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陳永忠,1965年8月出生,漢族,廣西橫縣人,博士、研究員, 1985年7月參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林木遺傳育種學科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湖南省林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分會常務理事。
當選中國共產黨湖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現任湖南省林業科學院黨委委員、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科協常委。
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和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一層次人選,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
先后獲“湖南省光召科技獎”、“第八屆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全國林業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全國林業突出貢獻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授予“湖南省先進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1年,考取中南林學院經濟林專業。
1997年~2002年攻讀中南林學院在職碩士和森林培育專業博士學位。
2000年~2001年被國家留學基金委選拔和委派赴瑞典農業大學進修,學習林業生物技術。
1985年7月至2002年12月在湖南省林業科學院工作。
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在瑞典農業大學訪問學習。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先后任湖南省林業科學院經濟林果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2009年至今任國家林業局油茶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
2010年1至今任湖南省林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兼任經濟林果研究所、油茶研究所所長。
2019年6月任湖南省林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協管科研管理工作,分管科技委、油茶所和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管平臺建設。
2020年9月任湖南省林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負責學會、協會、野外科研站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協管科研,主管岳麓山種業中心油茶分中心,分管油茶研究所和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植物研究所、林產工業研究所、竹類研究所、森林資源保護研究所、科技委,聯系四個分院。
學術兼職:
1、湖南林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2、湖南省標準化技術首席專家。
3、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技術委員會(TC270/SC2)委員。
4、全國經濟林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57)副主任。
5、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分會副理事長。
6、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油茶分會副理事長。
7、中國經濟林協會木本油料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油茶育種與栽培研究。
研究領域:
經濟林育種、栽培和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標準化建設等。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參加“七五”油茶良種國家攻關,“八五”以來主持和參加國家和部、省級重點科研的推廣項目20多項,在油茶良種選育、豐產栽培和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后完成科研成果8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
研究成果:
長期從事油茶科學研究,在我國油茶科技創新高地上占有重要位置。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重大科技攻關項目50多項,帶領團隊籌建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油茶種質資源庫等研發平臺,針對油茶產業主要環節的瓶頸開展研究,在種質資源收集評價、無性系良種選育、雜交育種、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規模快繁、組織培養,油茶良種早實豐產、配方施肥、樹體培育、生態栽培與復合經營等高效栽培技術,產品綜合利用等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5項。突破油茶兩系雜交育種技術瓶頸,主持完成的成果“油茶雄性不育新品種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建立了全國首個油茶種質資源庫和兩系雜交種子園,保存種質材料2500多份;選育的94個高產良種,“湘林系列”品牌良種在14個省(區)輻射推廣400多萬畝;獲授權專利20項,制定標準15項,出版專著7部,發表科技論文150多篇;舉辦大小科技培訓班200多期,為全國120多個油茶核心產區縣培訓技術員和林農50000多人次,有力地促進了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為國家糧油安全、生態安全、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做出了重大貢獻。
1.主持《油茶雄性不育選育和雜交育種研究》通過國家林業局成果鑒定;
2.主持《油茶高產新品種推廣和豐產栽培技術研究》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
3.主持成果《油茶優良雜交組合、家系和無性系選育及其群體產量性狀的研究》2004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4.《油茶‘寒露籽’優良無性系選育及脂肪酸組成的研究》1995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5.參加成果《油茶19個高產新品種的選育研究》1994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6);
6.《油茶優良無性系選育及其授粉生物學特性》1990年獲湖南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4);
7.《油茶優良無性系繁育技術研究》1991年獲湖南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4);
8.《用正丁醇提取茶皂素的工藝》2003年獲中國發明專利(證書號:110785;排名第4)。
認定成果:
1 油茶果熱爆脫蒲技術研究及成套設備開發 何宗敏;陳永忠;李立初;李志鋼;陳國強;何宗智;馬力 湘潭鑫源自控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2019
2 油茶高含油核心種質創制與源庫調控技術 陳永忠;蘇淑釵;袁軍;陳隆升;王開良;左繼林;葉航;彭邵鋒;譚曉風;王瑞;徐林初;馬錦林;溫玥;許彥明;張震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8
3 油茶高效栽培與綜合利用新技術 管天球;陳永忠;黃光文;管敏;覃佐東;王宋輝;雷愛民;沈玉平;王瑞;李治章;蔣艾青;劉宏輝 湖南科技學院 2017
4 油茶籽殼提取物及其在化妝品中的應用 劉佳佳;陳永忠;馬力;何廣文;李美群;康文術;彭邵鋒;王湘南;陳隆升;王瑞;李志鋼;唐煒;劉文豪;楊晨;劉健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7
5 油茶施肥技術規程 王東雪;陳國臣;梁國校;劉凱;陳永忠;姚小華;曾雯珺;夏瑩瑩;江澤鵬;陳林強;張乃燕;葉航;梁斌;謝少義;馬錦林;陳江平;張敏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2016
6 油茶幼林立體高效復合經營技術 陳隆升;陳永忠;王瑞;楊小胡;彭邵鋒;馬力;王保明;唐煒;彭映赫;羅健;張慧中;王湘南;李安亮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4
7 山茶優良種質選育與應用關鍵技術 彭邵鋒;陳永忠;王湘南;馬力;陳隆升;王瑞;彭映赫;喻錦秀;楊小胡;唐煒;羅健;黃忠良;肖吉;王保明;吳天樂;李安亮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4
8 油茶幼林立體高效復合經營技術 陳隆升;陳永忠;王瑞;楊小胡;彭邵鋒;馬力;王保明;唐煒;彭映赫;羅健;張慧中;王湘南;李安亮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4
9 山茶優良種質選育與應用關鍵技術 彭邵鋒;陳永忠;王湘南;馬力;陳隆升;王瑞;彭映赫;喻錦秀;楊小胡;唐煒;羅健;黃忠良;肖吉;王保明;吳天樂;李安亮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4
10 油茶遺傳資源調查編目技術規程 王浩杰;姚小華;任華東;鄭勇奇;王開良;陳永忠;徐林初;馬錦林;李江南;李生;林萍;曹永慶;龍偉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 2013
11 湖南油茶良種組合區劃和標準化栽培研究 陳永忠;彭邵鋒;陳隆升;彭方仁;馬力;胡孔飛;王瑞;皮兵;喻錦秀;潘新軍;廖德志;吳際友;吳紅強;羅健;唐煒;王玉娟;王保明;王磊;王金路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3
12 油茶餅粕深加工技術研究與應用 王成章;劉琦;周昊;丁定安;肖志紅;陳永忠;張喜雨;晁燕;陳東;周軍;陳虹霞;張奎;張亮亮;馬力;唐煒;范東斌 湖南林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3
13 油茶籽油壓榨工藝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 張喜雨;陳永忠;劉琦;丁定安;陸新光;晁燕;張奎;馬力;周軍;陳東 湖南林之神林韻油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13
14 湖南油茶良種組合區劃及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 陳永忠;彭邵鋒;陳隆生;彭方仁;馬力;胡孔飛;王瑞;皮兵;喻錦秀;潘新軍;廖德志;吳際友;吳紅強;羅健;唐煒;王玉娟;王保明;王磊;王金路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3
15 湖南油茶良種組合區劃和標準化栽培 陳永忠;彭邵鋒;彭方仁;馬力;胡孔飛;王瑞;潘新軍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3
16 油茶良種嫁接及容器育苗技術優化研究 殷元良;陳隆升;吳振明;陳永忠;彭曉鋒;王瑞;韋里俊;馬力;汪麗;彭邵鋒;王湘南;羅健;楊小胡;唐煒 湖南省林業種苗中心 2012
17 湖南優良種質資源遺傳背景數據庫建設與規模快繁技術研究 王湘南;陳永忠;姜孝成;王瑞;彭邵鋒;陳隆升;馬力;肖敏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2
18 油茶兩系雜交種子園營建及其高產培育技術研究 陳永忠;彭邵峰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2011
19 油茶優良無性系快速繁育技術推廣示范 孫建;陳永忠;殷元良;周小玲;彭曉峰;彭邵峰 湖南省林木種苗繁育示范中心 2011
20 油茶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姚小華;譚曉風;王成章;徐林初;陳永忠;馬錦林;費學謙;鐘海雁;郎南軍;鄧先珍;李湘洲;殷元良;袁德義;周國英;肖正東;馬履一;張露;李江南;黃素梅;李芳東;何志華;陳曉陽;李文林;杜紅巖;劉明剛;邱建生;王開良;陸順忠;金青哲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 2011
制定標準:
1 水肥一體化設備 即將實施 GB/T 43908-2024 2024-06-19 國家標準
2 油茶 現行 LY/T 3355-2023 2025-01-21 行業標準
3 主要木本油料樹種苗木質量等級 現行 LY/T 3266-2021 2022-03-22 行業標準
4 油茶施肥技術規程 廢止 LY/T 2750-2016 2025-02-13 行業標準
5 油茶栽培技術規程 廢止 LY/T 1328-2015 2025-02-13 行業標準
6 油茶遺傳資源調查編目技術規程 現行 LY/T 2247-2014 2019-11-27 行業標準
7 油茶高干嫁接技術規程 廢止 LY/T 2204-2013 2025-02-13 行業標準
8 油茶林產量測定方法 廢止 LY/T 2116-2013 2025-02-13 行業標準
9 油茶無性系芽苗砧嫁接技術規程 廢止 LY/T 2117-2013 2025-02-13 行業標準
10 油茶餅粕有機肥 廢止 LY/T 2115-2013 2018-11-13 行業標準
11 油茶苗木質量分級 現行 GB/T 26907-2011 2012-03-13 國家標準
12 油茶 第1部分:優樹選擇和優良無性系選育技術規程 廢止 LY/T 1730.1-2008 2025-02-13 行業標準
13 油茶 第2部分:優良家系和優良雜交組合選育技術規程 廢止 LY/T 1730.2-2008 2025-02-13 行業標準
14 油茶 第3部分:育苗技術及苗木質量分級 廢止 LY/T 1730.3-2008 2025-02-13 行業標準.
發明專利:
發明公開:
[1]蔣友如, 陳永忠, 尹立新, 何之龍, 曹明月, 王瑞, 田冰川, 王湘南, 唐順學. 一種油茶SNP分子標記組合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9242841A, 2025-01-03.
[2]劉彩霞, 陳隆升, 許彥明, 陳永忠, 唐煒, 龍玲, 彭映赫. 一種油茶抗旱保果劑及提高油茶抗旱能力和減少落果裂果的方法[P]. 湖南省: CN118633616A, 2024-09-13.
[3]葉昌榮, 何之龍, 李為國, 王愛, 劉志賢, 賈高峰, 陳永忠, 田冰川, 紀紹勤, 辛盛, 王雯雯. 一種與油茶果實大小和重量相關的SNP分子標記及應用[P]. 湖南省: CN118374632A, 2024-07-23.
[4]王瑞, 何之龍, 陳永忠, 王湘南, 張震, 陳隆升, 張英, 劉彩霞, 許彥明, 馬力. 一種基于表型和分子標記的“湘林”油茶品種鑒別方法[P]. 湖南省: CN118127205A, 2024-06-04.
