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男,1963年11月生,工學博士,現任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代謝控制發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主任, 天津市氨基酸高效綠色制造工程實驗室主任。
學術兼職:
1、擔任中國氨基酸技術服務中心技術總監。
2、中國發酵工業協會氨基酸專業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3、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4、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
5、《中國生物工程》雜志常務理事。
6、《生物技術通訊》雜志常務理事。
7、 天津微生物學會理事。
8、中國微生物學會科技開發與咨詢工作委員會委員。
9、《發酵科技通訊》編委會副主任等職務。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氨基酸工藝學
研究生課程:代謝工程、代謝調控(博士)
招生專業:
發酵工程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代謝工程、代謝控制發酵特別是氨基酸及核酸類物質發酵和基因工程的科研與教學,在代謝工程領域有較深的造詣。
發酵工程:氨基酸和核苷酸菌種選育、基因工程定向改造、發酵過程優化及應用。
代謝工程:代謝網絡定量分析、代謝控制發酵。
承擔科研項目及成果:
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教委、浙江省科技廳及原輕工業部等《L-纈氨酸高產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研究》、《L-色氨酸生產菌的中試》、《鳥苷高產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研究》、《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的選育及擴大試驗》、《肌苷高產菌的選育》、《Didinium sutusate蛋白質修飾及cDNA克隆》、《谷氨酰胺生產菌的選育》等15項科研項目,均已通過專家鑒定。目前正承擔國家863項目《L-蘇氨酸工程菌的構建及發酵條件優化》和《谷氨酸發酵高產菌種選育和過程優化控制技術》、浙江省重大攻關項目《藥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新技術開發》、天津市科委重大攻關項目《L-異亮氨酸高產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研究》、天津市科委重點基金項目《L-半胱氨酸高轉化率菌株的代謝調控研究》、天津市教委重點基金項目《L-亮氨酸高產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研究》、與浙江誠意集團合作的《鳥苷發酵新技術開發》、《核苷發酵新技術開發》等項目。作為主研,承擔的天津市科委基金項目“肌苷高產菌的選育”和“TG866-174新菌株的擴大試驗”,分別于1992年和1990年通過天津市科委組織的鑒定,獲得高度評價,其中TG866-174菌種在全國推廣,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1、谷氨酸發酵高產菌種選育和過程優化控制技術,國家863項目。
2、L-蘇氨酸工程菌的構建及其發酵條件優化,國家863項目。
3、發酵法生產L-亮氨酸新工藝研究,國家863計劃項目。
4、基因組理性設計與氨基酸生產菌種的構建,國家863計劃項目。
5、環境耐受的工業微生物人工合成體系的構建,國家863計劃項目。
6、抗逆元器件的構建和機理研究,國家973計劃項目。
7、傳統調味品(味精、醬油)制造業關鍵技術與應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8、創新藥物研究與開發技術體系建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企業新藥物孵化基地建設”。
9、年產10萬噸味精清潔生產技術集成(應用)示范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10、年產10萬噸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強制發酵偶聯新型濃縮連續等電提取工藝(應用)示范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11、5萬噸/年谷氨酸元素循環酸堿再生偶聯技術與示范,“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12、谷氨酸發酵清潔工藝開發,“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13、發酵行業高濃度廢水處理關鍵技術產業化示范,國家發改委產業化示范項目。
14、年產1000噸L-色氨酸發酵新技術開發及產業化,國家發改委微生物制造高技術產業化專項項目。
15、支鏈氨基酸發酵新技術及產業化示范工程,國家發改委微生物制造高技術產業化專項項目。
16、新型微生物發酵法年產1000噸L-纈氨酸高技術產業化,國家發改委微生物制造高技術產業化專項項目。
17、甜菜堿等產酸促進劑對氨基酸發酵影響的研究,發酵行業共性技術開發專項。
18、發酵法生產L-亮氨酸,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
19、微生物酶法制取L-半胱氨酸的應用基礎研究,天津市科委重點項目。
20、利用黃色短桿菌高效生產L-纈氨酸,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
21、L-異亮氨酸高產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研究,天津市科委攻關項目。
22、分支鏈氨基酸生物合成的代謝網絡定量分析,天津市應用基礎及前沿技術研究計劃。
23、發酵法高效生產L-異亮氨酸,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
24、L-亮氨酸高產菌的改造,無錫晶海氨基酸有限公司合作項目。
25、年產1000噸L-色氨酸發酵新技術開發及產業化,寧夏伊品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項目。
發明專利:
1 一種通過添加膽堿提高L-異亮氨酸發酵產量的方法 陳寧;徐國棟;謝希賢;徐慶陽;張成林;李燕軍;范曉光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5-05-25 2015-09-02
2 一種L-異亮氨酸羥化酶基因及其基因工程菌與應用 陳寧;張成林;謝希賢;徐慶陽;劉淑云;劉遠;王鑫鑫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4-04-03 2014-06-18
3 利用重組表達核糖磷酸轉移酶生產5’-肌苷酸的方法 陳寧;何菊華;謝希賢;徐慶陽;張成林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4-01-23 2014-05-07
4 一種利用棉籽餅粉水解液發酵L-谷氨酸的方法 陳寧;梁靜波;溫冰;徐慶陽;謝希賢;張成林;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市工業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國專利 2014-06-13 2014-10-15
5 一株產α-酮基丁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應用 陳寧;張成林;謝希賢;徐慶陽;劉淑云;劉遠;劉宏亮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4-04-03 2014-06-18
6 一種提高L-色氨酸發酵過程中糖酸轉化率的方法 陳寧;蘇毅;蔡靈芝;徐慶陽;謝希賢;張成林;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3-07-18 2013-11-27
7 一種通過流加有機氮源提高腺苷發酵產量的方法 陳寧;劉玥;何菊華;徐慶陽;謝希賢;張成林;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3-07-18 2013-11-27
8 一種通過流加次黃嘌呤提高腺苷發酵產量的方法 陳寧;劉玥;何菊華;徐慶陽;謝希賢;張成林;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3-07-18 2013-11-27
9 一種采用兩階段pH控制發酵生產α-酮戊二酸的方法 陳寧;吳瑞方;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3-03-25 2013-06-12
10 解淀粉芽孢桿菌添加前體物發酵法生產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的生產工藝 陳寧;馬躍超;劉莉;徐慶陽;謝希賢;張成林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3-03-25 2013-06-12
11 一種采用梯度pH順序控制發酵生產腺苷的方法 陳寧;劉玥;徐慶陽;謝希賢;張成林;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3-03-25 2013-06-12
12 發酵法生產α-酮戊二酸的殘糖控制方法 陳寧;吳瑞方;馮甲;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3-04-09 2013-07-10
13 谷氨酸棒桿菌及采用該菌發酵生產α-酮戊二酸的方法 陳寧;謝希賢;徐慶陽;劉淑云;謝沛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1-12-01 2012-03-28
14 一種采用基因工程菌發酵產酶制備利巴韋林的方法 陳寧;謝希賢;夏俊剛;徐慶陽;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1-06-14 2011-12-21
15 一種減少L-亮氨酸發酵過程中副酸的方法 陳寧;史建明;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0-11-02 2011-02-02
16 一種高效發酵生產L-異亮氨酸的方法 陳寧;白亞磊;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0-11-02 2011-02-02
17 一種高效生產L-纈氨酸的發酵工藝 陳寧;馮寧;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0-11-02 2011-02-02
18 一種提高L-異亮氨酸發酵過程糖酸轉化率和產率的方法 陳寧;白亞磊;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0-11-02 2011-02-09
