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王增珍,1953年5月出生,漢族,河南省人,中共黨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預防醫學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碩士導師,高級心理咨詢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77年,畢業于原同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系,留校后在師資培訓班學習兩年。
1983-1986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86年獲得碩士學位。
1988-1989年,在美國北卡大學學習行為、心理與衛生管理。
1990年以來,連續接受心理培訓,參加武漢大學的培訓班,獲得高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
學術兼職及社會任職:
1.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中文醫學版編委。
2. 英德文版雜志編委。
3. 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
4. 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
5. 中華預防醫學會武漢分會常務理事。
6. 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7. 中華預防醫學會武漢分會衛生統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8. 湖北省衛生統計學會常務理事。
9.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
主講課程:
資料更新中……
培養研究生情況:
培養了熟悉毒品預防教育和戒毒學員心理干預的40名碩士研究生,18名博士生。
研究方向:
吸毒原因調查研究,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模式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項目(NIH:PAR-04-083),中方負責人:2007-2012年,農業傷害研究方法培訓項目。
2. 美-中衛生項目組織項目,第二負責人:1995-1997年,無吸煙醫科大學創建研究。
3. 中美衛生項目組織項目,第一負責人:2000-2002年,無吸煙醫科大學的醫學生畢業后吸煙和控煙情況隨訪研究。
4. 同濟醫科大學科研基金項目,第一負責人:1999-2002年,吸毒者綜合信息評價、管理和心理指導系統。
5. 湖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第一負責人:1999-2001年,臨床醫學專業預防戰略實習CPC教學模式研究。
6. 湖北省衛生廳課題(01KG07-58),第一負責人:2002-2004年,高級知識分子健康狀況研究。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271140),第一負責人:2003-2005年,預防毒品復吸的DAEW模式研究。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571595),第一負責人:2006-2008年,中學生非法藥物濫用一級預防CMER干預模式研究。
9. 全球基金項目(CHN-304-G03-H),第一負責人:2006-2007年,中學生艾滋病與吸毒行為綜合預防的CMER模式研究與效果評價。
10. 國務院艾滋病防治辦公室項目(07-II-16),第一負責人:2008-2009年,戒毒人員預防艾滋病的心理健康教育。
11.科技部973子課題骨干:2002-2006年,環境化學污染物致機體損傷及其防御的基礎研究: 子課題10:建立以生物標志物為基礎的ECPs危險性評價模式和預警系統(2002CB512910)。
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872175),第一負責人:2009-2011年,預防戒毒后復吸的神經遞質與心理能量補充模式研究。
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9-2011年,探索了“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
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6年,探索了中學生毒品濫用預防的“認知-動機-情商-抵御技能”干預模式。
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3-2016年,青少年新型毒品預防的親子“認知-技能-心理成長”干預模式研究。
16. 華中科技大學創新基金項目,第一負責人:2013年7月-2014年12月,兒童腦損傷的心理行為隊列研究(腦損傷兒童的特別關愛項目)。
科研成果:
1.課題負責人:吸毒患者綜合信息評價與心理指導系統,2003年11通過省科技廳組織鑒定:2006年在國家版權局注冊,注冊號:2006SR09085。
2.課題負責人:臨床醫學專業預防戰略實習中社區預防保健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01年獲得湖北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
3.1990年以來根據課題研究需要先后參加武漢大學心理咨詢師培訓中心舉辦的心理咨詢師與高級心理咨詢師培訓班,獲得高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并先后參加國內外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術培訓班20余期。
4.連續17年進行成癮行為防治心理干預策略和措施研究,在青少年中開展成癮行為預防教育,建立了“認知-動機-技能-情商”干預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5.對于戒毒后復吸預防的心理干預,建立了“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促進患者的情緒和人格特點的改變,操守率提高。
6.在厭學、成績不理想的青少年中開展集情緒疏導、快速閱讀和記憶、提高自信自尊、道德教育、形象建設、護腦養腦與自我管理為一體的心理腦力潛能開發訓練,使接受訓練的學生和家長非常開心和滿意。
7.近20年來,在禁毒部門的支持下,王增珍先后帶領研究生在武漢市公安局戒毒機構、武漢市勞教局下屬的戒毒機構和襄陽強制隔離戒毒機構開展吸毒原因調查與心理干預,多次參加禁毒宣傳教育,以便幫助戒毒勞教學員遠離毒品。
8. 1995至1997年期間,她主要進行吸毒原因調查研究,1998至2002年期間,她帶領研究生在武漢市戒毒機構為戒毒人員舉辦戒毒心理培訓班14期。為了提高學員認識,讓學員了解如何遠離毒品,她與研究生一起為戒毒學員編寫了《別了,毒品——回歸健康、成功、幸福》的學習資料和《心理康復和拒絕技巧訓練》講義,讓學員不再迷茫和苦痛。 為此,她又與研究生一起為學員家長精心編寫了《回歸健康、成功、幸福》的家長用書,讓家長了解如何與學員溝通,如何正確幫助學員。
9.2002至2005年期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王增珍和課題組成員一起探索了預防戒毒后復吸的綜合心理干預模式,先后對200余名學員進行了心理輔導,并為學員和親屬提供電話和上門心理指導,為學員編寫了《毒品及相關情景心理脫敏》和《調節心態、激勵成功》圖片集,發放或郵寄給部分學員,激勵他們堅持戒毒。
10.2008至2009年期間,在國務院防艾辦的支持下,王增珍和課題組成員又在戒毒和勞教干警中舉辦培訓班,近百名干警接受了培訓。她為干警編寫了《戒毒人員預防艾滋病、預防復吸心理教育》資料,讓他們掌握了戒毒人員預防艾滋病和復吸的醫學知識和心理干預方法。
11.組織心理學專家、艾滋病預防專家、博碩士研究生在強制戒毒、勞教戒毒學員中多次開展講座和心理活動,為戒毒、勞教學員編寫了《筑起防艾、拒毒的心理長城》畫冊,發放給戒毒學員,使千余名學員獲得預防艾滋病和預防復吸的有關知識。
12.2009至2011年期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下,她帶領課題組探索了“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先后在武漢市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武漢市戒毒局下屬的河灣強制隔離戒毒所、女子戒毒所、襄州強制隔離戒毒所對近130余名學員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
13.帶領課題組編寫了《成癮行為心理治療操作指南和案例》一書,2012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隆重出版。目前,她開發的預防戒毒患者復吸的“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和方案正由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舉辦培訓班向全國推廣。
14.2006年以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她探索了中學生毒品濫用預防的“認知-動機-情商-抵御技能”干預模式,編寫和出版了《毒品和艾滋病預防教育》的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2008年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15.在武漢、鄭州、成都、天津等9個城市的中學生中開展毒品預防教育,降低他們對毒品的好奇,增強對毒品的抵御技能,效果顯著。還帶領課題組成員對來自9城市380余名骨干教師進行了培訓。經過培訓的教師根據學到的模式和方法開展毒品預防教育,接受此項教育的中學生累計達30余萬人。她與課題組成員還為家長編寫了有關資料,并在武漢等地的學校和社區對青少年家長進行了“幫助孩子遠離毒品”的宣傳教育。
論文專著:
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心理行為相關論文50余篇,在人民衛生出版社、科技出版社出版專著3部,發表心理行為相關論文50余篇。 在衛生統計綜合評價研究方面主要進行Meta分析、心理量表的開發和評價、亞健康、傷害危險因素評價等,在國際國內雜志上發表相關論文70余篇,多次參編《預防醫學》等全國統編教材。
出版專著:
1. 2004年 主編MPH課程教材《社會行為醫學》,第一版,北京:科學出版社 。
2. 2008年 主編《毒品與艾滋病預防教育》中學生與教師用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3. 2012年 主編《成癮行為心理治療指南和案例》.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4. 1993年 參編《醫學十萬個為什么》精神衛生篇,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5. 1996年 參編《青少年控煙指南》,第一版,北京:華文出版社。
6. 1999年 參編 《臨床預防醫學》第十八章 精神衛生,原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
7. 1999年 參編衛生部規劃教材五年制《預防醫學》 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8. 1999年 參編衛生部規劃教材三年制《預防醫學》 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9. 2001年 參編七年制全國衛生部規劃教材《預防醫學》,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10. 2001年 參編五年制全國衛生部規劃教材《衛生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1. 2002年 參編《健康促進學校》,第一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12. 2002年 參編七年制全國衛生部規劃教材《醫學統計學》,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3. 2004年 參編衛生部規劃教材五年制《預防醫學》 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代表性英文論文:
1. Zengzhen Wang, Zhixin JIN. The Prevalence of NIDDM and IGT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Residents in Some Areas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13,148-153,2000
2.Xiang HY, Wang ZZ, e t al. Agricultural Working-related Injuries Among Farmers In Hubei,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0, 90(8):1269-1276.
