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羅曉容,男,1959年6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現工作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任中國石油學會油氣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油氣運移學組副組長,中國地質學會油氣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油氣運移學組副組長。
學習經歷:
1.1982年畢業于西北大學地質系,獲石油地質學專業學士學位;
2.1984年同獲碩士研究生,石油地質學專業,西北大學地質系;
3.1994年5月于法國Montpellier II大學獲地球物理學專業博士學位。
講授課程名稱:
1.石油地質學;
2.盆地模擬方法;
3.油氣成藏動力學。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1.石油地質學基礎;
2.沉積盆地模擬方法;
3.盆地異常流體壓力;
4.油氣運移與聚集。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外協項目:“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異常壓力研究及油氣成藏條件分析”,2003年6月-2004年4月,27萬元,第一負責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準噶爾盆地南緣構造應力超壓機制的定量研究”,2001年1月-2003年12月,20萬元,第一負責人。
3. 國家“九七三”項目課題(G1999043310),“中國疊合盆地油氣運聚動力學模擬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0月,220萬,第二負責人。
4.國家海洋“八六三”項目專題,“鶯瓊盆地精確的鉆井壓力預測檢測技術”;1999年6月-2001年6月,230萬,第二負責人,其中課題之一:“鶯瓊盆地地下流體壓力規律基礎研究及壓力預測模型”,33萬,第一負責人。
5. 中科院“九五”重點項目:“含油氣盆地系統及其動力學研究”;1997年7月-2000年6月,32萬,第一負責人。
6.羅曉容、潘長春,“深層油氣、非常規天然氣成藏規律與有利勘探區評價技術”,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深層油氣成藏規律、關鍵技術及目標預測”課題,2008 年 01月至2010年12月。
7.羅曉容、曾濺輝,“中國西部典型疊合盆地復合優勢通道形成演化與油氣運移效率”,國家“九七三”重大科學項目課題,2006年9月-2010年12月。
8.羅曉容,“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油藏的形成分布及其成因機制”,國家“九七三”重大科學項目子課題, 2003年9月-2009年9月。
9.羅曉容,“孔隙介質輸導層內油側向運移的動力學研究及其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008年1月-2010年12月。
10.Xiaorong Luo,“Studies on Mechanism and Trapping Efficiency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the Industry-Sponsored Project from BHP Billiton, 07/2009 - 06/2012 。
研究成果:
1.長期從事我國含油氣盆地內油氣地質基礎研究,設計和研制數值盆地模型并分析和研究了在各種地質條件下盆地模型的適用性和建模的方法;
2.系統、定量研究了沉積盆地內異常壓力產生和消散的機制,研究了在異常壓力在不同盆地內的分布特征;
3.研究地下異常壓力與溫度場、應力場間的耦合關系;
4.以盆地模型作為定量的研究工具,研究含油氣盆地內與油氣的生成、運移和聚集有關的問題;
5.利用數學模型分析和研究流體滲流過程及特征參數。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中國典型疊合盆地油氣聚散機理與定量模擬(中國典型疊合盆地油氣形成富集與分布預測叢書) 作者:龐雄奇 羅曉容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2007
2.鶯瓊盆地高溫高壓地層鉆井壓力與檢測技術研究 作者:王振峰 羅曉容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4
發表論文:
1 大慶油田西部地區姚一段油氣成藏動力學過程模擬 雷裕紅; 羅曉容; 潘堅; 趙建軍; 王鴻軍 石油學報 2010-03-15
2 石油二次運移不同模式條件下含油飽和度測量 侯平; 羅曉容; 樊長江; 周波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8-08-28
3 有機質熱演化過程中地層壓力的作用與影響 王兆明; 羅曉容; 陳瑞銀; 宋海明; 周波; 鄭大海 地球科學進展 2006-01-10
4 單個裂隙中油運移實驗及特征分析 周波; 羅曉容; Didier LOGGIA; 侯平; 王兆明 地質學報 2006-03-15
5 鄂爾多斯盆地埋藏演化史恢復 陳瑞銀; 羅曉容; 陳占坤; 喻健; 楊飏 石油學報 2006-03-25
6 西峰油田延長組長8段儲層流體作用期次分析 武明輝; 張劉平; 羅曉容; 毛明陸; 楊飏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6-02-28
7 鄂爾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層剝蝕量估算及其地質意義 陳瑞銀; 羅曉容; 陳占坤; 王兆明; 周波 地質學報 2006-05-15
8 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地區長8段古輸導格架恢復 陳占坤; 吳亞生; 羅曉容; 陳瑞銀 地質學報 2006-05-15
