲賢; 鄭許松; 張玨鋒; 陳列忠 當代昆蟲學研究——中國昆蟲學會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4-06-30
154 褐飛虱與其共生菌——類酵母菌的相互作用 張玨鋒; 陳建明; 呂仲賢; 鄭許松; 徐紅星; 陳列忠; 申屠旭萍; 俞曉平 當代昆蟲學研究——中國昆蟲學會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4-06-30
155 幾丁質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申屠旭萍; 俞曉平 第三屆全國綠色環保農藥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暨第二屆全國生物農藥研討會論文集 2004-11-01
156 殺蟲劑離體細胞生物測定研究 徐紅星; 俞曉平; 陳建明; 呂仲賢; 鄭許松; 張玨鋒; 陳列忠 第三屆全國綠色環保農藥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暨第二屆全國生物農藥研討會論文集 2004-11-01
157 氮肥對水稻主要害蟲種群及其天敵自然控制作用的影響 呂仲賢; 俞曉平; Heong K L; 胡萃 農業生物災害預防與控制研究 2005-06-30
158 銀杏內生放線菌HG2393菌株發酵過程及其殺蟲活性的初步研究 徐紅星; 呂仲賢; 陳建明; 鄭許松; 張玨鋒; 陳列忠; 俞曉平; 王向軍 農業生物災害預防與控制研究 2005-06-30
159 外源茉莉酸對水稻植株抗褐飛虱的誘導作用 徐紅星; 呂仲賢; 俞曉平; 陳建明; 鄭許松; 陳列忠; 張玨鋒 科技創新與綠色植保——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11-01
160 氮肥和殺蟲劑對稻田生物多樣性及稻飛虱和天敵的影響 鄭許松; 呂仲賢; 俞曉平; 王濟良; 裘列群; 陳建明; 徐紅星; 陳列忠; 張玨鋒 科技創新與綠色植保——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11-01
161 銀杏內生鏈霉菌HG2393菌株發酵后的提取物對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徐紅星; 呂仲賢; 俞曉平; 陳建明; 鄭許松; 陳列忠; 張玨鋒 植物保護與現代農業——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11-01
162 夾竹桃植物對福壽螺的殺螺活性研究 董道青; 陳建明; 俞曉平; 陳列忠 植物保護科技創新與發展——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10-01
榮譽獎勵:
1、199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2、1997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
3、1997年獲“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同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4、1998年獲浙江省“青年科技金獎”,同年獲“全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
5、1999年獲浙江省“青年五四”獎章。
6、2005年獲“浙江省優秀博士后”。
7、2006年獲“浙江省農業先進科技工作者”、“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資料更新中……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