3.Li Qiu, Shuguang Leng, Zhongxu Wang, Yufei Dai, Yuxin Zheng, Zengzhen Wang(通訊作者). Path Analysis of Biomarkers of Exposure and Early Biological Effects among Coke-oven Workers Exposed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ancer epidemiol Biomarks Prev June 2007 ;16(6):1193-1199
4.Xiuquan Shi, Suhua Zhou,Zhongxu Wang,Zongcan Zhou, Zengzhen Wang(通訊作者)CYP1A1 and GSTM1 polymorphisms and lung cancer risk in Chinese populations: a meta-analysis. Lung Cancer. 2008 Feb;59(2):155-63.
5.Qiu L, Wang Z, Shi X, Zengzhen Wang(通訊作者). Associations between XPC polymorphisms and risk of cancers: A meta-analysis. Eur J Cancer. 2008 Oct;44(15):2241-53.
6.Huilie Zheng, Zhongxu Wang, ZengzhenWang(通訊作者)XRCC1 polymorphisms and lung cancer risk in Chinese populations: A meta-analysis. Lung Cancer 65 (2009) 268–273
7.Xiu-Quan Shi 1 2, Xiao-Bo Yang 3, Zhong-Xu Wang 4, Li Qiu 1, Tang-Chun Wu 3, Zeng-Zhen Wang 1(通訊作者) A novel use of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multibiomarker on early health damage among Chinese steel workers. Environ Toxicol. 2009 Jul20. [Epub ahead of prin]
8.Shi J, Xiang H, Wheeler K, Smith GA, Stallones L, Groner J, Wang Z(通訊作者).Costs, mortality likelihood and outcomes of hospitalized US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Brain Inj. 2009 Jul;23(7):602-11.
9.Zheng L,Xiang H,Song X,Wang Z.Nonfatal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male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central China.Am J Ind Med. 2010 Jun;53(6):588-95.
10.Zhiyong Liu,Minmin Zhu, Hassan H Dib,,Zi Li, Zengzhen Wang(通訊作者). RH knowledge and service utilization among unmarried rural-to-urban migrants in three major cities, China. BMC Public Health 2011, 11:74.
11. Shi XQ, Yang XB, Wang ZX, Qiu L, Wu TC, Wang ZZ (通訊作者). A novel use of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multibiomarker on early health damage among Chinese steel workers. Environ Toxicol. 2011 Feb;26(1):1-9
12. Dingyan Chen, Fang Liu, Qinggang Shang, Xiaoqin Song, Xiaoping Miao, Zengzhen Wang, 1*(通訊作者). Associ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s of DRD2 and DRD4 and Opioid Dependence: Evidence from the Current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B, 2011, 156(6):661-670 2011/9/30.
13. Huiyun Xiang, Zengzhen Wang, etc.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Wuhan, People’s Republic 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 1999,29: 210-215.
14. Hongyan Yao, Zengzhen Wang, ect.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s for the female drug abusers,Biomedical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2,15:341-346
15. Zengzhen Wang(通訊作者), Qing Wang.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irect Causes of Drug Relapse and Abstainers’ Demands in a Compulsive Detoxification Center in Wuhan city, Chin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7;20(404-409), ISSN 0895-3988
16. Ya-qiong YAN, Yong-you LIU, Yue-feng ZENG, I-wei CUI, Ji-wei LEI, Zeng-zhen WANG(通訊作者).Evalu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ve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Improving Drug Addicts’ Psychological Health,Biomed Environ Sci. 2008 Feb;21(1):75-84.
17. He Q, Feng Y, Wang Y, Wang Z (通訊作者).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heroin abstainers’ cue-sensitization questionnaire.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09 Feb;29(1):134-8.
18. R.L. Huang,Z.Lua,J.J.Liua,Y.M.Youa, Z.Q. Pana,Z.Wei,Q.He and Z.Z. Wang(通訊作者).Features and predictors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9; 28(5): 485-90
19.Jie Gong, Xinguang Chen, Jing Zeng, Fang Li, Zengzhen Wang, Dunjin Zhou. Adolescent addictive internet use and drug abuse. Addic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9; 17(3):291-305
20. Song X, Wang H, Zheng L, Chen D, Wang Z(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blem behavior and neurotransmitter deficiency in adolescents.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10 Dec;30(6):714-9.
21. Rui Guo (郭蕊), Qian HE (何倩), Junxin Shi (時俊新), Jie Gong (龔潔), Zengzhen Wang (王增珍,通訊作者). Short-term impact of Cognition-Motivation-Emotional Intelligence-Resistance Skills (CMER) Program to prevent drug us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 in Wuhan. China.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10 Dec;30(6):720-5.