[5]張英, 何之龍, 尋成峰, 王湘南, 王瑞, 陳永忠. 一種油茶倍性檢測方法[P]. 湖南省: CN118067698A, 2024-05-24.
[6]陳永忠, 王瑞, 何之龍, 張英, 張震, 尋成峰, 王湘南. 一種與油茶抗炭疽病指數相關的SNP分子標記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7987584A, 2024-05-07.
[7]王瑞, 王湘南, 何之龍, 陳永忠, 尋成峰, 張震, 張英. 一種與油茶種仁含油率相關的SNP分子標記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7821644A, 2024-04-05.
[8]何之龍, 張英, 張震, 尋成峰, 王湘南, 王瑞, 陳永忠. 一種與油茶亞油酸含量相關的SNP分子標記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7821643A, 2024-04-05.
[9]吳友杰, 胡德勇, 陳永忠, 蔣亭亭, 劉鑫. 一種應用于低山丘陵地區的節能高效灌溉系統[P]. 湖南省: CN117480900A, 2024-02-02.
[10]劉彩霞, 許彥明, 陳隆升, 陳永忠, 唐煒, 張英. 一種用于油茶育苗的苗床[P]. 湖南省: CN117136769A, 2023-12-01.
[11]劉彩霞, 許彥明, 陳隆升, 唐煒, 陳永忠, 張英. 一種用于油茶管理的間斷式開溝施肥裝置[P]. 湖南省: CN117044470A, 2023-11-14.
[12]劉彩霞, 陳永忠, 陳隆升, 許彥明, 唐煒, 龍玲. 一種用于油茶種植的水肥一體化施噴設備[P]. 湖南省: CN117044473A, 2023-11-14.
[13]劉彩霞, 許彥明, 陳隆升, 馬力, 陳永忠, 唐煒. 一種油茶用落果收集裝置[P]. 湖南省: CN116616043A, 2023-08-22.
[14]馬力, 周琨博, 康地, 高晶, 鄧森文, 李志鋼, 張震, 許彥明, 龔樹康, 陳隆升, 陳永忠, 胡家瑋. 一種油茶果殼籽分選機構[P]. 湖南省: CN115365112A, 2022-11-22.
[15]馬力, 李志鋼, 許彥明, 張震, 周琨博, 康地, 高晶, 鄧森文, 龔樹康, 陳永忠, 陳隆升, 胡家瑋. 一種油茶籽聲波水霧清洗機[P]. 湖南省: CN115318748A, 2022-11-11.
[16]馬力, 康地, 周琨博, 李志鋼, 鄧森文, 高晶, 張震, 許彥明, 龔樹康, 陳永忠, 陳隆升, 胡家瑋. 一種油茶蒲籽分離裝置[P]. 湖南省: CN115226905A, 2022-10-25.
[17]朱詠華, 崔坤鵬, 徐婷, 陳佳偉, 陳永忠, 王瑞, 王湘南. 具有溶解難溶性磷和促生長功能的油茶內生放線菌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4921362A, 2022-08-19.
[18]徐婷, 陳永忠, 崔坤鵬, 朱詠華, 彭映赫, 張震, 何之龍, 劉彩霞, 張英. 促進溶解磷酸鐵的油茶內生放線菌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4908014A, 2022-08-16.
[19]高晶, 馬力, 李志鋼, 陳永忠. 一種以茶粕為原料制備復合茶皂素清塘劑的方法[P]. 湖南省: CN114097789A, 2022-03-01.
[20]劉彩霞, 徐婷, 王瑞, 陳隆升, 何之龍, 唐煒, 陳永忠. 一株伯克霍爾德氏菌菌株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3549573A, 2021-10-26.
[21]彭映赫, 陳隆升, 陳永忠, 王瑞, 馬力, 李志鋼, 張震, 許彥明. 一種油茶幼林專用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P]. 湖南省: CN112457112A, 2021-03-09.
[22]王湘南, 陳永忠, 張震, 陳柏林, 何之龍, 王瑞, 馬力, 陳隆升, 唐煒. 一種透明包埋油茶果標本的制作方法[P]. 湖南省: CN110637811A, 2020-01-03.
[23]陳永忠, 王湘南, 陳隆升, 許彥明, 王瑞, 彭邵鋒, 李志鋼, 彭映赫. 一種透明包埋制作油茶-山茶枝葉的標本制作方法[P]. 湖南省: CN110583631A, 2019-12-20.
[24]王湘南, 陳永忠, 王瑞, 彭邵鋒, 楊詩嘉, 劉彩霞, 張震, 許彥明. 一種透明包埋制作山茶花的標本制作方法[P]. 湖南省: CN110447638A, 2019-11-15.
[25]彭邵鋒, 吳紅, 鄔榮領, 陳永忠, 張震, 陸佳, 梁丹, 馬力, 陳隆升, 李美群, 王瑞, 王湘南, 李志鋼, 彭映赫, 許彥明, 唐煒. 一種微量油茶種仁油脂含量和脂肪酸同時測定的方法[P]. 北京市: CN109283278A, 2019-01-29.
[26]王瑞, 陳永忠, 陳隆升, 王湘南, 張震, 唐煒, 許彥明, 彭邵鋒, 馬力, 彭映赫, 李志鋼, 李美群. 促進油茶苗木生根的生根劑及其生根方法[P]. 湖南: CN108402082A, 2018-08-17.
[27]許彥明, 王瑞, 陳剛, 饒培元, 陳永忠, 向輝, 王湘南, 陳隆升, 彭邵鋒, 張震, 馬力. 一種茶花的嫁接方法[P]. 湖南: CN108124619A, 2018-06-08.
[28]許彥明, 王瑞, 陳剛, 饒培元, 陳永忠, 向輝, 王湘南, 陳隆升, 彭邵鋒, 張震, 馬力. 茶花砧木基質土及其栽種方法[P]. 湖南: CN108124721A, 2018-06-08.
[29]王瑞, 陳永忠, 陳隆升, 唐煒, 許彥明, 王湘南, 彭邵鋒, 張震, 彭映赫, 李志鋼, 馬力, 李美群. 一種油茶幼林同時套種黑花生、油菜的種植方法[P]. 湖南: CN108029420A, 2018-05-15.
[30]馬力, 劉佳佳, 陳永忠, 李美群, 彭邵鋒, 王湘南, 李志鋼, 陳隆升, 王瑞, 唐煒, 許彥明, 彭映赫, 張震. 一種以 1,3#丁二醇為溶劑從油茶茶籽皮中提取抗氧化成分的方法[P]. 湖南: CN107737036A, 2018-02-27.
[31]許彥明, 王瑞, 陳剛, 陳隆升, 陳永忠, 向輝, 王湘南. 茶花盆景的制作方法[P]. 湖南: CN107409701A, 2017-12-01.
[32]陳隆升, 唐煒, 王瑞, 陳永忠, 彭映赫, 王湘南, 張震, 許彥明, 彭邵鋒, 羅佳. 一種油茶新造林土壤保水保肥方法[P]. 湖南: CN107318296A, 2017-11-07.
[33]楊晨, 劉佳佳, 馬力, 陳永忠, 何廣文, 康文術, 劉文豪, 彭邵鋒. 油茶籽皮中抗氧化成分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應用[P]. 湖南: CN107198668A, 2017-09-26.
[34]彭邵鋒, 陸佳, 許彥明, 馬力, 李美群, 王瑞, 李志鋼, 陳永忠, 王湘南, 陳隆升, 羅健. 一種用于修復山茶屬植物樹洞的復合材料和修復方法[P]. 湖南: CN106900396A, 2017-06-30.
[35]許彥明, 彭邵鋒, 陳剛, 向輝, 陳永忠, 王湘南, 陳隆升. 一種油茶大樹裸根的室內盆栽方法[P]. 湖南: CN106665265A, 2017-05-17.
[36]陳永忠, 陳剛, 馬力, 吳昌建, 張震, 唐煒, 許彥明. 一種油茶根段嫁接茶花的方法[P]. 湖南: CN106613379A, 2017-05-10.
[37]周波, 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陳家法, 鐘海雁, 蔣海明, 張燕, 曾文立, 廖晨曦. 一種可抗菌和抗氧化的食品保鮮膜的制備方法[P]. 湖南: CN105111510A, 2015-12-02.
[38]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陳隆升, 楊小胡, 王瑞, 唐煒, 羅健, 彭映赫, 王保明. 一種生物酶釀造油茶酒的方法[P]. 湖南: CN103981054A, 2014-08-13.
[39]陳永忠, 劉琦, 晁燕, 楊迪軍, 劉昌華, 丁定安. 便攜式油茶果采摘機[P]. 湖南: CN102972155A, 2013-03-20.
[40]劉琦, 陳永忠, 晁燕, 丁定安, 張喜雨, 張奎. 油茶籽油精制過程木質活性炭添加裝置[P]. 湖南: CN102965194A, 2013-03-13.
[41]陳永忠, 王瑞, 陳隆升, 王湘南, 彭邵鋒, 羅健, 馬力, 楊小胡, 唐煒, 王金路, 王磊. 一種油茶無性系組培外植體脫毒方法[P]. 湖南: CN102696482A, 2012-10-03.
[42]陳永忠, 王曉明, 王瑞, 李永欣, 王湘南, 彭邵鋒, 王玉娟, 蔡能, 曾慧杰, 馬力, 楊小胡, 陳隆升. 一種油茶無性系組培苗高效生根方法[P]. 湖南: CN102007867A, 2011-04-13.
[43]陳永忠, 李永欣, 王瑞, 王曉明, 王玉娟, 曾慧杰, 王湘南, 蔡能, 彭邵鋒, 楊小胡. 一種油茶無性系組培快繁方法[P]. 湖南: CN101530063, 2009-09-16.
[44]張新生, 王德斌, 譚利娟, 陳永忠. 用正丁醇從茶枯餅中提取茶皂素的工藝[P]. 湖南: CN1263100, 2000-08-16.
發明授權:
[1]朱詠華, 崔坤鵬, 徐婷, 陳佳偉, 陳永忠, 王瑞, 王湘南. 具有溶解難溶性磷和促生長功能的油茶內生放線菌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4921362B, 2023-07-25.
[2]朱詠華, 崔坤鵬, 徐婷, 楊海余, 劉選明, 陳永忠, 陳隆升, 唐煒. 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油茶內生放線菌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4752538B, 2023-07-21.
[3]馬力, 李志鋼, 許彥明, 張震, 周琨博, 康地, 高晶, 鄧森文, 龔樹康, 陳永忠, 陳隆升, 胡家瑋. 一種油茶籽聲波水霧清洗機[P]. 湖南省: CN115318748B, 2023-07-14.
[4]徐婷, 陳永忠, 崔坤鵬, 朱詠華, 彭映赫, 張震, 何之龍, 劉彩霞, 張英. 促進溶解磷酸鐵的油茶內生放線菌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4908014B, 2023-07-11.
[5]馬力, 康地, 周琨博, 李志鋼, 鄧森文, 高晶, 張震, 許彥明, 龔樹康, 陳永忠, 陳隆升, 胡家瑋. 一種油茶蒲籽分離裝置[P]. 湖南省: CN115226905B, 2023-06-16.
