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殷勤偉,研究員, 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 男,博士生導師。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并獲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通過全美醫學執照統考并榮獲國外醫科研究生資格證書,于Frank Sawyer School of Management畢業并獲商業管理碩士學位。曾獲得美國國立衛生院的獎學金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合辦的健康科學技術系完成了有關生物計算機信息的課程和訓練,F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和微納仿生研究中心主任。此前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決策系統小組的高級研究員,并是美國醫學計算機信息學會的會員,美國神經科學學會的會員,國際神經科學學會的會員。此外,是留美華人企業家聯合會和北美專家企業家協會的理事,也是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客座教授和中山大學兼職教授。在留學美國的十多年中,先后在哈咈醫學院等院校從事于分子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的研究并擔任過高級研究員、首席生物學家、助理教授、輔導員和博士后研究員等職務。
學習及工作簡歷:
1.1988-1993年 Bowman Gray醫學院神經生物系博士后研究員;
2.1993-1994年 Bowman Gray醫學院神經生物系助理教授;
3.1994-1997年 哈佛醫學院和 McLean教學醫院教職員/指導員;
4.1997-1999年 Frank Saywer 管理學院 MBA學員;
5.2000-2001年 哈佛醫學院決策系統小組教職員 /高級科學家;
6.2001-2003年AltCures 藥物公司研究與開發部主任;
7.2003年至今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科學研究:
研究領域:
殷教授長期從事神經細胞和腫瘤細胞的功能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的研究。
科研成果:
1.Professor,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AS, 2003-present
2.Director, R&D, AltCures Pharmaceutical, Inc. 2001-2003
3.Faculty Member/Senior Scientist, Decision Systems Group, Harvard Medical School, 2000-2001
4.MBA Student, Frank Saywer School of Management, Boston, 1997-1999
5.Faculty Member/Instructor, Mclean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1994-1997
6.Assistant Res. Prof, Bowman Gray Sch. of Med, Winston-Salem, NC, 1993-1994
7.Postdoctoral Fellow, Bowman Gray Sch. of Med. Winston-Salem, NC, 1988-1993
發明專利:
1. 一組新型抗腫瘤基因治療藥物短干擾核糖核酸 邵榮光 劉鐵剛 殷勤偉 張敏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發表時間:2003-06-25
2. 一種新型乳腺癌基因治療藥物hdm2-siRNA 邵榮光 劉鐵剛 殷勤偉 何紅偉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發表時間:2005-03-16
3. 人類的內源性siRNA序列及其應用和篩選方法 殷勤偉 戴正華 谷同軍 馮圣中 丘振戈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發表時間:2007-01-31
4. 一類能將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造血細胞的小RNA分子及其作用靶點 殷勤偉 趙春華 谷同軍 邊春景 張洪杰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發表時間:2009-02-18
5. 用于篩選和鑒定低豐度小RNA表達譜的新型小RNA芯片的制備方法和應用 殷勤偉 趙春華 張洪杰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發表時間:2009-12-23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主持翻譯了專著《RNAi干擾技術: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和《基因遞送技術》。
發表論文:
1 siRNA誘導的DNA甲基化與腫瘤的發生 郭維銳; 殷勤偉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06-01-30
2 海馬提取物調控PI4-K激酶活性 陳芳; 張璠; 呂會田; 樂加昌; 殷勤偉; 張偲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06-11-30
3 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成果簡介 姜琳; 殷勤偉 科技導報 2006-12-18
4 RNA干擾技術和2006年諾貝爾醫學獎 易翔; 殷勤偉 中國科學基金 2006-11-30
5 Argonaute亞族蛋白對人類腫瘤細胞周期的影響 姜琳; 潘淑娟; 葛郁芝; 殷勤偉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08-12-15
6 脂質體裝載siRNA形態學及細胞水平基因沉默效果的研究 張春玲; 唐寧; 劉興君; 梁偉; 徐偉; 殷勤偉; Vladimir P Torchilin 電子顯微學報 2005-08-25
7 調控基因表達的miRNA 陳芳; 殷勤偉 科學通報 2005-07-15
8 siRNA介導的基因沉默 殷勤偉 生物物理學報 2004-04-30
9 RNAi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 譚余良; 殷勤偉 藥學學報 2005-03-28
10 RNAi在基因缺陷模型方面的應用 譚余良; 殷勤偉 遺傳學報 2005-04-10
11 脂質體裝載siRNA形態學及細胞水平基因沉默效果的研究 張春玲; 唐寧; 劉興君; 梁偉; 徐偉; 殷勤偉; Vladimir P Torchilin 2005年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 2005-06-30
12 人類的內源性siRNA序列及其應用和篩選方法 殷勤偉; 戴正華; 谷同軍; 馮圣中; 丘振戈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007-01-31
13 一類能將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造血細胞的小RNA分子及其作用靶點 殷勤偉; 趙春華; 谷同軍; 邊春景; 張洪杰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009-02-18
14 用于篩選和鑒定低豐度小RNA表達譜的新型小RNA芯片的制備方法和應用 殷勤偉; 趙春華; 張洪杰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15 Yin JQ, Zhao RC, Identifying expression of new small RNAs by microarrays. METHODS, 2007; 43 (2): 123-130
16 Tang Y, Ge YZ, Yin JQ. Exploring in vitro roles of siRNA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TA PHARMACOL SIN, 2007; 28(1): 1-9
17 Liu XJ, Hu H, Yin JQ.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gainst 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 in hepatic fibrosis. LIVER INTERNATIONAL, 2006; 26(1): 8-22
18 Liu TG., Yin Q., Shang, B., et al. Silencing of hdm2 oncogene by siRNA inhibits p53-dependent human breast cancer. CANCER GENE THER, (2004).