22.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Heroin Abstainers’ Cue-Sensitization Questionnaire 何倩; 馮燕; 王瑩; 王增珍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09/2/15
23. Neurotransmitter-precursor-supplement Intervention for Detoxified Heroin Addicts 諶丁艷; 劉艷; 何武龍; 王洪星; 王增珍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12/6/15
24. Short-term Impact of Cognition-Motivation-Emotional IntelligenceResistance Skills Program on Drug Use Prevention for School Students in Wuhan,China 郭蕊; 何倩; 時俊新; 龔潔; 王紅星; 王增珍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10/12/15
2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blem Behavior and Neurotransmitter Deficiency in Adolescents 宋曉琴; 王紅星; 鄭雷; 諶丁艷; 王增珍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10/12/15
代表性中文論文:
1 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對海洛因依賴者戒毒后2年的隨訪研究 張輝; 余金聰; 丁方; 鐘瑞林; 顧紅; 肖揚; 王冬明; 韋威全; 王增珍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15/8/15 0:00
2 甲基苯丙胺依賴者軀體脫毒后慢性渴求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楊龍雨; 張輝; 曾軍莉; 李享卉; 鄢棟; 李江; 滕世偉; 吳清鋒; 余金聰; 王增珍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15/6/15
3 武漢初中生家長對接種HPV疫苗接受度調查 張輝; 于冬雪; 劉朝新; 王少明; 肖楊; 彭月華; 王冬明; 余金聰; 韋威全; 趙方輝; 王增珍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14/2/28 0:00
4 宜昌市HIV/AIDS社會支持調查 黃文婷; 陳宏平; 王增珍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13/10/31 0:00
5 預防海洛因依賴者戒毒后復吸的以問題導向的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和操作流程簡介 王增珍; 肖楊; 彭月華; 諶丁艷; 余金聰; 韋威全; 王冬明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13/10/15
6 CMER綜合干預模式對職高生毒品認知、好奇率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影響 李瑩; 張輝; 何武龍; 王增珍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13/9/15
7 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對海洛因依賴者戒毒后操守率的影響 肖楊; 王冬明; 丁芳; 韋威全; 余金聰; 顧紅; 鐘瑞琳; 王增珍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13/8/15
8 宜昌市艾滋病感染者與患者死亡情況分析 黃文婷; 陳宏平; 張慧琦; 雷雯; 肖楊; 王冬明; 韋威全; 王增珍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13/4/30
9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高感覺尋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王冬明; 余金聰; 曹慧平; 彭月華; 韋威全; 王增珍 中國學校衛生 2013/3/25
10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余金聰; 韋威全; 王增珍; 曹慧平; 王冬明; 肖楊; 彭月華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3/15
11 肺結核患者推薦密切接觸者篩查的意愿及障礙分析 朱閔敏; 王健; 王增珍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13/2/26
12 湖北省勞動力人口疲勞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 彭月華; 劉雷; 牛曉輝; 孫維; 張濤; 單廣良; 王增珍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12/10/26
13 建筑工人傷害發生情況、影響因素及預防干預的效果評價 鄭雷; 王增珍 比較教育研究 2012/10/10
14 江西省餐飲業農民工焦慮和抑郁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謝言; 諶丁艷; 王增珍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12/8/26
15 動機-技能-心理能量模式對強制戒毒人員情緒和動機轉變傾向的影響 王冬明; 丁芳; 顧紅; 鐘瑞琳; 肖楊; 余金聰; 韋威全; 王增珍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12/6/26
16 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模式對戒毒人員慢性渴求和抑郁的干預效果 肖楊; 顧紅; 丁芳; 鐘瑞琳; 韋威全; 余金聰; 王增珍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12/6/15
17 離退休老年人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分析 劉芳; 梁勛廠; 羅浩; 胡淑華; 高珊榮; 王增珍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12/4/26
18 個人健康狀況評估問卷信度和效度評價 袁寶石; 司超增; 潘廷芳; 王增珍; 劉民; 單廣良 中國公共衛生 2012/2/15
19 “游程總數”法診斷Meta分析中發表偏倚的準確度評價 鄭輝烈; 俞慧強; 王增珍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6/30
20 美國控煙立法進展及展望 楊璞娜; 李國光; 王增珍 第15屆全國控制吸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1/4/19
21 美國控煙立法效果評價研究進展 楊璞娜; 李國光; 王增珍 第15屆全國控制吸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1/4/19
22 微核試驗數據的Poisson和負二項回歸模型擬合效果比較 鄭輝烈; 王增珍; 俞慧強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2/28
23 湖北省部分地區農民工生活質量及其相關影響因素調查. 劉艷,劉雷,孫維,單廣良,王增珍(通訊作者).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年5月,32(5):481-484
24 河南省部分地區農業機械傷害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趙娜,鄭雷,胡美榮,付向華,王增珍(通訊作者).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年5月,32(5):531-532
25 多因子降維法在評價代謝酶基因-基因-環境交互作用中的應用 石修權; 王增珍 環境與健康雜志 2010/12/20
26 應用Logistic回歸探討MDR交互的具體方式與效應大小 石修權; 王增珍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10/11/28
27 以結構化提問為導向的戒毒患者認知行為團體心理治療策略初探 諶丁艷; 劉芳; 彭月華; 肖楊; 張青; 余金聰; 孫維; 王增珍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10/10/15
28 顱腦損傷預后預測模型建立的方法探討 時俊新; 張靜; 蔣春舫; 王增珍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0/10/10
29 新農合住院費用控制的探討 王濱; 周永康; 李娜娜; 楊璇; 王增珍; 牛曉輝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10/5/20
30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區外轉診病例費用研究 牛曉輝; 孟翔燕; 周永康; 李娜娜; 王曉剛; 梁鋼; 王增珍 中國衛生經濟 2010/5/5
31 醫學生吸煙現況調查 徐佩; 朱文浩; 王俊文; 王增珍 實用預防醫學 2010/4/25
32 湖北青壯年亞健康狀況及其與睡眠和性格之間的關系研究.劉雷 龍云 張濤 牛曉輝 孫維 單廣良 王增珍(通訊作者).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9):970-974
33 建筑業男性農民工職業傷害現況及危險因素分析. 鄭雷,宋曉琴,王增珍(通訊作者).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0,28(6):436-438
34 湖北青壯年亞健康狀況及其與睡眠和性格之間的關系研究.劉雷 龍云 張濤 牛曉輝 孫維 單廣良 王增珍(通訊作者).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9):970-974
35 武漢市初一年級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宋曉琴,鄭雷,李瑩,于冬雪,王增珍(通訊作者).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1):14-17