9 準噶爾盆地南緣霍-瑪-吐斷層活動特征及成藏過程 王兆明; 羅曉容; 劉樓軍; 吳鑒; 張秉良; 陳瑞銀; 武明輝 石油學報 2006-09-25
10 甘肅隴東地區上三疊統延長組長6、長8沉積特征及低滲響應 史成恩; 羅曉容; 萬曉龍; 李亮 地質力學學報 2006-12-30
11 內蒙古東勝地區中侏羅統砂巖沉積物源的地球化學證據 李宏濤; 蔡春芳; 羅曉容; 孫希勇 地質科學 2007-04-15
12 深盆氣-成巖圈閉:以鄂爾多斯盆地榆林氣田為例 張劉平; 羅曉容; 馬新華; 陳孟晉; 武明輝 科學通報 2007-03-30
13 鄂爾多斯盆地中南部三疊系延長組8油層組成巖作用及其對儲層物性的控制 姜紅霞; 吳亞生; 羅曉容; 喻建; 毛明陸; 楊飏; 陳瑞銀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07-03-15
14 鄂爾多斯北部直羅組中烴類包裹體地球化學特征及來源分析 李宏濤; 蔡春芳; 羅曉容; 李開開 沉積學報 2007-06-15
15 尺度放大時逾滲模型中的油氣運移路徑變化規律探討 周波; 金之鈞; 羅曉容; 王毅; 張發強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7-04-30
16 斷層連通概率法定量評價斷層的啟閉性 張立寬; 羅曉容; 廖前進; 袁淑琴; 蘇俊青; 肖敦清; 王兆明; 于長華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7-04-30
17 埕北斷階帶沙河街組油氣運移動力學過程模擬分析 羅曉容; 張立寬; 廖前進; 蘇俊青; 袁淑琴; 宋海明; 周波; 侯平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7-04-30
18 二次運移數學模型及其在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地區長8段石油運移研究中的應用 羅曉容; 喻建; 張發強; 張劉平; 侯平; 楊飏; 陳瑞銀; 陳占坤; 周波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7-06-15
19 內蒙古東勝鈾礦床成礦主巖中球狀磁鐵礦的成因 李宏濤; 蔡春芳; 李開開; 羅曉容 地質論評 2007-07-15
20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定量分析粘土礦物對油氣二次運移過程的影響 周波; 羅曉容; 王毅 地質論評 2007-09-15
21 中國西部復雜疊合盆地油氣成藏研究進展與問題 龐雄奇; 羅曉容; 姜振學; 林暢松; 張水昌; 鐘寧寧; 李忠 地球科學進展 2007-09-10
22 利用成巖序列建立油氣輸導格架 陳瑞銀; 羅曉容; 吳亞生 石油學報 2007-11-25
23 鄂爾多斯盆地中生代熱異常及烴源巖熱演化特征 陳瑞銀; 羅曉容; 趙文智; 王紅軍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7-12-23
24 塔中隆起區中-下奧陶統頂不整合面油氣運移分析和勘探潛力評價 周波; 王毅; 羅曉容; 云金表; 鄭孟林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7-12-30
25 油氣相關砂巖型鈾礦的形成過程:以錢家店鈾礦床為例 李宏濤; 吳世祥; 蔡春芳; 羅曉容 地球化學 2008-11-26
26 油氣成藏動力學研究之我見 羅曉容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8-04-10
27 陸相斷陷盆地油氣網絡成藏研究與應用 龐雄奇; 陳冬霞; 張善文; 郝芳; 劉震; 劉可禹; 宋國奇; 王永詩; 羅曉容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8-05-15
28 油氣二次運移過程中的運移效率探討 周波; 金之鈞; 羅曉容; 王毅; 張發強 石油學報 2008-07-15
29 開魯盆地錢家店凹陷姚家組砂巖中烴類地球化學特征及來源探討 李宏濤; 吳世祥; 蔡春芳; 羅曉容; 寶日瑪 石油實驗地質 2008-08-28
30 羌塘盆地侏羅系低滲透碎屑巖儲集層特征 許建華; 張世奇; 羅曉容; 王準備 地質科學 2008-07-15
31 層狀地質體建模與可視化 趙樹賢; 羅曉容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2003-11-20
32 準噶爾盆地南緣新生界粘土礦物分布及影響因素 張立強; 羅曉容; 劉樓軍; 何登發; 向寶力 地質科學 2005-07-20
33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分析油運移過程中含油飽和度 周波; 侯平; 王為民; 羅曉容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5-12-23
34 石油二次運移的模式及其影響因素 張發強; 羅曉容; 苗盛; 王為民; 周波; 黃延章 石油實驗地質 2003-02-28
35 油氣運聚動力學研究進展及存在問題 羅曉容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3-10-28
36 石油微觀滲流數值模擬實驗 趙樹賢; 羅曉容 系統仿真學報 2003-10-20
37 石油二次運移優勢路徑形成過程實驗及機理分析 張發強; 羅曉容; 苗盛; 王為民; 周波 地質科學 2004-04-20
38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在油氣運移路徑觀察與分析中的應用 苗盛; 張發強; 李鐵軍; 羅曉容; 侯平 石油學報 2004-05-25
39 石油二次運移路徑的模式分析 侯平; 周波; 羅曉容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4-12-30
40 沾化凹陷沙河街組異常高壓分布及形成機制探討 王效美; 張立強; 羅曉容; 劉魁元; 段衛東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04-06-25