19 Yin Q., Cao, JS., Shao, RG., et al. SiRNA agents inhibit oncogene expression and attenuate human tumor cell growth. J Exp Ther Onc 3(4), 194 (2003).
20 Yin Q., and Wan, Y. siRNA-mediated gene regulation system. INT J MOL MED 10, 355 (2002).
21 Yin Q., Peleg M., and Greenes RA. Combining an execution model and documentation model for clinical guidelines. Proc AMIA 1064, (2001).
媒體報道:
殷勤偉,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獲得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國家生物大分子重點實驗室學科帶頭人,他的研究領域是:利用生物信息學、功能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RNAi技術等來探討腫瘤細胞和干細胞生長和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發新型的以RNAi為基礎的基因藥物來防治腫瘤和其它疾病。
2001年初,殷勤偉教授于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合辦的健康科學與技術系開始從事功能基因組學的研究,打造了siRNA的設計平臺,并申請了有關專利。在與軍事醫科院流行病所合作下,他進行了用RNAi技術抑制SARS病毒增殖的研究,并申請了有關的專利。目前,殷勤偉教授研究組正在與協和醫科大學和空軍總院研發與白血病、纖維化和皮膚疾患有關的siRNA基因藥物。此外,他還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作在研制防治流感的小RNA基因藥物。
在基礎研究方面,殷勤偉教授研究組與中科院計算機所合作,在曙光4000H生物信息處理應用專用計算機上從2萬1千多個人編碼蛋白基因的內含子中發現了1000多個內源性小RNA,它們能抑制相關蛋白質的合成,產生基因沉默。這些內源性小RNA不同于miRNA,在國際上亦是首次發現(專利:10012267.3)。在此基礎上,他們成功地研發了小RNA組合芯片,發現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的內源性小RNA譜存在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具有作為腫瘤的分型、腫瘤是否發生了轉移、原位腫瘤發生轉移的潛在趨勢、作為腫瘤的臨床診斷的分子標志物的價值。這一領域也是目前小RNA的應用研究的熱點之一。
最近殷勤偉教授研究組采用小RNA組合芯片和腹主動脈狹窄術制備壓力超負荷心肌肥厚動物模型,發現了2個高表達的新的小RNA分子,他們能成功地誘導心肌細胞的肥大和凋亡。此外,他們還發現了一個內源性shRNA能誘導干細胞向造血細胞分化的。造血干細胞在干細胞的個體化治療中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同時他們的技術還提供了轉化其它干細胞,如脂肪干細胞等為造血干細胞的可能性。隨著此項目的深入和產業化,將為臨床血液病等的治療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徑。
除了小RNA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之外,殷勤偉教授帶領研究組也對相應的儀器設備進行了研制。他們已設計出一種高靈敏和高特異性的、高分辯能力經濟的基于光纖型ATP馬達生物傳感器miRNA分析系統,用此分析技術對人類常見腫瘤(前列腺癌)和HIV患者的miRNA的表達譜進行了系統研究。此儀器不僅能夠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固態芯片中的交叉反應,同時在特異性、線性范圍、準確度上均優于固態芯片等方法,降低成本的同時而不影響測定的靈敏度、特異性和穩定性,將是今后研究和檢測小RNA、抗體、抗原和其它分子的首選方法。
在美國15年的學習和工作中,殷勤偉教授獲得了管理碩士學位,通過了全美醫學執照統考,并曾在堡曼格熱醫學院、哈佛大學和MIT等高校被聘為博士后、教職員,講師、助理教授和高級研究員等職。他還曾在奧爾特制藥公司擔任研發部主任。在回國后的幾年中,作為負責人殷勤偉教授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國家科技部“863”重點科技計劃攻關專題3項、國家“十一五”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課題1項、中科院科研裝備重大專項課題1項,還參與了多項國家(973)和地方科技項目的研究,榮獲200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
目前,殷勤偉教授已申請8項有關生物醫藥方面的發明專利和正在申報2項發明專利,主持翻譯了專著《RNAi干擾技術: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和《基因遞送技術》,在相關領域發表了50多篇高質量的論文。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