36 醫學生吸煙現況調查. 徐佩,朱文浩,王俊文,王增珍.實用預防醫學 2010年 04期
37 戒毒者共用注射器的危險因素及心理原因探討 諶丁艷; 高羿; 何武龍; 吳淑華; 龍云; 王增珍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09/12/26
38 流動人口性病艾滋病知識知曉現狀及健康傳播策略 劉智勇; 李孜; 王增珍 現代預防醫學 2009/9/25
39 Poisson及負二項分布對微核試驗數據擬合效果 鄭輝烈; 王忠旭; 王增珍 中國公共衛生 2009/9/15
40 Meta分析中發表偏倚的Begg’s檢驗、Egger’s檢驗及Macaskill’s檢驗的SAS程序實現 鄭輝烈; 王忠旭; 王增珍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9/8/25
41 基于MATLAB與VC編程的綜合評價系統的研究 劉智勇; 海賀; 王增珍 中國衛生統計 2009/6/25
42 多重對應分析及其在職業人群健康損害研究中的應用 石修權; 劉雷; 王增珍 現代預防醫學 2009/5/25
39 創建無吸煙大學校園促進醫學生控煙效果的研究報告 楊璞娜; 王小平; 王增珍 履約 控煙 創建無煙環境——第14屆全國控制吸煙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控煙高級研討班論文集 2009/4/17
40 Egger’s test與Begg’s test的功效差異比較與原因分析 石修權; 王增珍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9/2/15
41 戒毒患者共用注射器的危險因素及心理原因探討. 諶丁艷,高羿, 何武龍,吳淑華,龍云,王增珍(通訊作者).中國艾滋病性病,2009,15(6):629-630
42 Meta回歸與亞組分析在異質性處理中的應用.石修權,王增珍(通訊作者).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8年5月,29(5):497-501
43 Egger’s test和Begg’s test的功效差異比較與原因分析. 石修權, 王增珍(通訊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醫學版), 2009, 38(1) : 91-93, 102
44 META分析中發表偏倚的Begg’s 檢驗、Egger’s檢驗及Macaskill’s檢驗的SAS程序實現.鄭輝烈,王忠旭,王增珍(通訊作者).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8):910-916
45 Egger’s test 與Begg’s test 的功效差異比較與原因分析.石修權,王增珍(通訊作者).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38(1):91-93
46 META分析中發表偏倚的 Begg’s、Egger’s 檢驗及Macaskill’s檢驗的SAS程序實現.鄭輝烈,王忠旭,王增珍(通訊作者).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8):910-916
47 生存分析方法在道路交通事故致顱腦損傷住院時間估計中的應用 時俊新; 張靜; 蔣春舫; 余松林; 向惠云; 王增珍 中國衛生統計 2008/12/25
48 深圳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相關知識及行為調查分析 邱勁軍; 王增珍; 李麗廉; 劉瑩 預防醫學情報雜志 2008/11/28
49 吸毒患者成功戒毒信心量表的編制和評價 何倩; 王瑩; 馮燕; 王增珍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8/10/25
50 勞教干警工作壓力源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調查研究 嚴亞瓊; 何倩; 齊俊鋒; 馮燕; 王增珍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08/10/10
51 勞教吸毒人員艾滋病預防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董玉寶; 王增珍; 施侶元; 胡曉云; 呂美霞 職業與健康 2008/10/1
52 綜合心理干預模式對勞教戒毒人員預防復吸的效果分析 嚴亞瓊; 何倩; 王懷記; 王增珍 醫學與社會 2008/9/15
53 武漢市中專生毒品濫用及其相關知識、態度調查 石萍; 何倩; 龍云; 趙麗娜; 明小燕; 潘丹珍; 王增珍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08/6/26
54 湖北初一學生毒品與艾滋病預防教育需求調查 何倩; 郭蕊; 時俊新; 龔潔; 王增珍 中國學校衛生 2008/6/25
55 醫學本科新生控煙及相關能力調查分析 熊享濤; 王增珍 醫學與社會 2008/5/15
56 農村高齡老年人社會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探索 吳植恩; 曾爾亢; 陳仲文; 王增珍; James T Sykes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08/4/26
57 勞教干警工作壓力源量表及壓力反應量表的初步編制及信度、效度檢驗 嚴亞瓊; 朱明慧; 姚英長; 董三民; 王增珍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08/4/26
58 初一學生毒品與艾滋病認知—動機—情商—抵御技能模式干預效果評價 郭蕊; 何倩; 時俊新; 龔潔; 王增珍 中國學校衛生 2008/4/25
59 高中生藥物濫用認知與態度的干預效果評價 盧志南; 郭蕊; 王增珍 中國學校衛生 2008/3/25
60 吸毒社會規范及吸毒傾向對青少年藥物濫用的影響 龔潔; 曾晶; 李芳; 周敦金; 王增珍 中國學校衛生 2008/1/25
61 阿片類依賴患者對相關環境敏感程度及影響因素研究,馮燕,王瑩,何倩,王增珍(通訊作者)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8年,29(5):439-443
62 吸毒患者戒毒信心量表的編制和評價,何倩,王瑩,馮燕,王增珍(通訊作者)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5):465-467
63 湖北兩市初一學生毒品濫用認知和行為調查.何倩,郭蕊 時俊新,龔潔,王增珍(通訊作者).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8年4月,29(4):329-332
64 湖北初一學生毒品/艾滋病預防教育需求調查.何倩,郭蕊,時俊新,龔潔,王增珍(通訊作者).中國學校衛生,2008年6月,29(6):494-496
65 吸毒患者戒毒信心量表的編制和評價.何倩,王瑩,馮燕,王增珍(通訊作者).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5):465-467
66 吸毒社會規范、吸毒傾向對青少年藥物濫用的影響.龔潔,曾晶,Xinguang Chen,李芳,周敦金,王增珍(通訊作者).中國學校衛生,2008年1月,29(1):4-6
67 道路交通事故致顱腦損傷預后影響因素及預測模型建立的探討 時俊新; 張靜; 王增珍; 蔣春舫 中國衛生統計 2007/10/25
68 知識、態度、社會規范對青少年新型毒品使用的影響研究 龔潔; 曾晶; 李芳; 周敦金; 王增珍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7/10/10
69 鐘祥地區80歲以上高齡老人社會心理調查分析 曾爾亢; 王增珍; 吳植恩; James T.Sykes; 于普林; 陳仲文; 王雄; 吳文清 第八屆亞洲大洋洲地區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大會中文論壇講演暨優秀論文摘要集 2007/10/1
70 社區醫療改革與老年心理健康 王增珍 第八屆亞洲大洋洲地區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大會中文論壇講演暨優秀論文摘要集 2007/10/1
71 中學生藥物濫用認知-意向-抵御技能問卷信度與效度評估 郭蕊; 何倩; 時俊新; 王增珍 中國學校衛生 2007/9/25
72 武漢大學醫學院學生吸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黃杏; 陳冬峨; 王增珍; 景亞斌; 劉登秀; 黃茜; 陳華; 宋麒 中國學校衛生 2007/8/25
73 武漢市某區中小學教師健康現況及危險因素分析 劉晴; 劉文華; 向浩; 劉長娜; 王增珍 中國衛生統計 2007/8/25
74 深圳市福田區20042006年流感疫情暴發流行病學分析 邱勁軍; 李麗廉; 劉瑩; 林德南; 莊潤森; 王增珍 中國健康教育 2007/7/20
75 深圳市福田區1997-2006年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病學分析及對策 邱勁軍; 李麗廉; 黃慈林; 閔娟; 王增珍 實用預防醫學 2007/6/25
76 家屬配合幫教的心理行為與患者脫毒后操守時間的關系 王懷記; 王增珍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07/5/15
77 武漢市3340名中小學教師心理亞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劉晴; 劉文華; 向浩; 劉長娜; 王增珍 中國學校衛生 2007/3/25
78 武漢市醫務人員常見疾病患病情況調查 周素華; 付向華; 胡櫻; 王懷記; 楊璞娜; 王增珍 醫學與社會 2007/2/28
79 藥物濫用者對毒品及艾滋病相關知識了解情況調查 蔣玉; 承璐雅; 王平; 周敏; 朱峰; 吳泳; 王增珍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07/1/30
80 河南省區縣高中生心理及行為問題調查分析 王予東; 賀紅梅; 王增珍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7/1/20
81 深圳市福田區2004-2006年流感疫情暴發流行病學分析. 邱勁軍,李麗廉,劉瑩,林德南,莊潤森,王增珍. 2007年 23卷 7期490-492
82 武漢市大學生毒品濫用情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何倩.王增珍(通訊作者).中華流行病學,2007年1月;28(1):28-31
83 武漢市3340名中小學教師心理亞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劉晴,王增珍(通訊作者)中國學校衛生,2007年3月;28(3):246-247