19 一種減少L-色氨酸發酵過程中代謝副產物乙酸的方法 陳寧;黃靜;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0-11-02 2011-02-09
20 一種微生物產酶發酵酶法生產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的工藝 陳寧;夏俊剛;謝希賢;徐慶陽;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0-11-02 2011-02-16
21 一種提高L-纈氨酸發酵產率和糖酸轉化率的方法 陳寧;馮寧;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10-11-02 2011-02-23
22 利用甜菜堿提高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發酵產酸率 陳寧;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魏偉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9-12-03 2010-05-12
23 一種提高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發酵產酸率的方法 陳寧;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魏偉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9-12-03 2010-05-12
24 一種從發酵液中分離提取L-谷氨酸的新工藝 陳寧;宋翔;梁雪;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9-01-06 2009-06-17
25 一種高效發酵生產L-谷氨酸的方法 陳寧;徐慶陽;宋翔;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8-11-07 2009-04-08
26 一種綠色高效提高L-谷氨酸發酵產率的新工藝 陳寧;宋翔;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9-01-06 2009-06-17
27 一種提高L-谷氨酸發酵產率的新工藝 陳寧;宋翔;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9-01-06 2009-06-17
28 一種提高L-組氨酸發酵過程產率的方法 陳寧;宋翔;朱文澤;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9-01-06 2009-06-17
29 一種提高L-色氨酸提取收率的方法 陳寧;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9-03-30 2009-08-19
30 從發酵液中分離提取L-谷氨酸的方法 陳寧;徐慶陽;梁雪;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8-11-07 2009-04-08
31 一種提高L-谷氨酸發酵過程糖酸轉化率和產率的方法 陳寧;宋翔;徐慶陽;謝希賢;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8-12-25 2009-06-03
32 一種酶轉化生產L-半胱氨酸的方法 陳寧;懷麗華;馬雷;徐慶陽;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專利申請號:200710058193.6 中國專利 2007-07-18 2009-01-21
33 利用金屬膜和三氯化鐵生產L-半胱氨酸的新工藝 陳寧;懷麗華;馬雷;徐慶陽;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中國專利 2007-08-06 2009-02-11
34 一種微生物轉化法生產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的工藝.陳寧,武改紅,徐慶陽,劉淑云.專利申請號:200710057650.X
35 從發酵液中提取L-色氨酸的新方法.陳寧,謝希賢,黃磊,劉淑云,徐慶陽. 專利申請號:200710059347.3
36 從發酵液中分離提取L-蘇氨酸的方法 陳寧;馮志彬;徐慶陽;劉淑云;王振聲;張金剛 天津科技大學 專利授權號:ZL200610014342.4 中國專利 2006-06-14 2006-11-22
38 黃色短桿菌突變株及用于發酵法生產L-亮氨酸的生產工藝 陳寧;劉輝;劉淑云;徐慶陽 天津科技大學 專利申請號:200610013399.2 中國專利 2006-03-30 2006-09-20
39 黃色短桿菌突變株及其在發酵法生產L-異亮氨酸中的應用 陳寧;楊寧;劉淑云;徐慶陽 天津科技大學 專利申請號:200610013400.1 中國專利 2006-03-30 2006-09-20
40 黃色短桿菌突變株及用于發酵法生產L-纈氨酸的工藝 陳寧;劉淑云;徐慶陽 天津科技大學 專利申請號:200610013535.8 中國專利 2006-04-24 2006-10-11
41 谷氨酸棒桿菌突變株及在發酵法生產L-色氨酸中的應用 陳寧;劉淑云;徐慶陽 天津科技大學 專利申請號:200610013536.2 中國專利 2006-04-24 2006-10-11
42 谷氨酸棒桿菌突變株TL1105及在發酵法生產L-組氨酸中的應用 陳寧;劉輝;史楠;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專利申請號:200510013867.1 中國專利 2005-06-22 2006-01-25
43 枯草芽孢桿菌突變株、選育方法和該菌在發酵法生產腺苷中的應用 陳寧;黃金;劉淑云 天津科技大學 專利申請號:200510013900.0 中國專利 2005-06-24 2006-01-25
44 硫酸軟骨素的提取方法.陳寧,劉淑云,王振聲,徐慶陽,黎興榮.專利授權號:ZL200410072346.9
編著了全國輕工院校統編教材《氨基酸工藝學》、《代謝控制發酵》、《實用重組DNA技術》、《氨基酸發酵工藝學》、《普通微生物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學與實驗技術》、《酶工程》等9部學術著作。在《科學通報》、《微生物學報》、《生物工程學報》、《微生物學通報》、《生物工程雜志》等國家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數220余篇有關氨基酸、核酸發酵的學術論文。
出版著作
1.《代謝控制發酵》,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張克旭、陳寧、張蓓、趙桂仙編著,1998年。
2.《實用重組DNA技術》,王岳五、張蓓、陳寧、王柳編,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
3.《日英漢食品發酵工業外來語詞典》, 副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
4.《氨基酸發酵工藝學》,參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2年。
5.《普通微生物遺傳學》,丁友方、陳寧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年。
6.《微生物遺傳學與實驗技術》,王岳五、陳寧編譯,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年。
7.《酶工程》,主編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年。
8.《氨基酸工藝學》,主編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年。
9.《味精工業手冊》,參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年。
發表英文論文:
1. Haitian Fang, Xixian Xie, Qingyang Xu, Chenglin Zhang, Ning Chen*. Enhancement of cytidine production by coexpression of gnd, zwf, and prs genes in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CYT15.Biotechnol Lett. 2013, 35(2): 245-251.
2. Likun Cheng, Jian Wang ,Qingyang Xu,Chunguang Zhao, Zhiqiang Shen, Xixian Xie, Ning Chen*.Strategy for pH control and pH feedback-controlled substrate feeding for high-level production of L-tryptophan by Escherichia coli.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3, 29: 883-890..
3. Yongsong Cheng, Yunjiao Zhou, Lei Yang, Chenglin Zhang, Qingyang Xu, Xixian Xie, Ning Chen*. Modification of histidine biosynthesis pathway genes and the impact on production of L-histidine 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Biotechnol Lett. 2013, DOI 10.1007/s10529-013-1138-1.
4. Xuan Guo, Jing Wang, Xixian Xie, Qingyang Xu, Chenglin Zhang, Ning Chen*. Enhancing the supply of oxaloacetate for L-glutamate production by pyc overexpression in different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Biotechnol Lett. 2013 (accepted).
5. Haitian Fang, Huiyan Liu, Ning Chen*,Chenglin Zhang, Xixian Xie, Qingyang Xu.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studies on the UMP-binding sites of feedback inhibition in CPS and effects on cytidine production from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an J Microbiol. 2013 (accepted).