[6]劉彩霞, 徐婷, 王瑞, 陳隆升, 何之龍, 唐煒, 陳永忠. 一株伯克霍爾德氏菌菌株及其應用[P]. 湖南省: CN113549573B, 2022-05-17.
[7]彭邵鋒, 吳紅, 鄔榮領, 陳永忠, 張震, 陸佳, 梁丹, 馬力, 陳隆升, 李美群, 王瑞, 王湘南, 李志鋼, 彭映赫, 許彥明, 唐煒. 一種微量油茶種仁油脂含量和脂肪酸同時測定的方法[P]. 北京市: CN109283278B, 2021-10-01.
[8]王瑞, 陳永忠, 陳隆升, 王湘南, 張震, 唐煒, 許彥明, 彭邵鋒, 馬力, 彭映赫, 李志鋼, 李美群. 促進油茶苗木生根的生根劑及其生根方法[P]. 湖南省: CN108402082B, 2021-07-06.
[9]馬力, 劉佳佳, 陳永忠, 李美群, 彭邵鋒, 王湘南, 李志鋼, 陳隆升, 王瑞, 唐煒, 許彥明, 彭映赫, 張震. 一種以1,3-丁二醇為溶劑從油茶茶籽皮中提取抗氧化成分的方法[P]. 湖南省: CN107737036B, 2021-06-08.
[10]楊晨, 劉佳佳, 馬力, 陳永忠, 何廣文, 康文術, 劉文豪, 彭邵鋒. 油茶籽皮中抗氧化成分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應用[P]. 湖南省: CN107198668B, 2020-10-23.
[11]彭邵鋒, 陸佳, 許彥明, 馬力, 李美群, 王瑞, 李志鋼, 陳永忠, 王湘南, 陳隆升, 羅健. 一種用于修復山茶屬植物樹洞的復合材料和修復方法[P]. 湖南省: CN106900396B, 2018-04-24.
[12]周波, 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陳家法, 鐘海雁, 蔣海明, 張燕, 曾文立, 廖晨曦. 一種可抗菌和抗氧化的食品保鮮膜的制備方法[P]. 湖南省: CN105111510B, 2017-06-30.
[13]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陳隆升, 楊小胡, 王瑞, 唐煒, 羅健, 彭映赫, 王保明. 一種生物酶釀造油茶酒的方法[P]. 湖南省: CN103981054B, 2015-11-25.
[14]陳永忠, 劉琦, 晁燕, 楊迪軍, 劉昌華, 丁定安. 便攜式油茶果采摘機[P]. 湖南省: CN102972155B, 2015-09-09.
[15]劉琦, 陳永忠, 晁燕, 丁定安, 張喜雨, 張奎. 油茶籽油精制過程木質活性炭添加裝置[P]. 湖南省: CN102965194B, 2013-11-27.
[16]陳永忠, 王瑞, 陳隆升, 王湘南, 彭邵鋒, 羅健, 馬力, 楊小胡, 唐煒, 王金路, 王磊. 一種油茶無性系組培外植體脫毒方法[P]. 湖南省: CN102696482B, 2013-06-12.
[17]陳永忠, 王曉明, 王瑞, 李永欣, 王湘南, 彭邵鋒, 王玉娟, 蔡能, 曾慧杰, 馬力, 楊小胡, 陳隆升. 一種油茶無性系組培苗生根方法[P]. 湖南省: CN102007867B, 2012-07-25.
[18]陳永忠, 李永欣, 王瑞, 王曉明, 王玉娟, 曾慧杰, 王湘南, 蔡能, 彭邵鋒, 楊小胡. 一種油茶無性系組培快繁方法[P]. 湖南省: CN101530063B, 2012-03-28.
[19]張新生, 王德斌, 譚利娟, 陳永忠. 用正丁醇從茶枯餅中提取茶皂素的工藝[P]. 湖南省: CN1109042C, 2003-05-21.
實用新型:
[1]吳友杰, 胡德勇, 陳永忠, 劉鑫, 將亭亭. 一種用于丘陵地區的灌溉系統[P]. 湖南省: CN221576106U, 2024-08-23.
[2]馬力, 李志鋼, 高晶, 鄧森文, 許彥明, 張震, 陳永忠, 陳隆升, 楊小胡, 龍玲, 龔玉子. 一種帶有濾渣功能的茶油用接油桶[P]. 湖南省: CN221139503U, 2024-06-14.
[3]高晶, 馬力, 李志鋼, 李鐵軍, 印遇龍, 陳永忠. 一種茶油加工過濾裝置[P]. 湖南省: CN220609396U, 2024-03-19.
[4]高晶, 馬力, 李志鋼, 李鐵軍, 印遇龍, 陳永忠. 一種茶油加工用壓榨裝置[P]. 湖南省: CN220594167U, 2024-03-15.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油茶優良種質資源》,陳永忠,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發表期刊論文:
[1]許彥明, 張震, 繆子琪, 張英, 劉彩霞, 王瑞, 陳隆升, 陳永忠. 基質配比對60Co-γ輻射誘變油茶光合特性的影響[J]. 經濟林研究, 1-10.
[2]張震, 周磊, 陳永忠, 張英, 王瑞, 繆子琪, 李志鋼, 龍玲, 許彥明. 緩釋肥施用量對油茶容器苗生長及養分含量的影響[J]. 河南農業科學, 2025, 54 (06): 63-71.
[3]許彥明, 張震, 陳永忠, 王瑞, 劉彩霞, 陳隆升, 尋成峰, 劉紅軍. 種子大小對油茶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 經濟林研究, 2024, 42 (04): 81-86+98.
[4]王保明, 尹迎峰, 顏廷驥, 張元華, 陳永忠. 油茶sRNA分析及其對光合油脂代謝的調控[J]. 經濟林研究, 2024, 42 (03): 25-35+119.
[5]張震, 許彥明, 彭映赫, 王瑞, 陳永忠, 何之龍, 張英, 尋成峰, 馬玉申, 王湘南, 龍玲, 楊小胡. 基于轉錄組測序的油茶SSR、SNP和InDel 位點特征分析[J]. 綠色科技, 2024, 26 (18): 200-204.
[6]陳代慧, 陳永忠, 張震, 劉彩霞, 楊小胡, 龍玲, 陳隆升, 王瑞. 油茶品種果實經濟性狀及脂肪酸組成分析研究[J]. 中國糧油學報, 2025, 40 (02): 112-118.
[7]何彝敏, 張英, 王瑞, 陳永忠, 楊大宇, 何之龍, 沈建才, 馬曉帆, 賴杭桂. 378份油茶種質資源表型遺傳多樣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種, 2024, 22 (08): 2732-2749.
[8]王志超, 何之龍, 陳永忠, 鄧雪梅, 王瑞, 賴杭桂. 油茶‘湘林210’抗干旱特性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24, 44 (01): 37-48.
[9]王瑞, 何之龍, 張震, 徐婷, 王湘南, 張英, 陳永忠.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隸屬函數法評價氮素形態對油茶苗木的影響[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23, 43 (10): 11-19.
[10]陳永忠. 我國油茶科技進展與未來核心技術[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23, 43 (07): 1-22.
[11]許彥明, 劉彩霞, 吳慧, 彭映赫, 張震, 李芳, 龔玉子, 楊小胡, 陳永忠, 陳隆升. 油茶林生草栽培對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多樣性及酶活性的影響[J]. 經濟林研究, 2023, 41 (01): 45-51.
[12]陳永忠, 劉彩霞, 許彥明, 張震, 彭映赫, 陳隆升, 蘇以榮, 王瑞, 唐煒. 生草栽培對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和穩定性的影響[J]. 林業科學, 2022, 58 (11): 61-70.
[13]楊世雄, 王湘南, 張震, 陳隆升, 王瑞, 陳永忠. 湖南省山茶屬植物資源[J]. 廣西林業科學, 2022, 51 (05): 583-590.
[14]岳伶俐, 陳永忠, 夏雄, 劉棟, 王湘南, 吳友杰. 南方丘陵區降雨同位素組成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以長沙油茶林為例[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23, 25 (05): 224-233.
[15]王保明, 顏士華, 王勝清, 陳永忠, 商建波. ‘橫沖89’油茶轉錄組及光合油脂代謝途徑基因表達分析[J]. 經濟林研究, 2022, 40 (02): 31-39.
[16]王瑞 , 李劉澤木 , 張震 , 唐煒 , 王湘南 , 何之龍 , 陳隆升 , 劉彩霞 , 陳永忠 , 李安亮 . 氨基酸態氮對油茶幼苗生長和吸收氮素的影響[J]. 經濟林研究, 2022, 40 (02): 10-16.
[17]王保明, 顏士華, 商建波, 陳永忠. 木本食用油料樹種資源特征及其育種利用的研究進展[J]. 安徽農學通報, 2022, 28 (03): 87-93+113.
[18]夏雄, 陳永忠, 岳伶俐, 馬彬, 吳友杰. 南方丘陵區油茶氣孔導度模型修正[J]. 農業工程學報, 2022, 38 (03): 93-102.
[19]何之龍, 張震, 許彥明, 王瑞, 王湘南, 陳永忠. 油茶節律基因LHY的克隆及其在外源激素處理下對光合作用的影響[J]. 經濟林研究, 2021, 39 (04): 1-9.
[20]唐煒 , 陳隆升 , 陳永忠 , 彭映赫 , 劉彩霞 . 湖南油茶根際微生物的群落結構特征[J]. 經濟林研究, 2021, 39 (04): 51-59.
[21]陳隆升, 梅莉, 陳永忠, 趙澤堯, 許彥明, 張震, 胡亞軍, 劉彩霞, 蘇以榮. 油茶林生草栽培對地表徑流及氮磷流失特征的影響[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 45 (06): 127-134.
[22]高晶, 馬力, 陳隆升, 李志鋼, 陳永忠. 油茶粕制備復合茶皂素清塘劑產品對魚和蝦毒殺效能的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21, 48 (03): 61-68.
[23]馬力, 陳永忠, 李志鋼, 高晶, 陳隆升, 張震, 劉彩霞. 種質差異對油茶果實主要性狀的影響研究[J]. 中國糧油學報, 2021, 36 (07): 100-105.
[24]彭邵鋒, 吳紅, 陸佳, 馬力, 陳永忠, 鄔榮領, 王甘春. 油茶半微量種仁中油脂和茶皂素含量的同步提取測定[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21, 41 (05): 133-141.
[25]陳永忠, 許彥明, 張震, 馬力, 王湘南, 陳隆升, 彭邵鋒, 王瑞, 彭映赫, 李志鋼, 唐煒, 李美群. 油茶果實主要數量性狀分析及育種指標體系篩選[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21, 41 (03): 1-9.
[26]彭映赫, 陳永忠, 陳彩虹, 王瑞, 陳隆升, 劉元年, 彭邵鋒, 馬力, 龔召松. 衡南縣油茶林立地質量評價研究[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 49 (08): 70-79.