84 惡性腫瘤患者年住院費用研究 張義華; 王增珍 中國衛生經濟 2006/12/5
85 高中生藥物濫用知識、態度和傾向分析 龔潔; 陳心廣; 曾晶; 王增珍 中國公共衛生 2006/8/30
86 Hill模型及其在環境危險度評價中的應用 王懷記; 王增珍 中國衛生統計 2006/8/25
87 調查研究中復雜抽樣的SUDAAN統計分析軟件介紹 王懷記; 宇傳華; 王增珍 中國衛生統計 2006/6/25
88 深圳市公共場所服務業人員對艾滋病的認知情況及影響因素 秦彥珉; 王增珍; 蔡文德; 譚京廣 實用預防醫學 2006/6/25
89 化學致畸物危險度評價中的Nested logistic模型及其應用 周素華; 王增珍 毒理學雜志 2006/4/30
90 不同地域兩所高中高二學生身心癥狀及相關因素分析 何倩; 王玉榮; 王增珍 醫學與社會 2006/3/30
91 GAMMA模型在危險度評價中應用 邱小霞; 周素華; 王增珍 中國公共衛生 2006/2/28
92 Rai & Van Ryzin巢式模型在發育毒性研究中的應用 任寧; 王增珍 醫學信息 2006/1/5
93 以機制為基礎的多環芳烴危險度評價模式初探.生物標志與危險度評價,邱麗,王增珍(通訊作者).國際會議,武漢,2006
94 GAMMA 模型在危險度評價中的應用.中國公共衛生衛生雜志,邱小霞,周素華,王增珍(通訊作者).2006年2月,22(2):255-256.
95 Multistage 模型在環境污染物危險度評價中的應用,周素華,王增珍(通訊作者).中國公共衛生. 2006,22(增刊):100-101
96 Hill模型在環境污染物危險度評價中的應用. 王懷記,王增珍(通訊作者).中國衛生統計雜志,2006年,23(4):372-374.
97 惡性腫瘤患者年住院費用研究. 張義華,王增珍. 中國衛生經濟2006,25(12):72-73
98 不同地域兩所高二學生身心癥狀及相關因素分析.何倩 王增珍(通訊作者).醫學與社會,2006年,19(3):33-36
99 飲用水多因素危險度評價 夏世鈞; 王增珍 中國公共衛生 2005/12/10
100 吸毒患者親屬心理-行為干預方法及效果研究 曾岳峰; 劉永有; 王懷記; 周素華; 崔伊薇; 王增珍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05/12/10
101 某市常住和外來吸毒人群HIV相關行為危險因素 黃芳; 王增珍; 馮鐵建; 譚京廣 現代預防醫學 2005/11/30
102 醫學院新生吸煙狀況調查分析 熊享濤; 朱瓊花; 王懷記; 付向華; 王增珍 醫學與社會 2005/10/30
103 湖北省高級知識分子的常見身心亞健康癥狀調查 周素華; 朱忠華; 張治平; 姚云; 徐宏彬; 向清; 付向華; 胡櫻; 王懷記; 楊璞娜; 王增珍 醫學與社會 2005/10/30
104 焦爐工人血清谷胱甘肽硫轉移酶活力和尿8-羥基脫氧鳥苷水平 劉愛林; 鄒亞玲; 魯文紅; 王增珍; 魯文清 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 2005/10/20
105 杭州市大學生吸煙狀況及社會心理因素分析 裘欣; 項海青; 程彬; 姜彩霞; 王增珍; 姜敏敏 中國學校衛生 2005/8/25
106 廣東某市高中生的亞健康情況 王玉榮; 何倩; 王增珍 醫學與社會 2005/7/30
107 吸毒人員傷害發生情況及降低危害措施可接受性調查 王懷記; 雷繼偉; 閔光壽; 王青; 王增珍 醫學與社會 2005/7/30
108 復吸預防的綜合干預措施對吸毒者應對方式的影響 劉永有; 曾岳峰; 崔伊薇; 雷繼偉; 閔光壽; 李玲; 王青; 王增珍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5/6/30
109 海洛因依賴者典型特征研究 劉永有; 曾岳峰; 王增珍; 姜東林; 汪再興; 李玲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05/6/10
110 吸煙對不同收入人群慢性病患病的影響 嚴薇榮; 饒克勤; 王增珍; 冉鵬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5/5/10
111 38例女性戒毒人員院內心理綜合干預的半年操守情況分析 曾岳峰; 劉永有; 崔伊薇; 雷繼偉; 許莉; 閔光壽; 李玲; 王青; 王增珍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5/4/30
112 環境化學污染物危險度評價的“基準劑量法” 夏世鈞; 張家放; 王增珍 環境與職業醫學 2005/4/25
113 復吸預防的綜合干預措施對吸毒患者焦慮癥狀的療效評價 劉永有; 曾岳峰; 崔伊薇; 雷繼偉; 閔光壽; 李玲; 王青; 王增珍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05/4/10
114 醫學院新生吸煙狀況調查分析.熊享濤,朱瓊華,王懷記,王增珍(通訊作者). 醫學與社會,2005,18(10):11.
115 復吸預防綜合干預措施對吸毒患者焦慮癥狀的療效評價.劉永有,曾岳峰,崔伊薇,雷繼偉,閔光壽,李玲,王青,王增珍(通訊作者).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05,11(2):63
116 復吸預防綜合干預措施對吸毒者應對方式的影響. 劉永有,曾岳峰,崔伊薇,雷繼偉,閔光壽,李玲,王青,王增珍(通訊作者).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05,14(3):229
117 吸毒人員上傷害發生情況及降低危害措施可接受性調查.王懷記,劉永有,曾岳峰,王增珍(通訊作者) 醫學與社會,2005,18(7):11.
118 心理干預預防毒品復吸的效果分析 劉永有; 曾岳峰; 王增珍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04/12/10
119 初高中學生吸煙狀況及相關社會心理因素分析 裘欣; 程彬; 姜彩霞; 項海青; 王增珍; 姜敏敏; 毛一萍 中國公共衛生 2004/11/10
120 急慢性嗎啡應用對外側穿通纖維-海馬CA3區直接通路LTP的不同影響 曾燕; 梁勛廠; 施靜; 茹立強; 王增珍 中國藥學雜志 2004/11/8
121 不斷深化醫學教學改革 培養醫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 厲巖; 馬建輝; 洪競蘭; 彭義香; 房慶元; 王增珍 醫學教育 2004/10/1
122 中國居民吸煙與社會經濟狀況關系研究 嚴薇榮; 饒克勤; 王增珍 中國公共衛生 2004/8/10
123 幾種健康相關行為的家庭聚集性研究 胡櫻; 饒克勤; 王增珍 衛生軟科學 2004/6/30
124 武漢市大學生SARS流行高峰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劉卓; 胡櫻; 王增珍 醫學與社會 2004/6/28
125 武漢市某小區居民亞健康狀況分析 凌慧; 胡櫻; 任寧; 王懷記; 王增珍 醫學與社會 2004/4/28
126 質反應開放型單向序貫檢驗在確定重點干預人群中的應用 劉卓; 王增珍; 胡櫻 中國衛生統計 2004/4/25
127 吸毒人員戒毒效果的社會心理影響因素 王增珍; 凌秀鳳; 姜東林; 孫家富; 程藝萍; 劉菊香; 湛嬌娥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4/2/28
128 小學高年級學生對吸煙的態度及相關因素研究 蘇冠華; 王增珍 中國健康教育 2004/1/20
129 急慢性嗎啡應用對外側穿通纖維-海馬CA3區直接通路LPT的不同影響. 曾燕、梁勛廠、王增珍等.中國藥學雜志,2004,39(11):822.