6. Lanlan Xu, Xixian Xie, Qingyang Xu, Ning Chen*. Expression of the Escherichia coli tdcB gene encoding threonine dehydratase in L-isoleucine overproducing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YILW. Apply Biochem Micro. 2013, 49(2): 125-129.
7. Tong Shen, Qing Liu, Xixian Xie, Qingyang Xu, Ning Chen*. Improved Production of tryptophan i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with TktA and PpsA Overexpression.
8. Qian Liu, Yongsong Cheng, Xixian Xie, Qingyang Xu, Ning Chen*. Modification of tryptophan transport system and its impact on production of L-tryptophan in Escherichia coli. Bioresource Technol. 2012, 114: 549-554.
9. Xixian Xie, Wengting Huo, Jungang Xia, Qingyang Xu, Ning Che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a cold-adapted 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by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Enzyme Microb Tech. 2012, 51(1): 59-65.
10. Xixian Xie, lanlan Xu, Jianming Shi, Qingyang Xu, Ning Chen*. Effect of transport proteins on L-isoleucine production ith the L-isoleucine-producing stra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YILW.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2, 39(10): 1549-1956.
11. Qian Liu, Yongsong Cheng, Qingyang Xu, Xixian Xie,Ning Chen*. Effects of aroP gene disruption on L-tryptophan fermentation. Front. Chem. Sci. Eng. 2012, DOI 10.1007/s11705-012-1275-4.
12. Likun Cheng, Jian Wang , Qingyang Xu , Xixian Xie , Yujie Zhang , ChunGuang Zhao, Ning Chen*. Effect of feeding strategy on L-tryptophan production by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Ann Microbiol. 2012, 62: 1625-1634.
13. Xixian Xie, Jungang Xia, Kuifu He, Lining Lu, Qingyang Xu, Ning Chen*. Low-molecular-mass 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enzymatic synthesisof nucleoside antiviral drugs. Biotechnol Lett. 2011, 33(6): 1107-1112.
14. Ning Chen, Jiantao Du, Xixian Xie, Qingyang Xu.Dynamic models for L-histidine fed-batch Fermentation by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011, 1749-1755.
15. Guoqiang Zhang, Aihua Deng, Qingyang Xu, Yong Liang, Ning Chen, Tingyi Wen.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A208, a srain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guanosine and ribavirin.
16. Xixian Xie, Guanglu Wang, Jungang Xia, Ning Chen*. Characterization of a recombinant cold-adapted 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ibavirin bioconversion.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0, DOI 10.1007/s11274-010-0564-7.
17. Ning Chen, Fei Wu, Xixian Xie, Jianming Shi, Qingyang Xu. Molecular cloning, expression and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from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2010). 2010,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029C-CDR.
18. Lei Ma, Yizhong Wang, Fanzhi Kong, Qingyang Xu, Ning Chen*. Study on bacterium body shape inspection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system modeling. 2010, 5(12):620-624.
19. Qingyang Xu, Lei Ma, Xixian Xie, Ning Chen*, Jian Wang. Impacts of sodium citrate on metabolic flux distributions of L-valine fermentation.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 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 (CMBB). 2010, 371-374.
20. Ning Chen, Yongfeng Qin, Qingyang Xu, Xixian Xie. Effect of ilvBN overexpression on the metabolic flux distribution in Brevibacterium flvum XV0505.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 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 (CMBB). 2010, 243-246.
21. Ning Chen, Jin Huang, Zhibin Feng, Lei Yu, Qingyang Xu, Tingyi Wen.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L-threonine by Escherichia coli.
22. Ning Chen, Jun Du, Hui Liu, Qingyang Xu. Elementary mode analysis and metabolic flux of L-glutamate biosynthesis by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nn Microbiol. 2009, 59(2): 317-322.
23. Ning Chen, Chenguang Xing, Xixian Xie, Qingyang Xu. Optimization of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producing ribavirin by Bacillus subtilis. Ann Microbiol. 2009, 59(3): 525-530.
24. Chenguang Xing, Ning Chen, Xixian Xie, Xijing Zaho, Qingyang Xu. Construction of ribavirin engineering bacter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2009, 583-586.
25. Lei Ma, Yizhong Wang, Qingyang Xu, Huafang Huang, Rui Zhang, Ning Chen*. Color identification and fuzzy reasoning based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 Proceedings of SPIE. 2009, doi: 10.1117/12.838229.
26. Lei Ma, Yizhong Wang, Ning Chen, Tiegen Liu, Qingyang Xu, Fanzhi Kong. Study on color ident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 Proceedings of SPIE. 2008, doi: 10.1117/12.807039。