[27]王湘南, 陳永忠, 王瑞, 陳隆升, 彭邵鋒, 張震, 許彥明. 2個山茶新品種的選育[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20, 40 (08): 1-6+24.
[28]陳隆升, 袁冬菊, 王瑞, 陳永忠, 許彥明, 張震, 彭映赫. 不同間種模式對油茶幼林產量及病蟲害的影響[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21, 41 (03): 152-156.
[29]許彥明, 張震,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陳隆升, 王瑞, 馬力, 李志鋼, 李美群. 油茶古樹抗衰老葉片生理特性[J]. 江蘇農業科學, 2019, 47 (22): 188-191.
[30]陳永忠, 鄧紹宏, 陳隆升, 馬力, 何宏, 王湘南, 彭邵鋒, 劉彩霞, 王瑞, 許彥明, 張震. 油茶產業發展新論[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 44 (01): 1-10.
[31]王保明, 李紅波, 陳永忠, 莫華. 油茶Rubisco基因的鑒定及其在高產種質篩選中的應用[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 48 (05): 605-613.
[32]陳永忠. 為了萬家茶油香[J]. 新湘評論, 2019, (17): 20.
[33]吳曉龍, 唐正, 吳毅, 曹基武, 李琪, 馬斌, 陳永忠, 孫敏紅, 李嬌婕. 2個油茶品種及6個近緣種的光合特性日變化規律[J]. 經濟林研究, 2019, 37 (03): 101-109.
[34]范友華, 喻寧華, 鄧臘云, 王勇, 李志高, 陳永忠. 氧化鎂負載的油茶殼基生物炭的制備及其吸附鎘性能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19, 46 (03): 1-8.
[35]肖璞, 劉虎虎, 王翀, 陳永忠, 田云. 植物高光效研究進展[J]. 生物學雜志, 2020, 37 (02): 88-91.
[36]何之龍, 陳永忠, 王瑞. 油茶果實生長期光合特性與經濟性狀關聯分析[J]. 經濟林研究, 2019, 37 (02): 34-40.
[37]王瑞, 陳隆升, 王湘南, 唐煒, 彭映赫, 張震, 李安亮, 陳永忠. 氮素形態對油茶苗木生長及生理指標的影響[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 43 (04): 26-32.
[38]王保明, 陳永忠, 李紅波, 莫華, 黃露波. 植物雄性不育的機制及應用研究進展[J]. 河南農業科學, 2019, 48 (05): 1-9.
[39]羅佳, 周小玲, 田育新, 宋慶安, 陳永忠, 陳隆升, 牛艷東. 油茶低產林養分需求和時間配置動態變化研究[J]. 生態學報, 2019, 39 (06): 1945-1953.
[40]許彥明, 張震, 陳隆升, 陳永忠, 彭邵鋒, 彭映赫, 李志鋼, 王瑞. 檸檬酸改性油茶果殼對Ca2+吸附性能的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19, 46 (01): 1-5.
[41]王瑞, 陳隆升, 王湘南, 張震, 彭邵鋒, 唐煒, 陳永忠. 不同類型油茶穗條提取液中生根抑制物的研究[J]. 經濟林研究, 2019, 37 (01): 11-16.
[42]馬力, 陳永忠, 鐘海雁, 彭邵鋒, 李志鋼, 李美群, 許彥明, 張震. 油茶籽在成熟過程中化學成分的積累動態[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9, 39 (03): 47-50.
[43]許彥明, 陳隆升, 張震, 陳永忠, 彭邵鋒. 油茶果殼對Al3+和Ca2+的吸附性能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9, 39 (02): 41-46.
[44]陳隆升, 羅佳, 陳永忠, 許彥明, 張震, 唐煒, 彭映赫. 油茶果實生長高峰期養分分配特征[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9, 39 (04): 11-15.
[45]唐煒, 莫小勤, 陳隆升, 陳永忠, 劉彩霞, 王瑞, 楊云耀, 柳鐵平. 油茶專用除草墊覆蓋栽培試驗[J]. 湖南林業科技, 2018, 45 (06): 51-56.
[46]張震, 許彥明, 陳永忠, 李志鋼, 王湘南, 陳隆升, 彭邵鋒, 馬力, 王瑞, 李美群, 唐煒, 彭映赫. 油茶轉錄組測序與SSR特征分析[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18, 38 (06): 63-68.
[47]馬力, 陳永忠, 李美群, 彭邵鋒, 李志鋼, 唐煒, 張震, 許彥明. 茶油質量標準分析及修訂建議[J]. 湖南林業科技, 2018, 45 (04): 75-81.
[48]歐陽碩龍, 歐陽澤怡, 陳永忠, 李錫泉, 羅佳. 南方低山丘陵區油茶林地表徑流特征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18, 45 (03): 1-4.
[49]陳隆升, 王湘南, 唐煒, 陳永忠, 彭映赫. 油茶凋落葉養分及其化學計量特征[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 46 (10): 35-39+48.
[50]李志鋼, 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李美群, 張震, 許彥明, 唐煒. 我國油茶籽的綜合利用現狀概述[J]. 綠色科技, 2018, (06): 191-194.
[51]王瑞, 陳隆升, 彭映赫, 王湘南, 彭邵鋒, 許彥明, 馬力, 陳永忠. 油茶新品種‘晚霞’嫁接親和性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8, 38 (03): 9-12+19.
[52]彭映赫, 許彥明, 王瑞, 陳隆升, 彭邵鋒, 王湘南, 陳永忠. 不同林齡油茶林土壤有機碳和氮儲量特征[J]. 湖南林業科技, 2018, 45 (01): 65-70+77.
[53]牛艷東, 龍維, 孫友平, 陳永忠, 王瑞. 傳感器控制自動灌溉系統的研制及其在油茶苗木生產中的應用[J]. 湖南林業科技, 2018, 45 (01): 6-11.
[54]彭映赫, 陳永忠, 許彥明, 王瑞, 陳隆升, 馬力, 彭邵鋒. 庫源調節對油茶葉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酶活性的影響[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18, 38 (01): 41-45.
[55]王瑞, 陳隆升, 王湘南, 彭映赫, 陳永忠. 4個油茶新品種抑制物質對扦插生根的影響[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18, 38 (01): 207-210.
[56]陳隆升, 陳永忠, 許彥明, 彭映赫, 彭邵鋒. 油茶花、果及春梢生長相關性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8, 38 (01): 1-5+54.
[57]陳永忠. 油茶產業扶貧 助力山區致富[J]. 新湘評論, 2018, (01): 22-23.
[58]陳隆升, 王瑞, 陳永忠, 許彥明, 王湘南. 油茶果殼改良材料對紅壤有效磷的影響研究[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17, 39 (06): 1170-1177.
[59]彭映赫, 唐煒, 袁毅, 藍芳榮, 王繼智, 陳永忠, 陳隆升, 楊繼敏, 王瑞. 品種和穗條類型對油茶穗條中生根抑制物的影響[J]. 湖南林業科技, 2017, 44 (06): 70-74.
[60]王湘南, 王瑞, 陳隆升, 唐煒, 彭映赫, 彭邵鋒, 張震, 陳永忠. 油茶新品種芽苗砧嫁接砧穗組合的親和性分析[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7, 37 (12): 1-6.
[61]李志鋼, 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彭映赫, 張震, 許彥明, 唐煒. 茶油冷榨工藝[J]. 湖南林業科技, 2017, 44 (04): 92-95.
[62]唐煒, 陳永忠, 陳隆升, 王瑞. 湖南省油茶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 綠色科技, 2017, (15): 208-210+212.
[63]馬力, 陳永忠, 鐘海雁, 彭邵鋒, 李志鋼, 王湘南, 彭映赫, 王瑞. 油茶籽儲藏過程中品質因子的變化[J]. 江蘇農業科學, 2017, 45 (14): 164-166.
[64]李美群, 馬力,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陳隆升, 王瑞, 許彥明, 唐煒, 彭映赫, 李志鋼, 張震. 纖維質原料發酵制取酒精工藝研究進展[J]. 釀酒科技, 2017, (11): 97-102.
[65]羅佳, 陳永忠, 周小玲, 歐陽碩龍, 田育新, 陳隆升, 陽緒雄, 黃寫怡. 油茶林果實成熟期養分分配特征[J]. 經濟林研究, 2017, 35 (03): 102-108.
[66]唐煒, 劉豪健, 陳隆升, 莫小勤, 陳永忠, 彭映赫. 油茶林高效施肥技術[J]. 湖南林業科技, 2017, 44 (03): 105-108.
[67]陳永忠, 陳隆升, 李儒法, 馬力. 海南油茶資源調研及產業發展建議[J]. 熱帶林業, 2017, 45 (01): 49-52.
[68]馬力, 陳永忠, 鐘海雁, 周波, 彭邵鋒, 李志鋼, 王湘南, 王保明, 彭映赫, 王瑞. 工藝差異對油茶籽油品質的影響[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6, 36 (06): 164-169.
[69]王湘南, 陳永忠, 王瑞, 陳隆升, 彭邵鋒, 馬力, 羅健, 唐煒. 不同種源油茶良種花粉生活力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6, 36 (12): 1-5.
[70]陳隆升, 陳永忠, 彭邵鋒, 王瑞, 許彥明, 王湘南, 馬力. 湖南省油茶林產量調查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16, 43 (05): 67-70+76.
[71]彭邵鋒, 陸佳, 陳隆升, 馬力, 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油茶穗條儲存方式和儲存時間對嫁接苗生長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16, 32 (28): 28-33.
[72]馬力, 陳永忠, 鐘海雁, 周波, 彭邵鋒, 李志鋼, 王湘南, 王保明, 彭映赫, 王瑞. 油茶籽油中角鯊烯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 2016, 44 (08): 353-356.
[73]許彥明, 陳永忠, 陳勇, 陳隆升, 彭嘉棟. 持續干旱對油茶葉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 湖南林業科技, 2016, 43 (04): 7-11.
[74]王瑞, 彭映赫, 陳勇, 陳永忠, 王湘南, 陳隆升, 彭邵鋒, 馬力. 削砧、削穗后放置時間對油茶嫁接成活率及苗木生長的影響[J]. 湖南林業科技, 2016, 43 (04): 21-24.
[75]李安亮, 陳永忠, 王瑞, 王愛云. 氨基酸態氮對油茶嫁接苗生長的影響[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6, 36 (07): 25-30.
[76]彭邵鋒, 陸佳, 陳永忠, 陳隆升, 馬力, 王瑞. 高溫脅迫下21個山茶種質的生理生化響應[J]. 經濟林研究, 2016, 34 (03): 121-125.
[77]陳隆升, 楊小胡, 李志剛, 彭映赫, 陳永忠, 彭邵鋒. 間種迷迭香對油茶幼林生長及病蟲害的影響[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6, 36 (05): 38-40+46.
[78]彭映赫, 伍利奇, 陳永忠, 陳隆升, 王瑞, 彭邵鋒, 馬力, 許彥明. 間種對油茶幼林生長的影響及效益分析[J]. 湖南林業科技, 2016, 43 (02): 19-22.