130 質反應開放型單項序貫檢驗在確定重點干預人群中的作用. 劉卓,王增珍,胡櫻. 中國衛生統計,2004,4月,21(2):
131 吸毒者多種成癮物質使用情況調查 胡櫻; 王增珍; 凌慧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3/11/28
132 武漢市2所普通高中學生吸煙情況調查 胡櫻; 凌慧; 劉卓; 王增珍 中國學校衛生 2003/10/25
133 大蔥對小鼠移植性腫瘤S180的生長抑制作用研究 胡櫻; 王增珍; 曾繁波; 付向華 腫瘤防治研究 2003/10/5
134 吸毒者脫毒后復吸的直接因素和返回社會后的心理需求 王增珍; 嚴薇榮; 王大山; 姜東林; 汪再興; 李玲 第七屆全國藥物依賴性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 2003/9/1
135 吸毒患者綜合信息評價、管理與心理指導系統 王增珍; 陸云霞; 姜東林; 司鋒; 任寧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3/8/28
136 藥物濫用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胡櫻; 王增珍; 凌慧; 劉卓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03/8/10
137 武漢市高級知識分子與中高級管理人員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劉卓; 侯長榮; 王增珍 職業與健康 2003/5/1
138 家庭影響青少年吸煙行為的心理學機制探討 劉卓; 王增珍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3/4/30
139 武漢市嬰幼兒呼吸道感染與家人吸煙的關系 嚴薇榮; 王增珍 中國婦幼保健 2003/2/21
140 女性乳腺癌配對病例對照研究 胡櫻; 王增珍; 黃緒鎮; 凌慧; 付向華 新世紀預防醫學面臨的挑戰——中華預防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2/8/1
141 創辦無吸煙醫科大學對男醫學生畢業后吸煙情況的隨訪研究 王增珍; 陳冠民; 楊璞娜; 付向華; 胡櫻; 余松林; Hevay Gimbel 新世紀預防醫學面臨的挑戰——中華預防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2/8/1
142 戒毒治療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陸云霞; 王增珍; 凌秀鳳; 付向華; 姜東林; 司鋒; 孫家富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2/5/28
143 預防戰略實習中社區預防保健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王增珍; 陳詠梅; 陳立功; 黃緒鎮; 羅五金; 彭義香; 胡櫻; 傅向華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 2001/10/20
144 “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骨干教師培訓班暨教學研討會”介紹 傅華; 鄭頻頻; 葉葶葶; 朱靳良; 楊順英; 陸培廉; 王增珍; 陳詠梅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 2001/10/20
145 大蔥清除亞硝酸鹽的實驗研究 趙云斌; 胡櫻; 王增珍; 曾繁波; 周蘊珍 食品科學 2001/5/30
146 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改革探討 蔡榮泰; 王增珍; 楊世秀; 李守國; 楊克敵; 陳煥生; 鄭剛 西北醫學教育 2001/3/25
147 社會心理健康狀況與女性吸毒的關系 王增珍; 陳詠梅; 楊紅梅; 陳立功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1/2/28
148 預防戰略實習中社區保健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王增珍,陳詠梅,陳立功,等.上海預防醫學,2001年10月,13(10):459-459
149 臨床醫學專業預防戰略實習方式的優化及其對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 陳詠梅; 王增珍; 陳立功; 黃緒鎮; 胡櫻; 付向華 西北醫學教育 2000/12/25
150 女性吸毒者脫毒后防復吸素質訓練和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 王增珍; 楊紅梅; 陳詠梅; 姜東林; 汪再興; 張建軍; 聶慧明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0/11/28
151 女性海洛因成癮者脫毒后稽延性戒斷癥狀和焦慮情緒調查 楊紅梅; 王增珍; 陳詠梅; 張建軍; 汪再興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0/8/28
152 海洛因依賴者應用“警星模式”心理康復和拒絕技巧訓練預防復吸的療效分析 姜東林; 聶慧明; 李毓慧; 張建軍; 王增珍; 楊紅梅 第四屆全國中西醫結合戒毒學術研討會教材、論文摘要集 2000/7/1
153 臨床醫學生采用不同的預防醫學實習模式及其效果評價 王增珍; 陳詠梅; 陳立功; 胡櫻; 彭義香; 黃緒鎮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0/6/25
154 鐘祥地區80歲以上高齡老人社會心理調查分析 曾爾亢; James T. Sykes; 吳植恩; 陳仲文; 王增珍; 王雄; 于普林; 吳文清 醫學與社會 2000/4/30
155 女性吸毒者情感智商的病例-對照研究 王增珍; 陳詠梅; 楊紅梅; 陳立功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0/2/28
156 女性吸毒與情緒智商的關系.陳詠梅,王增珍,楊紅梅,陳立功.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00;9(1):53
157 女性吸毒者防復吸素質訓練和健康教育的短期效果,王增珍,楊紅梅,陳詠梅,姜東林,汪再興,張建軍,聶慧明.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00;9(4):
158 臨床醫學生進行專題研究與社區預防服務的實習效果 王增珍; 羅五金; 陳立功; 陳詠梅; 黃緒鎮; 付向華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1999/12/15
159 武漢市女性吸毒概況研究 陳詠梅; 王增珍; 陳立功; 楊紅梅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1999/12/10
160 武漢市310名女性吸毒者的家庭背景及教養方式 陳詠梅; 王增珍; 楊紅梅; 陳立功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1999/11/28
161 通過多元回歸分析確定甲狀腺癌的診斷程序 韋偉; 余小舫; 王增珍 同濟醫科大學學報 1999/10/25
162 湖北部分地區Ⅱ型糖尿病患病情況及其相關因素 王增珍; 金之欣; 黃緒鎮; 欒曉軍; 陳詠梅; 張建華; 陳立功 同濟醫科大學學報 1999/6/25
163 生產性農藥中毒發生率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 付向華; 王增珍; 陳立功; 黃緒鎮 職業醫學 1999/4/30
164 農業勞動者生產中損傷發生率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 王增珍; 付向華; 陳立功; 黃緒鎮 工業衛生與職業病 1999/3/20
165 女性吸毒者社會心理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陳詠梅; 王增珍; 楊紅梅; 陳立功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1999/2/10
166 農業勞動者生產中損傷發生率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王增珍,付向華. 工業衛生與職業病,1999;25(2):86.
167 生產性農藥中毒發生率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付向華,王增珍,陳立功,等.職業醫學,1999;26(2):24-25
168 女性吸毒者社會心理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陳詠梅,王增珍, 楊紅梅, 陳立功.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9,20(1):19.
169 武漢市310名女性吸毒者的家庭背景和教養方式,陳詠梅, 王增珍,陳立功,楊紅梅.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1999;300.
170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生命質量評價 李君榮; 孫麗萍; 周有尚; 王增珍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1998/12/15
171 青少年近視相關因素的探討 李倩; 褚倩; 王增珍; 王健; 趙尉 河南預防醫學雜志 1998/8/25
172 模糊綜合評判在住院病人滿意度評價中的應用 王增珍; 侯長榮; 王自力; 歐陽寧慧; 張家鈞; 肖昶明 數理醫藥學雜志 1998/5/1
173 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在膽石癥病因研究中的應用 唐嗣斌; 黃緒鎮; 王增珍; 高蔚; 付向華 數理醫藥學雜志 1998/5/1
174 本科生畢業論文水平與畢業后業務績效關系的調查研究 楊世秀; 周曉畹; 王增珍 醫學教育 1998/2/1
175 預防醫學社會實踐和課堂教學改革及其效果總結 王增珍; 黃緒鎮; 陳立功; 傅向華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 1997/12/20
176 醫院住院病人滿意度的模糊綜合評價 張家鈞; 胡健; 肖昶明; 王增珍; 李開祥; 候長榮; 歐陽寧慧 中國醫院統計 1997/11/15
177 高血壓、年齡與Ⅱ型糖尿病患病率的關系研究 王增珍; 黃緒鎮; 唐嗣斌; 陳詠梅; 陳立功; 金之欣; 欒曉軍; 張建華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1997/8/10
178 同濟醫科大學控煙活動及效果評價 王祖勤; 王增珍; 徐水平; 熊飛義; 崔伊薇; 楊璞娜; 余松林 醫學與社會 1997/6/30
179 灰色災變理論預測甲肝流行初探 李君榮; 端禮榮; 王增珍; 蔡翔 鎮江醫學院學報 1997/6/30
180 影響復發吸煙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陳冠民; 余松林; 王增珍 實用預防醫學 1997/3/30
181 臨床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課程問題式教學法及其效果評價 王增珍; 黃緒鎮; 唐嗣斌; 高蔚; 傅向華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 1997/2/20
182 兩所醫院醫生干預病人吸煙行為的短期效果對比研究 陳冠民; 向惠云; 余松林; 王增珍 中國民政醫學雜志 1997/1/25
183 高血壓、年齡與II型糖尿病患病率的關系研究.王增珍,陳詠梅,陳立功,金之欣.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1997;5(4):162.