發表期刊論文:
2015
1 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發酵過程中丙氨酸濃度近紅外模型的建立 優先出版 桂勇利; 梁靜波; 張成林; 馬雷;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現代食品科技 2015/08
2 利用響應面法優化枯草芽孢桿菌產尿苷發酵培養基 優先出版 郭磊; 吳鶴云; 張成林;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5/06
3 利巴韋林發酵過程中腺嘌呤限量供應的初步研究 優先出版 劉莉; 王法松; 李燕軍; 謝希賢;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5/08
4 過表達PNP對肌苷生產菌合成利巴韋林的影響 楊書堯; 劉莉; 馬躍超; 陳寧; 謝希賢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5/03
5 枯草芽孢桿菌二步發酵法生產5’-肌苷酸 優先出版 何菊華; 吳雪嬌; 謝希賢; 徐慶陽; 張成林;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5/05
2014
6 NCgl1221敲除和pyc過表達對谷氨酰胺發酵的影響 優先出版 江衍哲; 張成林; 王志剛;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現代食品科技 2014/10
7 基于近紅外技術谷氨酸發酵過程中乳酸濃度預測模型的建立 桂勇利; 梁靜波; 馬雷; 謝希賢; 徐慶陽; 張成林;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4/08
8 L-谷氨酸清潔生產潛力評價模型構建與應用 李志華; 陳寧 環境工程 2014/S1
9 蘇云金芽孢桿菌重組L-異亮氨酸羥化酶的酶學性質及其在4-羥基異亮氨酸合成中的應用 張成林; 劉遠; 薛寧; 王鑫鑫;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微生物學報 2014/08
10 氨基酸技術發展及新產品開發 謝希賢; 陳寧 生物產業技術 2014/04
11 枯草芽孢桿菌嘌呤合成途徑的修飾對腺苷積累的影響 劉玥; 何菊華; 謝希賢; 徐慶陽; 張成林; 陳寧 微生物學報 2014/06
12 雙底物指數流加和雙階段溶氧控制對谷氨酸棒狀桿菌生產L-異亮氨酸的影響 張成林; 龍輝; 溫冰; 王健; 徐國棟;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4/04
13 大腸桿菌轉運蛋白SstT和RhtC的改造對L-蘇氨酸產量的影響 梁媛; 楊書堯; 劉宏亮; 郝小明; 林海龍; 謝希賢; 陳寧 現代食品科技 2014/04
14 棉籽餅粉水解液為有機氮源對L-谷氨酸發酵的影響 梁靜波; 馬躍超; 徐慶陽; 謝希賢; 張成林;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4/02
15 基于近紅外技術快速檢測棉籽餅粉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 梁靜波; 蘇毅; 謝希賢; 徐慶陽; 張成林;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4/01
2013
16 琥珀酸脫氫酶或琥珀酰輔酶A合成酶缺失促進大腸桿菌積累5-氨基乙酰丙酸 蒲偉; 陳久洲; 孫村民; 陳寧; 孫際賓; 鄭平; 馬延和 生物工程學報 2013/10
17 響應面法優化L-谷氨酰胺發酵培養基的研究 郭春前; 江衍哲; 關丹; 張大龍; 徐慶陽; 謝希賢; 張成林;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13/04
2012
18 過表達hom基因對谷氨酸棒桿菌發酵L-異亮氨酸的影響 徐慶陽; 孫家凱; 謝希賢;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2/05
19 大腸桿菌cdd和thrA基因的敲除及其對胞苷積累量的影響 方海田; 周運佼;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現代食品科技 2012/10
20 溫度對異亮氨酸發酵的影響 孫家凱; 吳曉嬌; 王晶;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2/04
21 大腸桿菌ATCase抗反饋抑制突變體的構建及其對胞苷積累的影響 方海田; 周運佼; 謝希賢;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2/04
22 基于圖像處理的分支鏈氨基酸菌體形狀識別 李達; 丁莉莎; 馬雷; 王以忠; 陳寧 數字技術與應用 2012/08
23 胞苷的發酵培養基優化 吳曉嬌; 孫家凱;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2/03
24 解淀粉芽胞桿菌關鍵酶基因過表達對鳥苷積累的影響 何逵夫; 馬躍超; 杜姍姍;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微生物學報 2012/06
25 有機氮源對谷氨酸棒桿菌發酵L-纈氨酸的影響 徐慶陽; 孫家凱; 吳曉嬌; 王晶; 謝希賢;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2/05
26 響應面法優化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生產L-谷氨酸 梁靜波; 郭軒; 張大龍;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2/02
27 操縱子前導區的修飾及PRPP合成途徑的加強對大腸桿菌積累L-組氨酸的影響 盧利寧; 程永松;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12/04
28 pH值對大腸桿菌發酵異亮氨酸的影響 孫家凱; 吳曉嬌; 史建明;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2/03
29 過表達carAB和pyrBI對大腸桿菌發酵胞苷的影響 吳曉嬌; 孫家凱; 霍文婷;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12/02
30 磷酸鹽對大腸桿菌發酵異亮氨酸的影響 孫家凱; 吳曉嬌; 王晶;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2/01
2011
31 過表達purA基因對腺苷積累的影響 張洋; 杜姍姍;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11/12
32 基于數學形態學算法的紙病檢測及IDL應用 陳寧 天津造紙 2011/04
33 過量表達蘇氨酸脫水酶對谷氨酸棒桿菌合成L–異亮氨酸的影響 史建明; 徐蘭蘭; 謝希賢;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1/03
34 修飾的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轉酰胺酶對鳥苷產量的影響 鮑朋; 陳寧; 溫廷益 安徽農業科學 2011/17
35 氮源對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黃靜; 史建明; 霍文婷;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1/05
36 以Kla值優化L-谷氨酸發酵的供氧條件 宋翔; 魏文靜; 涂鄭禹; 孫玉春; 陳寧 天津化工 2011/03
37 氮源及其補加策略對L-纈氨酸發酵的影響 馮寧; 白亞磊;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1/04
38 pta基因敲除對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黃靜; 史建明; 劉倩; 徐慶陽; 謝希賢; 溫廷益; 陳寧 微生物學報 2011/04
39 從發酵液中高效提取L-纈氨酸的工藝研究 李新濤; 徐慶陽; 馮寧; 謝希賢;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11/02
40 NH_4+對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黃靜; 史建明; 霍文婷; 徐慶陽; 謝希賢; 溫廷益; 陳寧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11/03
41 NH_4+濃度對黃色短桿菌XV0505發酵生產L-纈氨酸的影響 馮寧; 白亞磊;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生物加工過程 2011/02
42 應用RSM法優化L-谷氨酸發酵培養基 宋翔; 涂鄭禹; 魏文靜; 孫玉春; 陳寧 天津科技 2011/01
43 溶氧控制對黃色短桿菌YILW合成L-異亮氨酸的影響 白亞磊;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1/01
44 微生物酶法生產利巴韋林研究進展 夏俊剛; 王光路;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1/01
45 谷氨酸棒桿菌YILW蘇氨酸脫水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酶學性質 史建明; 徐蘭蘭;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生物加工過程 2011/01
46 谷氨酸棒桿菌蘇氨酸脫水酶基因序列分析 史建明; 徐蘭蘭;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1/01
47 L-色氨酸生產菌質粒穩定性工藝研究 黃靜; 程立坤; 劉倩;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1/01