[79]彭邵鋒, 陸佳, 陳永忠. 山茶屬植物葉片δ13C和δ15N與養分含量及光合作用的關系[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6, 36 (01): 1-5.
[80]李園園, 陳永忠, 羅秀云, 田云, 盧向陽. 作物響應干旱脅迫應答的分子機制[J]. 化學與生物工程, 2015, 32 (12): 3-8.
[81]胡長清, 歐陽碩龍, 陳永忠. 油茶種植效益分析及不同經營模式效益比較[J]. 湖南林業科技, 2015, 42 (06): 1-6.
[82]彭邵鋒, 陸佳, 馬力, 陳永忠, 王瑞, 陳隆升, 袁軍. 油茶果實生長發育期氮磷鉀含量變化研究[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5, 35 (06): 26-30.
[83]王保明, 陳永忠, 王湘南, 陳隆升, 彭邵鋒, 王瑞, 馬力, 楊小胡, 羅鍵. 植物低磷脅迫響應及其調控機制[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 44 (06): 567-575.
[84]彭邵鋒, 陸佳, 喻錦秀, 陳永忠, 馬力, 彭映赫. 21個山茶種質對炭疽病和軟腐病的抗性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5, 35 (12): 20-24.
[85]李安亮, 陳永忠, 王瑞. 油茶施肥技術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 2015, 31 (31): 36-40.
[86]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陳隆升, 馬力, 羅健, 楊小胡. 油茶組培苗高效增殖體系的建立[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5, 35 (10): 40-43.
[87]陳隆升, 陳永忠, 彭映赫, 李志剛, 彭邵鋒, 唐煒. 草甘膦對油茶林土壤微生物數量及酶活性的影響[J]. 湖南林業科技, 2015, 42 (04): 32-35.
[88]陳隆升, 陳永忠, 王瑞, 彭映赫, 彭邵鋒, 王湘南, 唐煒. 不同油茶新種質產量差異研究[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5, 35 (04): 95-98.
[89]王瑞, 陳永忠. 我國油茶產業的發展現狀及提升思路[J]. 林業科技開發, 2015, 29 (04): 6-10.
[90]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陳隆升, 馬力. 油茶組培苗生根過程中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J]. 經濟林研究, 2015, 33 (02): 68-72.
[91]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陳隆升, 王瑞, 楊小胡, 羅健. 利用水作溶劑提取油茶粕中茶皂素的工藝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16 (05): 1078-1080.
[92]楊小胡, 陳隆升, 彭映赫,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唐煒. 不同油茶無性系組合授粉親和力的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5, 35 (01): 30-33.
[93]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馬力, 陳隆升. 油茶凈光合速率與主要經濟性狀的相關性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15, 42 (02): 32-35.
[94]馬力, 鐘海雁, 陳永忠, 彭邵鋒, 馮納, 陳隆升, 王瑞. 11個山茶屬植物種子性狀及其成分研究[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5, 35 (01): 21-25.
[95]彭邵鋒, 陳明皋, 陳永忠, 吳際友, 黃明軍, 程勇, 劉球, 廖德志, 王旭軍. 地表覆蓋對油茶幼林樹體生長的影響[J]. 湖南林業科技, 2015, 42 (01): 12-14.
[96]楊小胡, 曾維潔, 歐陽碩龍, 陳永忠. 湖南省油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湖南林業科技, 2015, 42 (01): 83-86.
[97]馬力, 鐘海雁, 陳永忠, 彭邵鋒, 朱寧科, 陳隆升, 王瑞. 幾種油料脂肪酸組成及化學成分與制油工藝相關性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 2015, 43 (01): 253-255.
[98]馬力, 鐘海雁, 陳永忠, 彭邵鋒, 朱寧科, 陳隆升, 王瑞. 油茶果采后處理對油茶籽內在品質的影響研究[J]. 中國糧油學報, 2014, 29 (12): 73-76.
[99]楊正華, 馬力, 陳永忠. 德宏州油茶油脂含量初步研究[J]. 西部林業科學, 2014, 43 (05): 151-153.
[100]陳永忠, 羅健, 陳隆升, 彭邵鋒, 廖玉芳, 彭嘉棟, 杜東升, 趙輝. 湖南省油茶旱害及防治對策[J]. 經濟林研究, 2014, 32 (03): 22-29+53.
[101]歐光湘, 呂芳德, 陳永忠, 彭邵鋒, 王志偉, 謝輝, 王秋姣. 常寧市2008年冬至2012年春新造油茶林調查[J]. 經濟林研究, 2014, 32 (03): 162-166.
[102]羅健, 陳永忠, 楊正華, 彭邵鋒, 陳隆升, 彭映赫. 修剪對油茶果實經濟性狀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14, 30 (19): 61-65.
[103]王金路, 陳永忠, 張黨權, 陳隆升, 彭邵鋒. 不同磷源對油茶幼苗生長的影響[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4, 34 (05): 47-50.
[104]王瑞, 謝國慶,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楊小胡, 馬力, 陳隆升, 唐煒. 油茶葉綠素與可溶性蛋白含量年變化及對凈光合速率的影響[J]. 湖南林業科技, 2014, 41 (03): 9-13.
[105]陳隆升, 陳永忠, 楊小胡, 湯浪濤,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鋒. 低磷脅迫對不同油茶無性系幼苗生長及養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38 (03): 45-49.
[106]黃勇, 陳永忠, 黃小飛, 魏海林. 建設孵化器推進油茶產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思考[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8 (01): 75-78.
[107]彭方仁, 梁有旺, 蔡苗, 陳隆升, 陳永忠. 油茶根際聯合固氮菌的16SrDNA全序列分析[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38 (01): 27-30.
[108]彭邵鋒, 羅健, 陳隆升, 馬力, 陳永忠, 王瑞, 蔣又來. 油茶新造林追肥試驗[J]. 湖南林業科技, 2014, 41 (01): 25-28.
[109]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陳隆升, 王瑞, 楊小胡, 羅健. 油茶餅粕品質研究及殘油提取工藝優化[J]. 中國農學通報, 2014, 30 (01): 73-76.
[110]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陳隆升, 彭邵鋒, 馬力, 楊小胡. 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過程中砧穗相關生理指標的研究[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42 (01): 46-50.
[111]王湘南, 陳永忠, 王瑞, 彭邵鋒, 陳隆升, 馬力, 唐煒, 羅健. 油茶主栽品種的開花授粉習性[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3, 33 (12): 1-6+181.
[112]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陳隆升, 王瑞, 楊小胡, 羅健. 利用水作溶劑提取油茶粕中茶皂素的工藝研究[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39 (S1): 91-93.
[113]馬力, 陳永忠, 劉宗傳, 彭邵鋒, 陳祥麟, 王湘南, 楊小胡, 陳隆升, 王瑞, 羅健. 油茶餅粕抑螺效果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13, 40 (06): 17-19.
[114]彭邵鋒, 陳隆升, 殷元良, 陳永忠, 吳振明, 彭曉鋒, 楊小胡. 油茶容器苗空氣控根與分級培育技術的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3, 33 (10): 66-68.
[115]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陳隆升, 王瑞, 楊小胡, 羅健. 油茶粕最優培養基及混菌生產蛋白飼料的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3, 33 (10): 34-37.
[116]陳隆升, 陳永忠, 王瑞, 彭邵鋒, 王湘南, 楊小胡. 低磷脅迫對不同油茶優良無性系酶活性的影響[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13, 41 (09): 23-25.
[117]王瑞,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陳隆升, 羅健. 油茶扦插生根過程的生理生化基礎研究[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3, 30 (04): 615-619.
[118]王瑞, 陳永忠, 羅健, 陳隆升, 彭邵鋒, 王湘南, 馬力, 楊小胡. 抗生素及防腐劑在油茶組織培養中的抑菌效應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13, 40 (04): 25-28.
[119]楊小胡, 陳永忠, 陳隆升, 羅建, 殷元良, 彭曉鋒, 王瑞. 油茶育苗容器規格篩選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 2013, 29 (19): 54-56.
[120]王瑞, 陳永忠, 陳隆升, 王湘南, 彭邵鋒, 馬力, 楊小胡. 油茶優良無性系芽苗砧嫁接技術體系的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3, 33 (07): 77-80.
[121]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陳隆升, 王瑞, 楊小胡, 羅健. 油茶資源培育產業經營模式探討[J].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13, (11): 50-52.
[122]王磊, 陳永忠, 王承南, 陳隆升, 王瑞, 羅健. 磷活化劑對紅壤吸磷特性的影響[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3, 33 (03): 20-24.
[123]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陳隆升, 馬力. 油茶無性系不同生長時期光合特性研究[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3, 33 (03): 31-36.
[124]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陳隆升, 王瑞, 楊小胡, 羅健. 開發植物油脂在發乳中的應用[J]. 農業科技通訊, 2013, (06): 186-188.
[125]馬力, 陳永忠, 陳隆升, 楊小胡, 彭邵鋒, 王湘南, 王瑞, 羅健. 生物有機肥的應用現狀及前景展望[J]. 農業科技通訊, 2013, (05): 142-143.
[126]彭邵鋒, 陳永忠, 馬力, 王瑞, 陳隆升, 王湘南. 湖南油茶產業SWOT分析及發展對策[J]. 湖南林業科技, 2013, 40 (03): 81-84+88.
[127]陳隆升, 陳永忠, 羅健, 吳振明, 彭曉鋒, 王瑞. 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容器苗生長的影響[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3, 33 (02): 20-23.
[128]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陳隆升, 彭邵鋒, 馬力, 羅健. 碳源及蔗糖濃度對油茶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J]. 西南農業學報, 2013, 26 (01): 223-225.
[129]陳永忠, 羅健, 王瑞, 陳隆升, 王湘南. 中國油茶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J].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13, 38 (01): 10-12.
[130]王瑞, 陳永忠, 陳隆升, 彭邵鋒, 王湘南, 楊小胡, 馬力. 油茶葉片SPAD值與葉綠素含量的相關分析[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3, 33 (02): 77-80.
[131]羅健, 陳永忠, 陳隆升, 彭邵鋒, 楊正華, 王湘南, 王瑞, 馬力. 油茶小苗嫁接技術試驗[J]. 林業科技開發, 2013, 27 (01): 104-107.
[132]彭邵鋒, 陸佳, 陳永忠, 王瑞, 陳隆升, 馬力, 王湘南. 木本植物原生質體培養體系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 2013, 29 (01): 1-6.
[133]周蘭英, 王湘南, 陳永忠, 姜孝成. 油茶種質遺傳多樣性的分子標記技術和EST文庫構建[J]. 生命科學研究, 2012, 16 (06): 557-564.
[134]彭邵鋒, 陳永忠, 王瑞, 陳隆升, 羅健, 王磊. 油茶良種苗木質量標準與辨別技術[J]. 種子, 2012, 31 (12): 111-115.
[135]王玉娟, 陳永忠,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楊楊. 稻草覆蓋對油茶幼林土壤理化性質及油茶生長的影響[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2, 29 (06): 811-816.
[136]羅健, 陳永忠, 楊正華, 彭邵鋒, 楊小胡, 陳隆升, 唐煒. 冬季修剪對油茶抗軟腐病能力的影響[J]. 經濟林研究, 2012, 30 (04): 77-81.