184 飲食行為與慢性胃炎 高蔚; 王增珍; 黃緒鎮; 唐嗣斌; 付向華 醫學與社會 1996/12/30
185 臨床醫學專業預防戰略實習方法的改進和效果評價 王增珍; 黃緒鎮; 唐嗣斌; 高蔚; 陳詠梅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 1996/11/20
186 某院門診病人滿意度模糊綜合評判及相關因素分析 張家鈞; 肖昶明; 王增珍; 侯長榮; 王自力 中國醫院統計 1996/8/15
187 門診病人滿意度的模糊綜合評判 王增珍; 王自力; 侯長榮; 歐陽寧慧; 張家均; 肖昶明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1996/4/28
188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和糖耐量低減患病情況研究 金之欣; 欒曉軍; 張建華; 王增珍; 黃緒鎮; 唐嗣斌; 陳詠梅; 陳立功 臨床內科雜志 1996/3/15
189 男醫學生吸煙狀況及吸煙原因分析 王增珍; 劉心仁; 陳詠梅; 崔伊赦; 余松林 中國健康教育 1996/1/20
190 門診病人滿意度的模糊綜合評判.中國衛生事業管理.王增珍.
191體重指數與II型糖尿病及糖耐量低減患病關系的研究.王增珍,金之欣.醫學與社會.1996;9(9)增刊:1.
192 高血壓危險因素LOGISITIC的回歸分析.王增珍,陳詠梅,陳立功,黃緒鎮. 醫學與社會.1996;9(9)增刊:5.
193 某教學醫院出院病人醫療費用構成及其有關因素分析.王增珍.醫學與社會.1996;9(9)增刊:24.
194 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社會實踐及效果評價.王增珍,陳詠梅,陳立功,黃緒鎮.上海預防醫學.1996;11:524.
195 線性規劃在制定醫院各病區收治病人計劃中的應用 王增珍; 張家鈞; 王自力; 肖昶明 中國醫院統計 1995/11/15
196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預防醫學教學及社會實踐總結 黃緒鎮; 王增珍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 1995/8/20
197 武漢市四所醫院醫務人員吸煙行為的短期干預效果研究 陳冠民; 余松林; 王增珍 中國社會醫學 1995/8/10
198 武漢市四所醫院醫務人員吸煙行為的短期干預效果研究 陳冠民; 余松林; 王增珍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1995/6/10
199 支氣管肺炎病人住院費用分析 侯長榮; 王增珍; 廖高峰; 劉杰 中國醫院統計 1995/5/15
200 線性規劃在指定醫院各病區收治病人計劃中的應用.王增珍.中國醫院統計.1995;2(4):198.
201 急性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黃緒鎮,王增珍,唐嗣斌,等.內科急危重癥雜志,1995;1(2):68-69.
202 腎虛證與生命質量關系的分析 吳燕; 王增珍 同濟醫科大學學報 1994/12/30
203 醫學生畢業論文獲獎有關因素分析 楊世秀; 王增珍; 鄭剛; 蔡滎泰 醫學教育 1994/10/15
204 醫學碩士生畢業后的質量評估 程素珍; 王增珍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1994/10/15
205 醫院門診病人費用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王增珍; 李開祥; 侯長榮; 歐陽寧慧 中國醫院統計 1994/2/15
206 醫院門診病人費用極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王增珍.中國醫院統計.1994;1(1在)6.
207 率或比的多重假設檢驗方法探討 董時富; 劉筱嫻; 王增珍 同濟醫科大學學報 1993/12/27
208 關聯度分析及其與相關分析的比較 王增珍; 李君榮 中國衛生統計 1991/12/27
209 關聯分析的應用及與相關分析的比較 王增珍; 李君榮 同濟醫科大學學報 1991/8/29
210 腫瘤病人的行為狀態評價 張新平; 王增珍 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 1991/4/2
211 生命質量測定方法及其應用 王增珍; 周有尚 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 1990/4/2
212 國外病人滿意度指標及其量表介紹 王增珍 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 1989/12/31
213 嬰兒死亡率及其有關因素 王增珍; 周有尚 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 1986/12/31
214 湖北省社會老齡化若干影響因素的研究 呂維善; 曾爾亢; 林瓊芳; 王增珍; 劉汴生; 程祖培 同濟醫科大學學報 1986/5/1
榮譽獎勵:
1. 1997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師。
2. 1998年,獲林宗揚醫學教育獎。
3. 1999年,獲國務院突出貢獻津貼。
4. 2001年,獲湖北省高校優秀黨員稱號。
5. 2002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
6. 2003年,華中科技大學“三育人”獎。
7. 2007年,華中科技大學“三育人”獎。
8. 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優秀黨員。
王增珍教授
帶領跳小蘋果
課堂現場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謝民振)9月16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應用心理學碩士生導師,預防醫學博士生導師王增珍來到湖北省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戒毒所,為400多名戒毒人員送上了一堂心理健康講座《生命的曲線》。
現年62歲的王增珍教授走上講臺并沒有立即開始授課,而是在歌曲《小蘋果》的伴奏下,一襲裙裝一條圍巾的她,帶領400名戒毒人員跳起歡快的舞蹈。跳完舞蹈,她說毒品帶來的快感是短暫的,而傷害確是全方面的;她今天來就是要送在座的戒毒人員一只心靈的“小蘋果”,既能阻抗毒品的危害,也能帶來健康幸福的生活。在《生命的曲線》的講座中,她講授了快樂、挫折和心理調節技能。她說快樂和幸福是人生的重要目標,作為戒毒人員尤其要學會用自信、創造性的活動、運動、交朋友、享受親情、感受靜美等方式,消減挫折帶來的失落,積極面對,戰勝毒品,回歸健康幸福的生活。
據了解,王增珍教授還是湖北戒毒矯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理事,中國藥物依賴性專業委員會委員,她還建立了預防戒斷后復吸的“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開發了吸毒線索敏感性量表與戒毒信心量表,主編了《成癮行為心理治療操作指南和案例》,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開設了“成癮行為與心理干預”課程。
來源: 荊楚網 2015-09-17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關愛農民工子弟送課下校受稱贊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張帥) 2015年7月18日,為期4個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為武漢市第七十一中學學生支教、援教活動圓滿結束。華中科技大學為七十一中送來精彩的課堂,并捐贈圖書、文體用品,他們不辭辛苦參與支教、援教工作受到七十一中全體師生一致好評。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王增珍教授為學生講課《健康生活方式》
據筆者了解,武漢市第七十一中學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姑嫂樹路張公堤附近,處于東西湖區、江漢區和江岸區三區交匯處,學生近800人,90%以上學生為農民工子弟,是一所教學軟件、硬件相對薄弱的學校。近4個月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系的師生積極援教該校心理健康方面知識,內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團隊建設、人生目標、手機與身體教育、拒絕誘惑、交流與溝通、拒接第一支煙、簡單疾病防控、急救技能培訓等等;他們不辭紛繁的大學教授和學習,每周派2至3名老師到學校為學生們上一次課,并為該校捐資助學,獲得武漢市第七十一中學全校師生點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王增珍教授表示,很開心能給我們新市民子弟學校學生授課,很高興能近距離了解和體驗新市民子弟的生活現狀,想通過我們的課堂讓學生們建立自信、樹立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武漢市第七十一中學 張帥老師為學生講課《拒接第一支煙》
來源:荊楚網進入電子報 2015-07-20
“防毒反毒”專家王增珍的禁毒事業