41 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異常壓力分布及影響因素 羅曉容; 肖立新; 李學義; 張立強; 曾治平; 王兆明 地球科學 2004-07-25
42 孔隙介質潤濕性的核磁共振刻度特征的測量 周波; 王為民; 郭和坤; 黃延章; 羅曉容 地球科學 2004-07-25
43 構造應力超壓機制的定量分析 羅曉容 地球物理學報 2004-11-17
44 準噶爾盆地南緣下白堊統層序界面的識別 張立強; 羅曉容; 何登發; 劉樓軍; 賈進斗 沉積學報 2004-12-30
45 斷裂成因他源高壓及其地質特征 羅曉容 地質學報 2004-10-15
46 冀中坳陷饒南地區拆離構造特征 鄭大海; 劉池洋; 崔永謙; 羅曉容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4-12-23
47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羅系含油氣系統研究 李鐵軍; 羅曉容 石油實驗地質 2005-02-28
48 石油幕式運移實驗研究 侯平; 羅曉容; 周波; 張乃嫻 新疆石油地質 2005-02-01
49 斷裂開啟與地層中溫壓瞬態變化的數學模擬 羅曉容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1999-03-25
50 古溫標重建沉積盆地熱史的能力探討 施小斌; 汪集旸; 羅曉容 地球物理學報 2000-05-17
51 數值盆地模擬方法在地質研究中的應用 羅曉容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0-04-30
52 盆地內滲透性地層超壓形成機制及鉆前壓力預測 羅曉容; 楊計海; 王振峰 地質論評 2000-02-15
53 碎屑巖輸導層內油氣運聚非均一性的定量分析 李鐵軍; 羅曉容 地質科學 2001-11-20
54 油氣初次運移的動力學背景與條件 羅曉容 石油學報 2001-11-25
55 消除影響壓實趨勢線地質因素的方法——以鶯歌海盆地為例 張發強; 王震亮; 吳亞生; 楊計海; 羅曉容 沉積學報 2002-06-30
56 基于骨架的隱曲面造型技術 趙樹賢; 羅曉容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2002-09-20
57 系統論的思想方法與含油氣盆地的研究 羅曉容 地質科技管理 1997-08-28
58 沉積盆地數值模型的概念、設計及檢驗 羅曉容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1998-09-25
59 黃驊拗陷孔店南區含油遠景及找油方向 陳荷立; 羅曉容; 薛士榮 石油學報 1986-12-31
60 泥巖壓實曲線研究與油氣運移條件分析 陳荷立; 羅曉容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1987-10-01
61 地下流體壓力 羅曉容 自然雜志 1987-04-01
62 江漢盆地泥巖壓實及新溝咀組油氣運移聚集條件 陳荷立; 江繼綱; 羅曉容; 王鳳琴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1988-09-30
63 砂泥巖中異常高流體壓力的定量計算及其地質應用 陳荷立; 羅曉容 地質論評 1988-01-31
64 泥質巖壓實作用及其研究 羅曉容 自然雜志 1988-05-30
65 江漢盆地新溝咀組排烴量初探 王鳳琴; 陳荷立; 羅曉容 石油實驗地質 1989-07-02
66 江漢盆地地層埋藏史研究 羅曉容; 陳荷立; 王家華; 王鳳琴 石油實驗地質 1989-12-31
67 石油二次運移物理實驗 張發強; 羅曉容; 苗盛; 王為民 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 2001-10-01
68 石油微觀滲流的模擬分析 趙樹賢; 張永慶; 羅曉容 2003年全國系統仿真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3-09-01
69 油氣儲層中微生物的硫酸鹽還原與東勝鈾礦的形成 蔡春芳; 李宏濤; 羅曉容 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4-09-01
70 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剝蝕厚度估算及埋藏史恢復 陳瑞銀; 羅曉容; 陳占坤 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中新生代演化動力學和其資源環境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5-10-01
71 鄂爾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中生界主力儲層流體作用期次分析 武明輝; 張劉平; 羅曉容; 毛明陸; 楊飏 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中新生代演化動力學和其資源環境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5-10-01
72 埕北斷階帶油氣運聚動力學過程的模擬分析 羅曉容; 張立寬; 廖前進; 蘇俊青; 袁淑琴; 宋海明; 周波; 侯平; 于長華 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發展論文集 2006-09-01
73 東勝砂巖型鈾礦床低溫微生物成礦模式探討 李宏濤; 蔡春芳; 李開開; 羅曉容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4-01
74 泥巖異常壓力的動力學研究及其油氣地質意義 羅曉容; 王震亮; 陳荷立 西北大學 2005-10-01
榮譽獎勵:
高溫超壓地層精確的壓力預測與監測技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2001年科技進步二等獎,本人排名第二。
資料更新中……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