[137]彭邵鋒, 陸佳, 陳永忠, 陳隆升, 王瑞, 王湘南, 馬力. 油茶品種資源現狀與良種篩選技術[J]. 經濟林研究, 2012, 30 (04): 174-179.
[138]彭邵鋒, 陳永忠, 馬力, 陸佳, 王瑞, 王湘南, 陳隆升. 油茶標準化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發展對策[J]. 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 (34): 131-137.
[139]陳隆升, 陳永忠, 楊正華, 王瑞, 王湘南, 楊小胡. 生物菌肥對油茶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 (31): 75-78.
[140]王磊, 陳永忠, 王承南, 王瑞, 陳隆升. 植物對低磷脅迫的適應機制的綜述[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5): 105-108+119.
[141]陳永忠, 李柏海, 陳隆升, 楊小胡, 馬力,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鋒. 湖南省油茶科技成果推廣成效與經驗[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5): 96-100.
[142]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楊正華. 我國油茶產業發展的問題及建議[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5): 146-148.
[143]王湘南, 陳永忠, 王瑞, 彭邵鋒, 陳隆升, 馬力. 油茶栽培品種新梢生長特性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5): 9-13.
[144]楊正華, 陳永忠, 彭邵鋒, 陳隆升, 羅健. 修剪對油茶春梢生長的影響[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5): 33-35+46.
[145]陳隆升, 陳永忠, 王瑞, 王湘南, 楊小胡. 苗木類型對油茶造林效果的影響[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5): 54-56.
[146]羅健, 陳永忠, 彭邵鋒, 楊正華. 油茶低產林改造研究進展[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5): 109-111.
[147]彭邵鋒, 陳佳輝, 陳永忠, 王湘南, 陳隆升, 楊小胡. 油茶種子園高效營建與豐產培育技術[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5): 115-119.
[148]王瑞, 陳永忠, 楊正華, 彭邵鋒, 楊小胡, 羅健. 油茶林地水土保持經營技術措施[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5): 123-125.
[149]王瑞, 陳永忠, 陳隆升, 王湘南, 馬力, 唐煒. 油茶產業發展中科技支撐的形式與對策[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5): 139-141.
[150]楊正華, 陳永忠, 陳隆升, 王瑞, 王湘南, 楊小胡. 不同林地管理方式對油茶林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 (28): 66-68.
[151]彭邵鋒, 陳永忠, 馬力, 王瑞, 陳隆升, 王湘南. 油茶產業主要經營模式及其影響因素[J]. 林業科技開發, 2012, 26 (05): 1-8.
[152]彭方仁, 吳鶯鶯, 郝明灼, 陳隆升, 陳永忠. 利用ISSR和SRAP標記分析油茶遺傳多樣性[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36 (05): 19-25.
[153]彭邵鋒, 陳永忠, 楊小胡, 王湘南, 馬力, 王瑞, 陳隆升. 油茶苗木質量分級標準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 (25): 101-105.
[154]馬力, 陳永忠. 油茶籽的綜合利用現狀[J]. 農業機械, 2012, (24): 78-82.
[155]楊正華, 馬力, 陳永忠. 植物多酚的提取與檢測研究進展[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4): 63-65.
[156]馬力, 陳永忠. 植物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農業機械, 2012, (21): 119-122.
[157]秦潔, 陳永忠, 李福初, 吳立潮, 彭邵鋒, 李婷. 活性硒元對油茶產量的影響及其在果實中的分布[J]. 經濟林研究, 2012, 30 (02): 68-72.
[158]王瑞, 陳永忠, 羅健, 王湘南, 陳隆升, 彭邵鋒, 馬力. 油茶扦插育苗試驗影響因素分析[J]. 經濟林研究, 2012, 30 (02): 78-82.
[159]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陳隆升, 彭邵鋒, 馬力. 不同外植體及植物激素對油茶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 (19): 29-32.
[160]王磊, 陳永忠, 王承南, 王瑞, 陳隆升, 王金路. 生態栽培對油茶生長發育及環境影響研究進展[J]. 湖南林業科技, 2012, 39 (03): 61-63+68.
[161]蔡苗, 彭方仁, 陳隆升, 陳永忠. 油茶聯合固氮菌的適宜培養條件及回接效應[J]. 林業科技開發, 2012, 26 (03): 57-61.
[162]王小藝, 曹一博, 張凌云, 陳永忠. 油茶生長發育過程中脂肪酸成分的測定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 (13): 76-80.
[163]王湘南, 陳永忠, 王瑞, 朱朝陽, 彭邵鋒, 陳隆升, 馬力. 油茶花粉活力及柱頭可授性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2, 32 (03): 17-22.
[164]楊正華, 陳永忠, 周小平, 程汝青. 云南省油茶產業發展現狀與建議[J]. 林業調查規劃, 2012, 37 (02): 69-72.
[165]楊雪清, 鐘海雁, 陳永忠, 王建龍, 馬希蘭. 油茶粕存放時間長短與殺福壽螺防效關系[J]. 農藥科學與管理, 2012, 33 (03): 50-52.
[166]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陳隆升, 王湘南, 王瑞, 唐煒. 油茶枯餅生產蛋白飼料發酵工藝條件的研究[J].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12, (02): 9-10+14.
[167]彭邵鋒, 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楊小胡, 王玉娟, 楊楊. 油茶無性系果實生長期光合特性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2, 27 (01): 28-34.
[168]羅健, 顏子儀, 陳永忠, 彭邵鋒, 王瑞, 陳隆升. 我國油茶良種繁育方法研究進展[J]. 湖南林業科技, 2011, 38 (06): 79-81.
[169]陳永忠, 陳隆升, 孫建一, 羅建, 彭邵鋒, 王瑞. 油茶修剪技術[J]. 湖南林業科技, 2011, 38 (06): 91-94.
[170]陳隆升, 陳永忠, 王瑞, 馬力, 彭邵鋒, 王湘南, 唐煒. 磷脅迫對不同油茶優良無性系Apase活性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11, 27 (31): 58-63.
[171]彭邵鋒, 陳永忠, 王瑞, 陳隆升, 王湘南, 馬力.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術[J]. 林業科技開發, 2011, 25 (06): 86-89.
[172]蔡苗, 彭方仁, 陳隆升, 陳永忠. 油茶根際高效聯合固氮菌的初步鑒定[J]. 林業科技開發, 2011, 25 (05): 62-64.
[173]陳永忠, 王玉娟, 王湘南, 王瑞, 彭邵鋒, 楊小胡, 馬力, 楊楊. 間種對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質及幼林生長量的影響[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35 (05): 117-120.
[174]吳鶯鶯, 彭方仁, 郝明灼, 陳隆升, 陳永忠. 油茶SRAP-PCR反應體系的建立[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35 (05): 112-116.
[175]蔡苗, 彭方仁, 陳隆升, 陳永忠. 不同油茶林分聯合固氮菌的分離及固氮效能分析[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35 (05): 121-124.
[176]陳永忠, 王德斌, 劉欲曉, 彭邵鋒, 粟粒果, 陳隆升. 油茶雄性不育優良無性系選育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1, 31 (09): 1-6.
[177]王湘南, 蔣麗娟, 陳永忠, 王瑞, 彭邵鋒, 陳隆升, 馬力. 油茶花芽分化的形態解剖學特征觀測[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1, 31 (08): 22-27.
[178]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陳隆升, 王湘南, 王瑞, 唐煒. 發酵油茶枯餅生產蛋白飼料的混合菌種的篩選[J]. 中國農學通報, 2011, 27 (16): 57-60.
[179]趙建平, 吳立潮, 陳永忠, 李福初, 秦潔. 活性硒元對油茶林土壤化學性質影響的初步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1, 31 (06): 75-81.
[180]王瑞, 陳永忠. 油茶高光效育種及其栽培技術探討[J]. 林業科技開發, 2011, 25 (03): 1-4.
[181]馬力, 陳永忠, 陳隆升. 膳食纖維的提取及其功能特性分析[J].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11, (05): 15-18.
[182]王瑞, 陳永忠. 湖南省油茶產業標準化建設展望[J]. 湖南林業科技, 2011, 38 (02): 59-61.
[183]彭邵鋒, 陳永忠, 馬力, 王湘南, 王瑞, 陳隆升, 陸佳. 油茶良種枝梢生長特性研究[J]. 林業科技開發, 2011, 25 (02): 24-28.
[184]王瑞, 陳永忠, 王玉娟, 彭邵鋒, 王湘南, 馬力, 陳隆升. 油茶林地不同間種處理土壤養分及生長量的主成分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 2011, 27 (04): 30-35.
[185]陳隆升, 陳永忠, 馬力. 油茶配方施肥技術研究進展[J]. 林業科技開發, 2011, 25 (01): 6-10.
[186]彭邵鋒, 張黨權, 陳永忠, 宋志丹, 韓欣, 章懷云. 14個油茶良種遺傳多樣性的SRAP分析[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1, 31 (01): 80-85.
[187]彭邵鋒, 陳永忠, 陳隆升, 陸佳. 油茶SAD基因原核表達載體構建[J]. 中國農學通報, 2010, 26 (24): 133-136.
[188]彭邵鋒, 陳永忠, 王湘南, 王瑞, 馬力, 陳隆升. 油茶育種研究進展與發展策略[J]. 湖南林業科技, 2010, 37 (06): 32-38.
[189]馬力, 陳永忠, 陳隆升. 茶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較分析[J].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10, (11): 11-13.
[190]陳隆升, 陳永忠, 彭邵鋒, 馬力, 王瑞, 王湘南. 油茶對低磷脅迫的生理生化效應研究[J]. 林業科學研究, 2010, 23 (05): 782-786.
[191]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術[J]. 農業科技通訊, 2010, (09): 171-172.
[192]馬力, 陳永忠, 彭邵鋒, 陳隆升, 王湘南, 王瑞, 彭爭光. 蛋白飼料用油茶枯餅脫毒及發酵培養基初篩[J]. 中國農學通報, 2010, 26 (15): 15-18.
[193]王玉娟, 陳永忠, 王瑞, 王湘南, 何小三, 彭邵鋒, 楊小胡. 覆草間種對油茶林土壤養分及生長量影響的主成分分析[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0, 30 (06): 43-49.
[194]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王玉娟, 楊楊. 油茶無性系新梢生長期光合特性的研究[J]. 林業科學研究, 2010, 23 (03): 405-410.
[195]陳永忠,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王玉娟, 楊楊. 油茶無性系果實成熟期光合特性的研究[J]. 經濟林研究, 2010, 28 (02): 1-6.
[196]楊楊, 陳永忠, 王瑞, 彭邵鋒, 王湘南, 陳隆升, 馬力. 油茶遺傳變異特性研究進展[J]. 湖南林業科技, 2010, 37 (03): 19-23.
[197]陳隆升, 陳永忠, 彭邵鋒. 油茶光合特性研究進展與高光效育種前景[J]. 湖南林業科技, 2010, 37 (03): 33-39.