2010
48 L-亮氨酸的發酵中試生產 李桂甫; 陳寧; 徐慶陽 現代食品科技 2010/12
49 枯草芽孢桿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酶學性質研究及在利巴韋林酶法合成中的應用 夏俊剛; 何逵夫;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10/12
50 L-谷氨酸發酵的變溫控制工藝研究 宋翔; 陳寧 天津化工 2010/06
51 基于cdd基因敲除和嘧啶操縱子轉移的胞苷產生菌的研究 蘇靜; 鄧培生; 謝希賢;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0/05
52 發酵液中L-異亮氨酸提取工藝研究 白亞磊; 馮寧; 孫家凱;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0/04
53 葡萄糖流加方式對黃色短桿菌生產L-亮氨酸的影響 徐慶陽; 馬雷; 程立坤;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0/08
54 L-纈氨酸發酵液脫色工藝的研究 馮寧; 白亞磊; 秦永鋒;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0/03
55 黃色短桿菌YILW生產L-異亮氨酸的發酵工藝研究 白亞磊; 馮寧;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0/03
56 微生物發酵法生產胞嘧啶核苷的研究進展 方海田;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0/03
57 檸檬酸鈉對L-異亮氨酸發酵及代謝流量分布的影響 馬雷; 程立坤; 徐慶陽;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0/03
58 基于組態王的間歇蒸煮監控系統 陳寧 天津造紙 2010/02
59 谷氨酸棒桿菌蘇氨酸脫氨酶基因敲除及對L-亮氨酸發酵的影響 謝希賢; 杜軍; 徐慶陽; 劉淑云; 陳寧; 石維忱 中國食品學報 2010/02
60 檸檬酸鈉對L–纈氨酸發酵及代謝流量分布的影響 秦永鋒;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0/02
61 鳥苷產生菌解淀粉芽孢桿菌的選育 吳飛; 史建明; 謝希賢;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0/02
62 對發酵工程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陳葉福; 肖冬光; 陳寧; 喬長晟 中國輕工教育 2010/02
63 葡萄糖濃度對大腸桿菌發酵L-色氨酸的影響 程立坤; 趙春光; 黃靜;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0/03
64 利用Red同源重組技術構建產L-蘇氨酸的基因工程菌 閆繼愛; 張雪; 張蕓; 左佃光; 陳寧; 溫廷益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10/03
65 HPLC快速測定發酵液中L–色氨酸 程立坤;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0/01
66 代謝副產物乙酸對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程立坤; 黃靜; 秦永鋒; 徐慶陽; 謝希賢; 溫廷益; 陳寧 微生物學通報 2010/02
67 溶氧強制振蕩對L-蘇氨酸發酵產率及其代謝流遷移的影響 黃金; 謝希賢; 徐慶陽; 溫廷益; 陳寧 高;瘜W工程學報 2010/01
68 假交替單胞菌XM2107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克隆表達、重組蛋白純化及酶學性質 王光路; 夏俊剛;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微生物學報 2010/02
69 溶氧對假單胞菌TS1138生產L-半胱氨酸合成酶系的影響 懷麗華; 陳寧 食品科學 2010/03
70 枯草芽孢桿菌cdd基因敲除及對胞苷發酵的影響 蘇靜; 黃靜;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10/01
71 大腸桿菌發酵生產L-色氨酸過程中的質粒穩定性 趙春光; 程立坤;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10/01
72 基于代謝流分析的L-組氨酸產生菌定向選育 杜建濤; 魏偉;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現代食品科技 2010/01
2009
73 磷酸鹽對Escherichia coli TRJH L-色氨酸發酵代謝流分布的影響 趙春光;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9/05
74 尿苷菌種選育及發酵條件優化 程遠超; 劉康樂; 黃艷輝; 徐慶陽;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9/04
75 蘋果酸對L-谷氨酸發酵代謝流遷移的影響 宋翔; 謝希賢; 徐慶陽; 劉淑云; 陳寧 生物加工過程 2009/05
76 甜菜堿對枯草芽孢桿菌合成利巴韋林的影響 邢晨光; 趙希景; 謝希賢;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9/04
77 合成利巴韋林的關鍵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原核表達及活性分析 邢晨光; 吳飛; 王光路;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9/04
78 用高效液相色譜定量分析分支鏈氨基酸 何晨光; 馬雷; 徐慶陽;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9/04
79 溫度對大腸桿菌L-色氨酸發酵過程的影響 趙春光; 謝希賢; 程立坤; 徐慶陽;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9/04
80 谷氨酸發酵分批補料動力學模型的構建 宋翔; 秦永鋒; 梁雪;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9/03
81 利巴韋林高產工程菌構建策略 邢晨光; 鄧培生; 宋翔;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9/03
82 黃色短桿菌GDK-9谷氨酸脫氫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達 鄧培生; 蘇靜;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微生物學通報 2009/06
83 特定營養物對L-谷氨酸發酵的影響及優化 宋翔; 徐慶陽; 秦永鋒; 梁雪;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9/03
84 含蘇氨酸操縱子重組質粒的構建及其對大腸桿菌L-蘇氨酸積累的影響 張雪; 閆繼愛; 于雷; 張國強; 張蕓; 陳寧; 溫廷益 微生物學報 2009/05
85 檸檬酸鈉對L-谷氨酸發酵代謝流遷移的影響 宋翔;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9/02
86 有機微濾膜在分離谷氨酸菌體中的初步研究 梁雪; 宋翔; 蘇靜; 徐慶陽;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9/02
87 有機膜在谷氨酸發酵液分離中的應用研究 梁雪; 徐慶陽; 謝希賢; 劉淑云;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9/02
88 檸檬酸鈉對L-組氨酸發酵代謝流分布的影響 朱文澤; 謝希賢; 徐慶陽; 劉淑云;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9/02
89 L-蘇氨酸發酵液有機膜過濾工藝研究 黃金; 陳寧; 溫廷益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9/02
90 真空微波輔助萃取大蒜素工藝的研究 陳寧 飲料工業 2009/01
91 利巴韋林(病毒唑)發酵培養基的正交優化 邢晨光; 王光路; 宋翔;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9/01
2008
92 真空微波輔助萃取大蒜素工藝的研究 陳寧; 馬勇; 蔣麗琴 食品工程 2008/04
93 微生物法生產L-色氨酸的研究進展 趙春光; 程立坤; 徐慶陽; 陳寧; 謝希賢 發酵科技通訊 2008/04
94 利巴韋林(病毒唑)的生產方法及研究進展 邢晨光; 徐慶陽; 陳寧; 謝希賢 發酵科技通訊 2008/04
95 基于途徑分析的L-蘇氨酸發酵過程優化 陳寧; 朱曉光; 徐慶陽; 黃金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8/03
96 不同溶氧條件下L-蘇氨酸生物合成菌株的代謝流量分析 黃金; 徐慶陽; 溫廷益; 陳寧 微生物學報 2008/08
97 谷氨酸高產菌GDK-9的定向選育及其發酵過程研究 杜軍; 徐慶陽; 謝希賢; 劉淑云;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8/07
98 DL-ATC對TS1138菌株酶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影響 李梅; 黃磊; 懷利華;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8/02
99 離子交換法從發酵液中提取L-亮氨酸 劉輝; 陳寧 離子交換與吸附 2008/03
100 檸檬酸鈉對L-亮氨酸發酵代謝流分布的影響 陳寧; 劉輝 高;瘜W工程學報 2008/03