2014年9月,影視明星房祖名和柯震東因吸毒被依法逮捕,“房東”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一時間,毒品問題成了社會熱點話題。在日常生活中,毒品特指被人類當做嗜好品所濫用的功能性藥物,多為精神藥品或麻醉藥品。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世界各國對毒品危害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吸食毒品給吸毒者本人和家庭以及社會都帶來極大的危害,怎樣擺脫這種夢魘,幫助戒毒者遠離毒品重新走上生活的新道路,給家庭、社會帶來新希望,這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
由于毒品是一種藥物,因而醫學界在禁毒方面責無旁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預防醫學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碩士生導師王增珍,長年從事藥物濫用防治心理干預和評價方法研究工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為我國禁毒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毅然投身反毒工作
1974年初秋,年輕的王增珍帶著書夾走進原武漢醫學院,后來的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系的教室。1977年畢業取得了留校任教的資格,她成了母校的一名老師。站在講臺上的她風姿綽約,瀟灑地向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新生傳授預防醫學知識。王增珍并不滿足自己目前的學識,她總想提高和強化。6年后,她果斷攻讀了碩士研究生,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
研究生畢業后,繼續在大學任教的王增珍不斷完善自己,1988年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到美國北卡大學進修衛生事業管理、心理行為科學。進修經歷點燃了她對心理和行為科學的極大興趣,為了學通心理學,她閱讀了大量心理學專著和文獻。1990年以來連續接受心理培訓,參加武漢大學的培訓班,獲得高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為了幫助戒毒患者,她連續6年參加中美物質依賴心理咨詢與治療培訓班,共參加國內外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術培訓班38期,系統學習了藥物濫用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神經語言程序學(NLP)、認知行為治療等多種療法,不斷探索快速心理治療技術。
在科研教學過程中,王增珍發現大量的吸毒患者關在強制戒毒機構,他們的父母非常痛苦。當時的戒毒醫院領導告訴她,復吸率99%,治療辦法大多無效。她心想,利用預防醫學的知識可以發現復吸的相關因素,瞄準相關因素進行心理干預一定會產生效果。從此,她把學術的目光逐漸對準了毒品,把研究方向確定為藥物濫用防治心理干預和評價方法研究。近20年來,在禁毒部門的支持下,王增珍先后帶領研究生在武漢市公安局戒毒機構、武漢市勞教局下屬的戒毒機構和襄陽強制隔離戒毒機構開展吸毒原因調查與心理干預,多次參加禁毒宣傳教育,以便幫助戒毒勞教學員遠離毒品。
1995至1997年期間,她主要進行吸毒原因調查研究,1998至2002年期間,她帶領研究生在武漢市戒毒機構為戒毒人員舉辦戒毒心理培訓班14期。
戒毒難,難在學員本人。為了提高學員認識,讓學員了解如何遠離毒品,她與研究生一起為戒毒學員編寫了《別了,毒品——回歸健康、成功、幸福》的學習資料和《心理康復和拒絕技巧訓練》講義,讓學員不再迷茫和苦痛。
戒毒難,難在其家庭缺乏科學配合。王增珍認為要搞好戒毒工作,不但要教育學員,也要讓學員家長接受教育。為此,她又與研究生一起為學員家長精心編寫了《回歸健康、成功、幸福》的家長用書,讓家長了解如何與學員溝通,如何正確幫助學員。
戒毒難,還難在戒毒具有反復性。為預防吸毒人員戒毒后復吸,2002至2005年期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王增珍和課題組成員一起探索了預防戒毒后復吸的綜合心理干預模式,先后對200余名學員進行了心理輔導,并為學員和親屬提供電話和上門心理指導,為學員編寫了《毒品及相關情景心理脫敏》和《調節心態、激勵成功》圖片集,發放或郵寄給部分學員,激勵他們堅持戒毒。
王增珍的努力沒有白費,在與學員親屬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她和自己的團隊成功使一些學員回歸正常的生活。曾經的戒毒學員紛紛走向了新生活,有的自助創業經營商店,有的在心理教育、郵政、賓館等部門上班。通過對學員的生活、工作和操守情況進行連續隨訪,她發現學員最長的操守時間為10年。這些遠離毒品的學員不但個人得到身心康復,為社會創造了價值,而且他們的親屬也獲得了安寧。
2008至2009年期間,在國務院防艾辦的支持下,王增珍和課題組成員又在戒毒和勞教干警中舉辦培訓班,近百名干警接受了培訓。她為干警編寫了《戒毒人員預防艾滋病、預防復吸心理教育》資料,讓他們掌握了戒毒人員預防艾滋病和復吸的醫學知識和心理干預方法。此外,還組織心理學專家、艾滋病預防專家、博碩士研究生在強制戒毒、勞教戒毒學員中多次開展講座和心理活動,為戒毒、勞教學員編寫了《筑起防艾、拒毒的心理長城》畫冊,發放給戒毒學員,使千余名學員獲得預防艾滋病和預防復吸的有關知識。
2009至2011年期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下,她帶領課題組探索了“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先后在武漢市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武漢市戒毒局下屬的河灣強制隔離戒毒所、女子戒毒所、襄州強制隔離戒毒所對近130余名學員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盡心盡力的疏導,學員的心理健康明顯改善,其中一些學員再次就業,減少了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王增珍知道,自己和團隊的努力畢竟是有限的,戒毒事業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對戒毒患者的幫教方法。為此,她帶領課題組編寫了《成癮行為心理治療操作指南和案例》一書,2012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隆重出版。目前,她開發的預防戒毒患者復吸的“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和方案正由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舉辦培訓班向全國推廣。
禁毒重任在肩
戒毒重要,然而讓人們重視毒品的預防工作,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更加重要。
同樣,這些年她帶領課題組成員進行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模式的研究,多次進行青少年毒品濫用情況及危險因素調查和青少年對毒品預防教育需求情況調查。2006年以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她探索了中學生毒品濫用預防的“認知-動機-情商-抵御技能”干預模式,編寫和出版了《毒品和艾滋病預防教育》的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2008年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王增珍不僅重視理論研究,同樣重視實踐工作,在禁毒和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她在武漢、鄭州、成都、天津等9個城市的中學生中開展毒品預防教育,降低他們對毒品的好奇,增強對毒品的抵御技能,效果顯著。評估發現,90%以上的學生認為非常受益。此外,她還帶領課題組成員對來自9城市380余名骨干教師進行了培訓。經過培訓的教師根據學到的模式和方法開展毒品預防教育,接受此項教育的中學生累計達30余萬人。她與課題組成員還為家長編寫了有關資料,并在武漢等地的學校和社區對青少年家長進行了“幫助孩子遠離毒品”的宣傳教育。
目前,她帶領的團隊正在進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是青少年新型毒品預防的親子“認知-技能-心理成長”干預模式研究。經過初步證實,這一綜合干預模式可以提高職高生對毒品的認知、提高抵御毒品的技能、溝通與問題解決技能,改善情緒狀態,該模式正在全國4個大城市的職高生中進行干預試驗。
通過多年的研究,她帶領的課題組開發了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和戒毒患者心理干預模式,出版了專著,培養了熟悉毒品預防教育和戒毒學員心理干預的40名碩士研究生,18名博士生,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毒品預防和治療相關論文60余篇。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交流,得到同行專家的肯定。
目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她帶領課題組正在努力鉆研和探索更加有效的毒品濫用防治策略和措施。編寫材料,開展教育培訓和宣傳工作……王增珍多年來堅持從事的反毒防毒工作還在繼續。她認為,禁毒事業任重而道遠,需要各級部門重視,需要熱心禁毒事業的相關人士的協調與配合、需要扎實工作與不斷探索,才能逐步達到沒有人開始吸毒,沒有人戒毒后復吸的最終目標。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15-03-10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