[198]王湘南, 陳永忠, 蔣麗娟, 劉志玲, 彭邵鋒, 王瑞, 馬力, 楊小胡. 油茶優良無性系花粉形態結構的掃描電鏡觀測[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0, 30 (05): 67-71+90.
[199]馬力, 陳永忠. 油茶枯餅抑螺的可行性分析[J]. 中國農村小康科技, 2010, (05): 63-66.
[200]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王玉娟, 楊楊. 不同產量類型油茶無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Ⅳ—花期[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0, 30 (04): 85-90+100.
[201]王玉娟, 陳永忠, 何小三. 秸稈覆蓋對林地土壤肥力及樹體生長的影響[J]. 江西林業科技, 2010, (01): 49-52.
[202]陳隆升, 陳永忠, 彭邵鋒, 馬力, 王湘南, 王瑞. 不同間作模式對油茶幼林生長的影響[J]. 湖南林業科技, 2010, 37 (01): 10-11+16.
[203]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王玉娟, 陳隆升. 油茶優良無性系光合作用的日變化[J]. 中國農學通報, 2009, 25 (24): 236-239.
[204]陳永忠, 陳隆升. 油茶產業的潛力、活力、動力[J]. 經濟, 2009, (10): 63-65.
[205]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王玉娟, 楊楊. 油茶優良無性系光合特性的影響因子——葉齡、葉位[J]. 中國農學通報, 2009, 25 (17): 113-118.
[206]馬力, 陳永忠. 氯化鋅法制備油茶籽殼活性炭的研究[J]. 糧食與食品工業, 2009, 16 (03): 19-21.
[207]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王玉娟, 楊楊. 油茶優良無性系葉片愈傷組織誘導研究[J]. 經濟林研究, 2009, 27 (02): 35-39.
[208]王玉娟, 陳永忠, 王湘南, 王瑞, 彭邵鋒, 楊小胡, 楊楊. 稻草覆蓋對油茶幼林林地土壤溫度及新梢的影響[J]. 經濟林研究, 2009, 27 (02): 49-52.
[209]馬力, 陳永忠. 化妝品用茶籽油的分析檢測[J]. 糧油加工, 2009, (05): 53-55.
[210]馬力, 陳永忠. 茶油的功能特性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 2009, 25 (08): 82-84.
[211]王瑞, 陳永忠. 油茶林培育研究進展[J]. 湖南林業科技, 2009, 36 (02): 67-70.
[212]彭邵鋒, 陳永忠, 陸佳, 楊小胡, 王湘南. 不同育苗基質對油茶良種容器苗生長的影響[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09, 29 (01): 25-31.
[213]馬力, 陳永忠. 化妝品用茶籽油脫色工藝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08, 35 (06): 47-49+53.
[214]彭邵鋒, 陳永忠. 油茶凍害及其防治措施[J]. 中國農學通報, 2008, 24 (12): 184-188.
[215]肖志紅, 李昌珠, 陳永忠, 劉汝寬. 核磁共振法測油茶籽含油率的研究[J]. 糧油加工, 2008, (10): 55-56.
[216]楊小胡,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油茶雜交組合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 經濟林研究, 2008, (03): 1-7.
[217]陳永忠, 王德斌, 彭邵鋒, 王湘南, 楊小胡, 李黨訓, 黃展鵬. 油茶優良雜交組合選育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08, (04): 27-35.
[218]王保明, 陳永忠, 譚曉風, 彭邵鋒, 石明旺. 應用ISSR分析油茶無性系的遺傳多樣性[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08, (06): 19-23+36.
[219]王玉娟, 陳永忠. 農作物及果園地面覆蓋研究綜述[J]. 經濟林研究, 2008, (02): 131-134.
[220]龍忠于, 王玉娟, 陳永忠, 張仁, 楊小胡, 伍利奇. 江西省油茶產業發展綜述[J]. 湖南林業科技, 2008, (03): 56-57.
[221]王湘南, 陳永忠, 伍利奇, 劉汝寬, 楊小胡, 王瑞, 喻科武. 油茶種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組成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08, (03): 11-17.
[222]王湘南, 陳永忠, 彭邵鋒, 楊小胡. 5個油茶良種[J]. 林業科學, 2008, (04): 173-174.
[223]楊小胡, 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灰色關聯度分析在油茶無性系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 中國農學通報, 2008, (03): 152-158.
[224]彭邵鋒, 陳永忠, 張日清, 李黨訓, 陸佳. 油茶優良無性系花粉形態和生活力研究初報[J]. 中國農學通報, 2007, (11): 179-183.
[225]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楊小胡, 賀軍輝, 王德斌. 油茶高產栽培系列技術研究——配方施肥試驗[J]. 林業科學研究, 2007, (05): 650-655.
[226]彭邵鋒, 陳永忠, 張日清, 楊小胡, 王湘南, 陸佳. 油茶果形果色分類及經濟性狀[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07, (05): 33-39.
[227]劉躍進, 歐日明, 陳永忠. 我國油茶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 林業科技開發, 2007, (04): 1-4.
[228]陳永忠, 楊小胡, 徐林初, 馬錦林, 彭邵鋒, 王湘南, 王德斌. 油茶新造幼林掛果特性及其產量測定[J]. 經濟林研究, 2007, (02): 1-4.
[229]陳永忠, 楊小胡, 王湘南, 彭邵鋒, 賀軍輝, 王德斌. 油茶樹體培育修剪試驗[J]. 經濟林研究, 2007, (02): 39-41.
[230]王瑞, 陳永忠, 王湘南, 李靖, 何高峰. 經濟林光合作用光抑制的研究進展[J]. 經濟林研究, 2007, (02): 71-77.
[231]王瑞, 陳永忠, 楊小胡, 何高峰, 李靖. 油茶光合作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經濟林研究, 2007, (02): 78-83.
[232]王湘南, 陳永忠, 郭起榮, 彭邵鋒, 楊小胡. 油茶及其近緣種種質資源收集與保存利用[J]. 湖南林業科技, 2007, (02): 16-18.
[233]陳永忠, 王湘南, 彭邵鋒, 楊小胡, 賀軍輝, 王德斌.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茶果實含油率的影響[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07, (01): 25-29.
[234]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楊小胡, 王德斌, 龐文勝, 陳照亮. 油茶幼林結實與果枝特性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06, (06): 5-8.
[235]王瑞, 陳永忠. 油茶組織培養與植株再生研究進展[J]. 湖南林業科技, 2006, (05): 63-66.
[236]陳永忠, 彭邵鋒, 王湘南, 楊小胡, 李黨訓, 王德斌. 油茶子代林群體產量性狀的研究[J]. 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6, (05): 8-14.
[237]王湘南, 陳永忠. 油料冷榨及在油茶加工中的應用前景[J]. 湖南林業科技, 2006, (03): 93-94.
[238]陳永忠. 油茶新造林豐產栽培技術[J]. 林業科技開發, 2006, (03): 69-71.
[239]吳際友, 陳永忠, 李書明, 毛洗榮, 龐文勝. 油茶在平江縣退耕還林項目中的應用與成效分析[J]. 湖南林業科技, 2006, (02): 33-35.
[240]黃永芳, 陳錫沐, 莊雪影, 雷治國, 陳永忠, 彭邵峰. 油茶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J]. 林業科學, 2006, (04): 38-43.
[241]陳永忠, 肖志紅, 彭邵鋒, 楊小胡, 李黨訓, 王湘南, 段瑋. 油茶果實生長特性和油脂含量變化的研究[J]. 林業科學研究, 2006, (01): 9-14.
[242]黃永芳,吳雪輝,陳錫沐,雷治國,陳永忠,彭邵峰. 引物對油茶種質資源聚類分析結果的影響[J]. 河南農業科學, 2005, (10): 37-41.
[243]陳永忠,王湘南. 油茶生物技術育種研究前景展望[J]. 湖南林業科技, 2005, (04): 5-7.
[244]陳永忠,張智俊,譚曉風. 油茶優良無性系的RAPD分子鑒別[J]. 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5, (04): 40-45.
[245]陳永忠,楊小胡,彭邵鋒,李黨訓,王湘南,段瑋. 我國油茶良種選育研究現狀及發展策略[J]. 林業科技開發, 2005, (04): 1-4.
[246]李黨訓,李昌珠,陳永忠,李培旺,張良波. 植物燃料油原料樹種光皮樹繁殖技術的研究[J]. 林業科技開發, 2005, (03): 33-35.
[247]肖志紅,陳永忠. 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綜述[J]. 林業科技開發, 2005, (02): 10-13.
[248]譚曉風,陳永忠. 油茶分子育種的重點和策略[J]. 湖南林業科技, 2004, (06): 13-14.
[249]黃永芳,陳錫沐,雷治國,陳永忠,彭邵峰. 油茶種質資源RAPD分析I.DNA提取和PCR擴增條件建立[J]. 河南農業科學, 2004, (12): 22-25.
[250]陳永忠,王德斌,彭邵鋒,李黨訓,黃展鵬,龐文勝,粟粒果,劉欲曉. 油茶“XL”系列優良無性系和優良家系的選育[J]. 林業科技開發, 2004, (05): 17-20.
[251]李黨訓,李昌珠,李培旺,陳永忠,彭邵鋒. 五個蓖麻品種在湖南丘陵旱地引種栽培試驗[J]. 湖南林業科技, 2004, (04): 41-42+45.
[252]畢方鋮,譚曉風,張智俊,陳永忠,楊偉. 油茶離體培養誘導再生植株的研究[J]. 經濟林研究, 2004, (02): 5-9.
[253]陳永忠,譚曉風,David Clapham. 木質素生物合成及其基因調控研究綜述[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03, (04): 613-617.
[254]陳永忠,譚曉風,David Clapham. 基因芯片技術及其應用前景[J]. 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3, (04): 100-105.
[255]張智俊,譚曉風,陳永忠. 同時提取油茶中DNA和RNA的簡便方法[J]. 生物技術, 2003, (03): 23-24.
[256]張智俊,譚曉風,陳永忠. 油茶總RNA及mRNA的分離與純化[J]. 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3, (02): 76-78.
[257]陳永忠,王德斌,劉欲曉. 湖南油茶產業發展機遇與對策[J]. 湖南林業科技, 2002, (04): 50-52.
[258]陳永忠,譚曉風,王德斌,胡東兵. 林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J]. 湖南林業科技, 2002, (03): 17-20.
[259]陳永忠,王德斌. 湖南省油茶良種選育及推廣應用概況[J]. 湖南林業科技, 2001, (03): 23-27.
[260]王德斌,陳永忠. 油茶無性繁殖技術[J]. 湖南林業科技, 1999, (01): 57-60.
[261]王問學,莫建華,陳永忠,王世忠,滕紜菲. 松毛蟲三種卵寄生蜂功能反應初步研究[J]. 森林病蟲通訊, 1986, (02): 23-25.
發表會議論文:
[1]楊正華,陳永忠,陳隆升. 云南高原地區油茶產業培育與發展[C]. 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共臨滄市委、臨滄市人民政府.第二屆云南省科協學術年會暨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論壇論文集.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共臨滄市委、臨滄市人民政府: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2012:192-195.