101 枯草芽孢桿菌TM903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純化及酶學性質研究 劉淑云; 趙希景; 謝希賢; 徐慶陽;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8/03
102 基于代謝流量分析的L-谷氨酸發酵過程優化 杜軍; 陳寧; 劉輝; 徐慶陽; 謝希賢 中國食品學報 2008/02
103 基于代謝計量分析的L-蘇氨酸發酵過程優化 朱曉光; 黃金; 徐慶陽; 溫廷益;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8/02
104 不同碳源生物轉化合成L-亮氨酸的代謝計量分析 劉輝; 徐慶陽; 謝希賢; 袁英;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8/02
105 酶工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陳葉福; 肖冬光; 陳寧 中國輕工教育 2008/01
106 發酵工程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謝希賢; 劉淑云; 徐慶陽; 陳寧 中國輕工教育 2008/01
107 谷氨酸棒桿菌TL1105的L-組氨酸生物合成途徑分析 徐慶陽; 張昌偉; 謝希賢; 劉淑云;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8/01
108 利用響應面法優化L-蘇氨酸發酵條件 黃金; 黃磊; 謝希賢;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8/01
109 惡臭假單胞菌TS1138轉化生產L-胱氨酸的工藝研究 劉春琴; 余養盛; 白鋼; 楊文博; 陳寧; 懷立華 微生物學通報 2008/01
110 假單胞菌TS1138菌株L-半胱氨酸酶法合成途徑的代謝控制分析(英文) 懷麗華; 陳寧; 楊文博; 白鋼 食品科學 2008/01
2007
111 枯草芽孢桿菌發酵生產利巴韋林的變溫控制策略研究 武改紅; 趙希景; 徐慶陽; 劉淑云;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7/12
112 響應面法優化假單胞菌TS1138的產酶條件(英文) 懷麗華; 陳寧; 白剛; 楊文博; 李梅 食品科學 2007/12
113 響應面法優化L-組氨酸發酵培養基 張昌偉; 徐慶陽; 李梅;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7/04
114 基于途徑分析的L-谷氨酸發酵條件優化 杜軍; 劉輝; 徐慶陽;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7/11
115 2,4-二硝基氟苯衍生法測定發酵液中組氨酸方法的優化 張昌偉; 徐慶陽; 劉淑云; 陳寧 現代化工 2007/S2
116 利巴韋林混合菌發酵工藝條件優化 謝希賢; 武改紅; 陳寧 現代化工 2007/S2
117 L-蘇氨酸發酵變溫控制及酵母抽提物流加工藝研究 黃金; 邢晨光; 徐慶陽; 劉淑云; 陳寧 現代化工 2007/S2
118 L-蘇氨酸的生產方法及研究進展 黃金; 徐慶陽; 陳寧 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5
119 微生物發酵法生產利巴韋林的初步研究 武改紅; 趙希景; 徐慶陽; 厲市生; 陳寧 中國醫藥工業雜志 2007/10
120 混合菌發酵法生產三氮唑核苷的工藝條件優化 武改紅; 趙希景; 徐慶陽; 李愛濤; 陳寧 化工學報 2007/06
121 代謝副產物對L-蘇氨酸發酵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馮志彬; 徐慶陽;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7/06
122 基于代謝流量分析的黃色短桿菌TK0303合成L-亮氨酸發酵過程的優化 劉輝; 徐慶陽;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7/04
123 以棉籽餅粉為有機氮源的L-蘇氨酸發酵工藝研究 馮志彬; 王東陽; 徐慶陽;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7/02
124 溶氧對L-蘇氨酸發酵的影響 徐慶陽; 馮志彬; 孫玉華; 王東陽; 陳寧 微生物學通報 2007/02
125 黃色短桿菌TK0303的L-亮氨酸生物合成途徑分析 劉輝; 陳寧; 溫廷益 微生物學報 2007/02
126 關于生物工程專業教學計劃改革的探討 肖冬光; 陳寧; 陳葉福 中國輕工教育 2007/01
127 枯草芽孢桿菌產胞苷的初步研究 黃艷輝; 魏志強; 徐慶陽;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7/02
128 基于途徑分析的L-異亮氨酸發酵溶氧控制研究 楊寧; 王健; 徐慶陽; 陳寧; 溫廷益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07.27(2):70-75.
129 L-半胱氨酸產生菌TS1138的補料分批發酵動力學研究 懷麗華; 周昌平; 陳寧; 楊文博; 白鋼 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1
130 基于穩健性設計優化L-賴氨酸發酵過程 孫玉華; 馮志彬; 徐慶陽;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7. 18(1):57-59.
131 L-蘇氨酸發酵液脫色工藝研究 馮志彬; 王東陽; 徐慶陽;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7. 36(1):12-14.
2006
132 膜分離法提純L-蘇氨酸的研究 馮志彬; 孫玉華; 徐慶陽; 陳寧 現代化工 2006. 26增刊(2):291-293.
133 微生物轉化法合成L-半胱氨酸的研究 周昌平; 寇廣會; 徐慶陽; 陳寧 現代化工 2006. 26增刊(2):275-278.
134 用IDL實現基于CT圖像的三維表面重建 陳寧; 盧佩; 石東 儀器儀表學報 2006/S3
135 酶催化合成L-半胱氨酸產酶培養基及產酶條件的研究 寇廣會; 周昌平; 劉淑云; 陳寧 現代化工 2006. 26增刊(2):267-270.
136 氮源對L-蘇氨酸發酵的影響 馮志彬; 王東陽; 徐慶陽; 溫廷益; 陳寧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06. 26(11):54-58.
137 酶法轉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酶促反應條件研究 周昌平; 懷麗華; 白鋼; 楊文博;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6. 17(6):911-913.
138 碳氮源對酶法合成L-半胱氨酸的影響 懷麗華; 寇廣會; 周昌平; 陳寧 現代食品科技 2006. 22(4):85-87.
139 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喬長晟; 賈士儒; 譚之磊; 陳寧 中國輕工教育 2006/03
140 L-組氨酸高產菌株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優化 史楠; 劉輝;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6.17(5):747-749.
141 基于數學形態學的CT圖像邊緣檢測方法 陳寧; 劉全璽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6/03
142 碳源對L-蘇氨酸發酵的影響 馮志彬; 孫玉華; 陳寧; 張華; 王東陽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6.32(8):15-17.
143 胞苷產生菌的選育 孫占敏; 張克旭; 陳寧 現代食品科技 2006/03
144 甘蔗糖蜜發酵生產谷氨酸的研究 楊芳; 陳寧; 張克旭 現代食品科技 2006/03
145 產生L-異亮氨酸的黃色短桿菌的代謝途徑分析 王健; 王志誠; 田梁邐霞;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6. 17(4):593-596.
146 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的馴化及發酵條件研究 楊森蓮; 張克旭; 陳寧 中國釀造 2006.7:18-20.
147 L-纈氨酸的發酵工藝研究 徐慶陽; 劉樹海;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6. 17(3):381-383
148 營養及環境因素對黃色短桿菌發酵生產L-亮氨酸的影響 劉樹海; 徐慶陽;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6. 17(3):378-380.
149 提高光柵數字地震檢波器精度的方法研究 付連昆; 李建良; 陳寧 測控技術 2006/05
150 L-纈氨酸發酵影響因素的研究 徐慶陽; 劉樹海;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6. 35(2):15-17.
151 補料分批發酵條件下鳥苷產量的研究 趙穎娟; 武改紅;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6. 35(2):12-14.
152 金屬膜對L-纈氨酸發酵液過濾的研究 徐慶陽; 陳寧; 方正星; 申雅維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6/01
153 L-亮氨酸補料分批發酵研究 劉樹海; 劉淑云;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6. 21(1):11-14.
154 鳥苷補料分批發酵的研究 趙穎娟; 武改紅;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6. 17(1):52-54.
155 營養因素及環境因子對合成L-組氨酸的影響 史楠; 劉輝; 陳寧; 張克旭 發酵科技通訊 2006/01
156 L-亮氨酸發酵工藝條件的研究 劉樹海; 徐慶陽;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6/01
2005
157 數字光柵測振傳感器性能分析與測試 南忠良; 葉聲華; 陳寧; 李建良; 李淑清 天津大學學報 2005/10
158 基于BP神經網絡與遺傳算法的鳥苷發酵培養基優化 馬雷; 張蓓; 武改紅; 張克旭;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5/03
159 基于遺傳算法的谷氨酸發酵動力學參數估計 王東陽; 王健;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5/04
160 L-亮氨酸產生菌TK0303的5 L罐分批發酵動力學研究 宋超先; 張文生; 謝玉鋒; 陳寧; 張克旭 化學與生物工程 2005/07
161 γ-聚谷氨酸的性質與生產方法 黃金; 陳寧 發酵科技通訊 2005/03
162 鳥苷生產菌TA208發酵工藝優化 武改紅; 王健; 劉輝; 張蓓; 劉淑云; 王福榮; 張克旭; 陳寧; 厲市生; 陳國梁 發酵科技通訊 2005/03
163 離子交換法分離發酵液中鳥苷和肌苷 劉輝; 武改紅; 王穎; 周昌平; 路穎; 陳寧 生物學雜志 2005/03
164 植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岳思君; 鄭蕊;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5/02
165 L-纈氨酸發酵培養基的神經網絡建模與遺傳算法優化 張慧; 王健;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5/02
166 L-纈氨酸補料分批發酵條件優化 方正星; 徐慶陽; 王健; 張克旭; 陳寧; 陸國勝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5/01
167 枯草芽孢桿菌生產鳥苷的途徑分析(英文) 張蓓; 王健; 陳寧; 張克旭; 淺井博; 方杰 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1
168 影響谷氨酸發酵的關鍵——發酵過程中菌體生長的同步化 趙穎娟; 王健; 周昌平; 陳寧; 張克旭 發酵科技通訊 2005/01
2004
169 硫酸軟骨素研究現狀 徐慶陽; 黎興榮; 石墨;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4,15,(6):633~635
170 基于途徑分析及代謝流量分析的L-色氨酸發酵條件優化 王健; 陳寧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S2
171 基于途徑分析的鳥苷發酵條件優化 張蓓; 張克旭; 王健; 陳寧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S2
172 L-亮氨酸產生菌TK0303的搖瓶發酵條件優化 宋超先; 李霞; 謝玉鋒; 陳寧; 張克旭 鄭州工程學院學報 2004/04
173 鳥嘌呤核苷高產菌的育種策略 周昌平; 王健;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4,15,(5):527~529
174 鳥苷生產菌的誘變育種及搖瓶發酵條件優化 武改紅; 周昌平; 王健; 劉輝;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4,19,(4):15~17
175 發酵液中鳥苷和肌苷的分離測定 劉輝; 王穎; 張蓓; 劉淑云; 陳寧; 張克旭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4,19(4):18~21
176 鳥苷發酵條件的優化研究 武改紅; 劉輝; 周昌平; 肖磊; 劉淑云; 陳寧; 張克旭 生物學雜志 2004,21,(5):31~33
177 鳥苷生產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優化 張蓓; 馬雷; 武改紅; 張克旭; 陳寧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4,30(7):48
178 光柵微振動測試傳感技術的研究 李淑清; 南忠良; 陶知非; 陳寧; 陳曉艷 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 2004/02
179 肌苷發酵過程中后期的代謝流節點分析 徐詠全; 馬雷; 關章軍; 劉淑云; 陳寧 生物加工過程 2004/02
180 L-亮氨酸產生菌TK0303的選育研究 宋超先; 許芙萍; 謝玉鋒; 陳寧; 張克旭 化學與生物工程 2004/03
181 由多酚、蛋白質引起啤酒非生物混濁的研究 李志華; 陳寧; 仇昌明; 王俊英 啤酒科技 2004/05
182 L-異亮氨酸產生菌TC-21的分階段發酵控制研究 常高峰; 馬雷; 陳寧; 張克旭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4.19(2):25~28
183 L-纈氨酸發酵過程的代謝流分析 李曉華; 陳寧; 方正星; 張克旭 計算機與應用化學 2004,21(2):254~258
184 L-亮氨酸產生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優化 宋超先; 陳寧; 謝玉鋒; 柴凌云; 張克旭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4.30(3):61~65
185 發酵液中色氨酸含量的快速測定 王健; 陳寧; 徐詠全; 楊海軍; 張克旭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4,30(2),123~125
186 L-異亮氨酸發酵培養基的響應面法優化 陳寧; 常高峰; 張克旭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4,30(2),33~37
187 L-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的細胞融合育種及發酵條件 陳寧; 彭飛; 張克旭 發酵科技通訊 ,2004. 33(1):10~12,2
188 不同添加物對L-色氨酸補料分批發酵的影響 楊海軍; 王健; 陳寧; 劉淑云; 張克旭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4.19(1):1~3,8
189 L-亮氨酸產生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優化 宋超先; 陳寧; 謝玉鋒; 柴凌云; 張克旭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2004.19(1):4~8
190 應用原生質體融合技術選育L-異亮氨酸生產菌 王菲; 張克旭; 宋文軍; 陳寧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4.19(1):9~12,16
191 L-異亮氨酸發酵條件的研究 王菲; 陳寧; 宋文軍; 劉淑云; 張克旭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2004,21(1):65~69
2003
192 化學比色法測定發酵液中L-纈氨酸的研究 李曉華; 陳寧; 張克旭 氨基酸和生物資源 2003/04
193 L-異亮氨酸發酵代謝分析 常高峰; 陳寧 生物技術通訊 2003 14(6):502~505
194 環境因素對L-異亮氨酸發酵的影響 常高峰; 陳寧; 彭飛; 徐國華; 張克旭 氨基酸和生物資源 2003/04
195 氧化法測定發酵液中L—異亮氨酸含量 常高峰; 王菲; 陳寧; 張克旭; 曹華杰 發酵科技通訊 2003,32(4):14~15
196 L-纈氨酸生物合成中的代謝流量分析 張克旭; 趙麗麗; 張蓓; 陳寧 微生物學通報 2003,30(5):49~52
197 L-異亮氨酸高產菌的原生質體融合育種 宋文軍; 陳寧; 魏春; 張克旭 鄭州工程學院學報 2003,24(3):45~49
198 L-色氨酸產生菌TQ2223的途徑分析 王健; 張蓓; 張克旭; 楊海軍; 陳寧 無錫輕工大學學報(食品與生物技術) 2003,22(5):15~18
199 采用模式識別法優化肌苷發酵條件 徐詠全; 張蓓; 劉淑云; 陳寧; 張克旭 天津輕工業學院學報 2003,18(3):5~9
200 肌苷產生菌枯草芽孢桿菌分批發酵的代謝流分析(英文) 張蓓; 張克旭; 陳寧; 徐詠全 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36(3):116~122
201 發酵液L-亮氨酸的定量測定方法研究——紙色譜-薄層掃描測定法 伍時華; 李軍生; 余煒; 陳寧; 張克旭 廣西工學院學報 2003,14(3):1~4
201 基于BP神經網絡的L-色氨酸發酵過程建模 王健; 陳寧; 楊海軍; 譚青喬; 劉淑云; 張克旭 天津輕工業學院學報 2003,18(3):1~4
203 L-亮氨酸分批發酵動力學研究 姚志湘; 伍時華; 陳寧; 張克旭 廣西工學院學報 2003,14(3): 5~7,11
204 基于遺傳算法在L-異亮氨酸分批發酵動力學中的應用 宋文軍; 張克旭; 陳寧; 熊明勇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23(003):30~33
205 L-色氨酸生產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的研究 王健; 陳寧; 譚青喬; 張克旭 氨基酸和生物資源 2003,25(3):41~43
206 谷氨酸溫度敏感型菌株CN1021的原生質體融合育種 陳寧; 張克旭 發酵科技通訊 2003,32(2):3~5
207 L-色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謝流量分析 王健; 陳寧; 張蓓; 譚青喬; 張克旭 微生物學報 2003,43(4):473~180