[2]陳隆升,陳永忠,馬力. 油茶配方施肥技術研究進展[C]. 中國林學會.第九屆中國林業青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中國林學會:中國林學會,2010:49.
[3]王瑞,陳永忠,王玉娟. 油茶林地不同間種處理土壤養分及生長量的主成分分析[C]. 中國林學會.第九屆中國林業青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中國林學會:中國林學會,2010:141.
[4]陳永忠,彭邵鋒. 探索新模式、以科技促進油茶產業又好又快發展[C]. 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9 木本糧油產業化論文集.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中國林學會,2009:30-36.
[5]楊楊,陳永忠. 油茶遺傳變異特性研究進展[C]. 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9 木本糧油產業化論文集.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中國林學會,2009:64-74.
[6]王瑞,陳永忠. 試論油茶高光效育種的前景[C]. 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9 木本糧油產業化論文集.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中國林學會,2009:75-81.
[7]王湘南,陳永忠,蔣麗娟,劉志玲,彭邵鋒,王瑞,馬力,楊小胡. 油茶優良無性系花粉形態結構的掃描電鏡觀察[C]. 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9 木本糧油產業化論文集.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中國林學會,2009:231-240.
[8]陳隆升,彭方仁,陳永忠. 不同種源黃連木種子品質的地理變異分析[C]. 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9 木本糧油產業化論文集.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中國林學會,2009:337-345.
[9]王玉娟,陳永忠,何小三. 間種對林地土壤理化性質及樹體生長的影響[C]. 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9 木本糧油產業化論文集.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中國林學會,2009:443-449.
[10]馬力,陳永忠. 油茶籽殼中高活性膳食纖維提取工藝研究[C]. 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9 木本糧油產業化論文集.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中國林學會,2009:550-558.
[11]陳永忠,王德斌. 湖南省油茶良種選育及推廣應用的現狀與趨勢[C]. 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分會.持續發展,再創輝煌——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分會第五屆年會文集.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分會: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分會,2002:44.
報紙文章:
1 油茶果進入收獲季,采收有方法 陳永忠 湖南科技報 2018-10-09
2 油茶怎樣應對夏季干旱? 陳永忠 湖南科技報 2018-05-08
3 油茶常見病蟲害防治 陳永忠 湖南科技報 2015-01-20
4 油茶早實豐產栽培 陳永忠 湖南科技報 2015-01-20
5 油茶凍害的防御措施(下) 陳永忠 湖南科技報 2013-01-08
6 油茶凍害的防御措施(中) 陳永忠 湖南科技報 2013-01-01
榮譽獎勵:
所獲榮譽:
1、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3、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一層次人選。
4、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
5、200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6、2007年榮獲“湖南省先進個人”。
7、2009年獲廳直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8、“湖南省先進工作者”。
9、“全國先進工作者”。
10、“全國林業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
11、“湖南省光召科技獎”。
12、“湖南省優秀專家”。
所獲獎勵:
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三等獎9項。
1、2004年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油茶優良雜交組合、家系和無性系選育及其群體產量性狀的研究》,排名第一。
2、1995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油茶‘寒露籽’優良無性系選育及脂肪酸組成的研究》,排名第一。
3、1994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油茶19個高產新品種的選育研究》,排名第六。
4、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油茶19個高產新品種的選育研究》,排名第六。
5、1990年獲湖南科技進步二等獎:《油茶優良無性系選育及其授粉生物學特性》,排名第四。
6、1991年獲湖南科技進步三等獎:《油茶優良無性系繁育技術研究》,排名第四。
7、2005年獲第五屆湖南省青年科技獎。
8、第八屆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
9、“湖南省光召科技獎”。
10、“全國林業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
11、“全國林業突出貢獻獎”。
媒體報道:
1 三十載傾情油茶夢——記黨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林業科學院研究員陳永忠 陳依妮 林業與生態 2018-01-01
2 油茶產業前途無量——訪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湖南省林業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永忠 舸昊 湖南林業 2008-07-06
3 陳永忠研究員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1-09-15
4 陳永忠研究員 湖南林業科技 2011-06-15
媒體報道一:
黨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林業科學院經濟林果研究所所長陳永忠。
陳永忠在油茶林里查看。
陳永忠在進行油茶樹新品種苗木繁育試驗。
紅網時刻10月8日訊(記者 沈夢艷 李慧)“每天能到山邊地頭,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壓滿枝頭的累累碩果,心里就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寧靜。”若說一輩子只為做好一件事,那么,追夢油茶便是陳永忠畢生的追求。
陳永忠是黨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林業科學院經濟林果研究所所長,廣西橫縣人。在旁人看來,陳永忠是油茶的忠實粉絲,不僅微信頭像是油茶果子,他的朋友圈也常被油茶圖片刷屏。
說起陳永忠與油茶的不解之緣,還得從他考入中南林學院(現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說起。因所學專業是經濟林,從學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湖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從事油茶科研工作。大抵是農村家庭出生,陳永忠打小就有一種對土地的敬畏和熱愛,從此他踏上了追尋“油茶夢”的漫漫征程,一晃眼便是32年。
油茶樹是我國特有的、面積最大的經濟林樹種,產出的茶油色清味香,是營養豐富的優質食用油,被譽為“油中之王”。“當時平均每畝產茶油僅3-5公斤,年產值才200-300元,林農的生產積極性很低。”陳永忠說。
如何提高油茶的產量?陳永忠認為最根本問題是要培育出一種產量高,收益大的新的油茶品種,通過科技創新提升茶油的產量與質量,讓更多的人能吃上品質優、健康的放心油,讓油茶產業為林農帶來更高的效益。
事實上,培育新品種是件極其乏味和耗時的事。“一個新品種,從發現,選擇,測定到推廣應用,最少需要十五年的時間,其過程須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孤獨。”陳永忠感慨,培育新品種很不容易,最重要的嫁接培育過程需海量的尋找和發現物種。為收集各種基因資源,他與同事從湖南到海南,從東北到西北,這一尋找,便是20年的跨度。
不懈研究是為了更好的應用,不斷的實驗,上千種的組合淘汰,令陳永忠欣喜的是培育的雜交新品種慢慢茁壯成長。幾十年的堅守,油茶育種工作終于到了子代測定和評價最為關鍵的時刻,他卯足了勁,帶領助手經常在實驗室試驗和野外測定林調查,白天在田間地頭開展試驗觀測,晚上繼續進行樣品處理,整理材料和統計分析經常持續到深夜。
在陳永忠的主持研發下,油茶科研工作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三等獎9項,技術專利5項,制訂技術標準12項。選育出油茶新品種4個,國家級良種19個,省級良種68個,打造“湘林系列”油茶良種品牌,在全國14個省(市)油茶產區推廣種植300萬畝。他也因此先后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入選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和“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林業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湖南省光召科技獎”“湖南省優秀專家”等榮譽。
“十九大是從全面建成小康向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征途過程中的盛會,希望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理念將在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一線科技工作者黨代表,陳永忠表示將盡可能將基層科技發展過程中熱點難點問題,老百姓關切的問題反映出來。
來源:紅網 作者:沈夢艷 李慧 編輯:向宏鑫 2017-10-08
媒體報道二:
來源:湖南日報 2017年10月08日 湖南日報記者 孫敏堅
【檔案】
陳永忠,52歲,省林科院油茶研究所所長,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2004年入黨。他先后獲國家和部、省級科技進步獎10多項,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全國生態突出貢獻獎”“湖南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故事】
以油茶籽加工生產的茶油,被譽為“油中軟黃金”,但茶油的產量一直很低,平均每畝產茶油僅3到5公斤,年產值才200到300元;加之油茶的育種周期長達15年,運氣差的話,會顆粒無收。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國油茶產業處在最低谷,許多油茶產區農民因茶油產量低、效益差而改種柑橘等其他經濟作物,科研經費也驟減,一些科研人員紛紛改行另謀生計。
唯有培育雜交良種提高產量,才能拯救油茶產業。
1985年,大學畢業的陳永忠進入省林科院,接過了改良油茶品種的“長跑接力棒”。“跑得就剩下我和王德斌老師兩個人了。從1990年起,我們靠著每年4000元科研經費苦撐了幾年。”陳永忠感嘆道,“既然干了這一行,就要干好。”
王德斌首次發現并選育的1株高產油茶“雄性不育系”,讓雜交油茶育種“柳暗花明”。陳永忠采用的是與當時流行的雜交理論沖突的種子繁育法,一般要6至8年才進入生殖期。質疑聲四起。所幸的是,苗子種下去第二年,陳永忠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幾朵油茶花。
科技的耕耘,一份汗水就有一份收獲。陳永忠選育的“湘林系列”油茶良種增產6倍以上,最高達75.5公斤/畝,產值超過5000元/畝,成為產區農民的“搖錢樹”。以此為核心內容的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油茶領域的最高獎勵。
陳永忠一直堅持“研究是為了應用”。為了加快油茶良種推廣步伐,深入研發油茶規模繁育技術,他們集成了栽培良法,完善了良種繁育技術體系,油茶芽苗砧嫁接實現“流水線”作業,效率提高8成多;容器育苗則縮短育苗時間1年,延長造林季節兩三個月,成活率提高10%以上。特別是在利用油茶的優良無性系組織培養快繁技術研究方面,在國內率先突破了苗木生根的難關,使得育苗從大田轉移到工廠,一年四季都能像復印機一樣“復印”出想要的好苗子。
同時,他制訂油茶栽培技術管理的周年歷圖冊,將油茶早期樹體培育簡化為“下清腳枝、上控頂梢、中間密枝”的三部曲,簡便易學,讓群眾一看就能掌握和實施。
2010年初,陳永忠作為科技特派員,帶著他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術,來到邵陽縣。
從油茶籽沙藏、芽苗砧嫁接、消毒,到移栽、殺蟲治病、苗木培育……陳永忠手把手地將技術傳授給一撥又一撥來取經的茶農。在他和同事的指導下,退伍傷殘軍人周根生、大學生創業代表呂金峰等一大批油茶種植戶走上了致富路,陳永忠也被農民親切地稱為“油茶博士”。
【心愿】
陳永忠:“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油茶栽培歷史,但茶油產業尚屬新興產業。我希望油茶樹能為更多的丘陵山地披上綠裝、油茶花能盛開在更多的人身邊,有更多的人能吃上真正的茶油,油茶的事業能為更多的人健康致富。”
媒體報道三:
【摘要】:正"黨的十九大有哪些重要精神?""新時代、新思想、新目標、新征程,將會給我們農民帶來哪些實惠?"秋末冬初,湘潭縣譚家山鎮長塘村的油茶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熱鬧非凡。林農們紛紛走到黨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林業科學院經濟林果研究所所長陳永忠身旁,聆聽有關十九大的"新聲音"。陳永忠從北京回來后一刻也沒閑著,幾乎每天都穿梭在瀏陽、邵陽、湘潭等地的油茶苗圃基地,參加黨員座談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會、黨代表工作站訪談、鄉鎮走訪……一個接一個的主題活動讓他充實而快樂。
來源:《林業與生態》 2018年01期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