208 基于代謝流導向與分析的L-異亮氨酸發酵條件優化 宋文軍; 陳寧; 魏春; 張克旭 天津輕工業學院學報 2003,18(2):15~19
209 發酵過程動力學仿真研究 姚志湘; 伍時華; 陳寧; 張克旭 計算機與應用化學 2003/03
210 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CN1021發酵條件的研究 張克旭; 陳寧; 王東洋 發酵科技通訊 2003,32(3):11~13,36
211 L-異亮氨酸產生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優化 宋文軍; 陳寧; 魏春; 劉淑云; 張克旭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3,29(3):34~37
212 利用均勻設計和MATLAB軟件優化L-異亮氨酸發酵條件 魏春; 宋文軍; 陳寧; 蒲凌龍; 張克旭 天津輕工業學院學報 2003,18(1):17~20
213 利用神經網絡對L-纈氨酸發酵建模 趙麗麗; 陳寧; 熊明勇; 張克旭 無錫輕工大學學報(食品與生物技術) 2003,22(2).:44~47
214 L-異亮氨酸發酵培養基的遺傳算法優化及發酵過程的神經網絡建模 宋文軍; 陳寧; 熊明勇; 魏春; 張克旭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23(1),46~50
215 L-纈氨酸生產菌的選育及其發酵培養基的模式識別優化 熊明勇; 陳寧; 張克旭 氨基酸和生物資源 2003,25(1):52~54
216 不同供氧條件對L-異亮氨酸合成代謝流的影響 宋文軍; 張克旭; 張坤生; 魏春; 陳寧 中國食品學報 2003,3(1):1~6
217 L-纈氨酸發酵生產的育種思路及發酵條件優化策略 趙麗麗; 陳寧; 熊明勇; 張克旭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03,23(1):17~21
2002
218 L-纈氨酸生產菌的選育及基于遺傳算法的發酵培養基優化 陳寧; 熊明勇; 趙麗麗; 劉淑云; 張克旭 天津輕工業學院學報 2002/04
219 L-纈氨酸補料分批發酵的研究 趙麗麗; 張蓓; 陳寧; 張克旭; 劉忠 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4
220 胡蘆巴愈傷組織誘導培養的初步研究 岳思君; 蘇建宇; 陳寧 寧夏農學院學報 2002/04
221 原生質體誘變選育L-纈氨酸生產菌的研究 趙麗麗; 陳寧; 熊明勇; 張克旭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2,28(10) : 22~24
222 代謝工程D-核糖生產中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J].趙麗麗,陳寧,張克旭.工業微生物,2002,32(4):42~45
223 逆代謝工程—基于有用表型的定向遺傳工程策略[J]. 譚青喬,陳寧.生物技術通訊,2002,13(1):87~89
224 L—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的選育[J]. 陳寧,趙麗麗,等.生物技術通訊,2002,13(2):154
2001
225 代謝工程的發展及其應用[J].生物技術通訊, 譚青喬,陳寧等,2001, 12(2):123-126
226 L-鳥氨酸生產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的研究[J]. 陳寧等,食品與發酵工業,2001,27(1):32~36
榮譽獎勵:
1、主編編寫的《氨基酸工藝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年)獲2007年中國輕工總會第三屆全國優秀教材獎三等獎。
2、《酶法高效生產L-半胱氨酸的技術與應用》獲2008年中國輕工總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3、2009年4月,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
黨旗飄飄——科大喜迎建黨90周年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基層黨組織事跡展
日期:2011-07-12 | 來源 :生物工程學院
陳寧同志是我校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導、系主任。陳寧同志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研教育水平,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該同志在教學、科研方面成果豐碩,貢獻突出,編寫的多部教材被國內多所高等院校采用,為我國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在科研方面,陳寧同志多年來長期從事氨基酸與核苷的發酵法生產研究,取得了多項發明成果,并將其實現產業化,提高了我國氨基酸與核苷的發酵技術水平。
教學管理:精心嚴格,注重品質
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和學生溝通,有過硬的教學本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工業生產實踐,能夠把握生物領域的前沿和企業的發展狀況和趨勢,教育學生“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在課堂教學工作中,能夠做到深入淺出,獲得學生的好評。陳寧教授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注意把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融會在實際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一方面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愛黨愛國愛民、如何做學問等。例如,在本科生教學上,注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思想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
作為系主任,他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處處以身作則;作為生物工程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他學風嚴謹、一絲不茍,感染著學術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和他的學生;作為教師,他極為關注人才的培養,精心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還親自擔任本科生教學任務。學為人師、行為人范,陳寧教授的敬業精神和人格魅力令廣大師生欽佩,成為大家學習的楷模。
陳寧教授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積極總結教學經驗,編寫了《氨基酸工藝學》、《代謝控制發酵》、《酶工程》等8部高等學校專業教材,這些教材被江南大學、浙江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30余所高等院校選作生物工程專業教材。
科學研究:勇擔重任,成果顯著
陳寧教授長期從事代謝工程、代謝控制發酵特別是氨基酸及核酸類物質發酵和基因工程的科研與教學,在代謝工程領域有較深的造詣。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國家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天津科委及原輕工業部等《L-蘇氨酸工程菌的構建及發酵條件優化》、《藥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新技術開發》等20余項科研項目,均已通過專家鑒定,其中多項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作為項目負責人,目前正承擔國家863項目《谷氨酸發酵高產菌種選育和過程優化控制技術》、“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味精菌種選育及發酵小試優化》、國家發改委項目《發酵行業高濃度廢水處理關鍵技術產業化示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創新藥物研究與開發技術體系建設》、天津科委重點基金項目《L-半胱氨酸高轉化率菌株的代謝調控研究》、天津應用基礎及前沿技術研究計劃《分支鏈氨基酸生物合成的代謝網絡定量分析》等,并在SCI、EI等國內外主流學術刊物上發表200余篇有關氨基酸、核酸發酵的研究論文。目前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4項,其中授權2項。
陳寧教授在發酵法生產氨基酸、核苷產業化發面取得豐碩成果,主持的多項項目實現產業化生產,其中,發酵法生產L-谷氨酸項目在山東阜豐集團、河北梅花集團、寧夏伊品集團推廣,年產值超過50億元;發酵法生產支鏈氨基酸在無錫晶海氨基酸公司與山東魯洲氨基酸公司推廣,年產值超過2億元;發酵法生產鳥苷項目在湖南賽康德公司推廣,年產值超過1億元;發酵法生產L-色氨酸、L-蘇氨酸、肌苷等多項項目已經在多家公司成功推廣,打破了發達國家對中國氨基酸、核苷的技術和市場壟斷,為我國發酵法生產氨基酸、核苷作出突出貢獻。
由于陳寧教授在教學和科研上的突出成績,在社會上兼任多種職務,目前,正在擔任中國氨基酸技術服務中心技術總監、中國發酵工業協會氨基酸專業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生物工程雜志》和《生物技術通訊》常務理事、中國微生物學會科技開發與咨詢工作委員會委員、《發酵科技通訊》編委會副主任、天津微生物學會理事。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