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崔秀明,1963年12月生,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云南省三七研究院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七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研究室主任、云南省三七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中藥 材產業技術體系昆明綜合實驗站站長。曾任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長期以來一直從事三七研究工作。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1-1985 云南農藥大學農學系,農學學士
1985-2012 云南省文山三七研究院
期間:2001-2002 香港科技大學訪問學者
2002-2005 中國藥科大學,生藥學博士
2009-2012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后
1997-2011 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長
2012-2018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20至今 云南省三七研究院院長
學術兼職及社會任職:
1.2022-2025 國家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化委員會第三屆委員
2. 2018-2022年中國中藥協會人參屬藥用植物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3. 2017-2021年中國標準化協會中醫藥標準化分會常務委員。
4.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5. 中國生態委員會中藥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
6. 中國GAP研究促進會(香港)理事。
7.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雜志編委。
主講課程:
《制藥工程評估》。
團隊建設及師資培養情況:
崔秀明教授2012調入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組建三七研究團隊,作為學科帶頭人,所帶團隊2015年入選昆明理工大學三七研究開發學科方向團隊、2017年入選三七研究開發云南省創新團隊、同年牽頭申報的云南省三七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目前,團隊共有成員21人、全部為博士學歷,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講師5人。團隊成立以來,共有7名團隊成員晉升教授、副教授、4名團隊成員入選云南省“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培養畢業碩士研究生15名、博士1名。團隊目前承擔三七項目2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省重點項目2項、省重大科技專項3項;發表論文60余篇;申報專利20項,獲得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2項。制定國際標準3項,團體標準10余項和地方標準7項。
研究方向:
1. 中藥資源生態及中藥材GAP工程技術研究
2. 道地藥材藥效物質基礎與作用機理研究
3. 中藥質量標準研究與制訂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七生長發育和品質形成對干旱脅迫的響應機理及其調控機制,2014-2017。
2、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三七RAD-seq遺傳連鎖圖譜構建及QTLs分析,2014-2017。
3、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于轉錄組分析的三七產量、抗病關鍵基因及功能標記的研究,(2014-2016)。
4、云南省中藥現代化專項:三七藥材及種子種苗ISO國際標準研究,2014-2016,120。
5、云南省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克服三七連作障礙技術體系構建及應用,2016-2020。
6、云南省科技重大專項:三七系列標準制定及產業化示范,2017-2020。
7、云南省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瑪咖、辣木加工關鍵技術研究,2017-2021。
8、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課題:三七產地加工與飲片加工技術研究及集成示范,2018-2021。
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七黑斑病抗性相關基因挖掘及抗病機制研究,2018-2021。
10、中國中醫科學院項目:人參屬植物種質資源圃建設及其生態適應性研究,2019-2021。
11、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項目:三七粉歐盟國際標準及臨床有效性、安全性探索研究,2021-2023。
12、云南省科技廳重大專項課題:熟三七提取物治療血虛證臨床前研究,2022-2025。
科研獲獎:
國家級獎勵1項
1、郭蘭萍、黃璐琦、虞云龍、陳保冬、王文全、崔秀明、劉大會、陳乃富、韓邦興、楊光等,中藥材生產立地條件與土壤生態環境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六完成人,2014
省部級獎勵15項
1、三七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第二完成人。
2、三七專用塑料遮陽網栽培技術示范,云南省星火三等獎,1998,第二完成人。
3、金不換保健茶開發研制,云南省星火三等獎, 2000,第一完成人。
4、三七道地性及質量標準研究,云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第一完成人。
5、2000畝三七GAP示范基地建設,云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第一完成人。
6、三七主要病害防治研究及技術培訓,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5, 第三完成人。
7、 中藥新藥血塞通滴丸新劑型研究開發,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第二完成人。
8、三七高產優質新品種選育技術研究, 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6 第四完成人。
9、三七病蟲害普查及防治對策研究,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第五完成人。
10、三七產業發展關鍵技術開發及集成示范, 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9,第一完成人。
11、三七規范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2,第一完成人。
12、三七標準化與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第一完成人。
13、三七種植土壤障礙因素消減關鍵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云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第二完成人。
14、中醫藥科技貢獻獎——科技進步二等獎,三七標準化與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2019,第一完成人。
15云南傳統道地中藥材大品種規范化生產關鍵技術及推廣應用,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21,第一完成人。
制定標準:
1 中醫藥-三七種子種苗 ISO204080-2017 國際標準
2.中醫藥-三七藥材 ISO 20409 -2017 國際標準
3 中藥材(三七)產業項目運營管理規范 GB/Z 35038-2018 2018-07-19 國家標準
4 地理標志產品 文山三七 GB/T 19086-2008 2009-07-23 國家標準
5、干制三七莖葉DBS 53/024—2017,云南省地方標準
6、干制三七花DBS 53/023—2017,云南省地方標準
7、三七分等規格DB53/T 055.1—2020,云南省地方標準
8、三七種子,DB53/T 055.2—2020 云南省地方標準
9、三七種苗,DB53/T 055.3—2020 云南省地方標準
10、三七農藥使用準則,DB53/T055.8-2020,云南省地方標準
11、三七育苗技術規程,DB53/T 055.9—2020,云南省地方標準
12、三七栽培技術規程,DB53/T 055.10—2020 云南省地方標準
13、三七產地加工規程,DB53/T 055.12—2020,云南省地方標準
14、三七花加工規程,DB53/T 055.13—2020 云南省地方標準
15、三七莖葉加工規程,DB53/T 055.14—2020 云南省地方標準
16、三七種植地,DB53/T 990—2020 云南省地方標準
17、三七遮陽網蔭棚建造操作規程,DB53/T 989—2020,云南省地方標準
18、三七根腐病診斷及防控,DB53/T 983—2020,云南省地方標準
19、三七黑斑病診斷與防控,DB53/T 1020—2021,云南省地方標準
20、三七立枯病診斷及防控,DB53/T 987—2020,云南省地方
21、三七(凍干),YPZGF-201801 云南省地方標準
認定成果:
1 三七標準化與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崔秀明;魏均嫻;蘇豹;黃璐琦;官會林;楊兆祥;劉大會;郝南明;饒高雄;宋流東;張鐵;馮光泉;郭蘭萍;劉良;陳艷新;胡旭佳;楊野;普俊學;周華;熊吟;高明菊;楊朝文;金航;張榮平;王維和;劉迪秋;王承瀟;楊文芬;張志信;常征 昆明理工大學 2016
2 三七種植土壤障礙因素消減關鍵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 官會林;崔秀明;黃璐琦;楊建忠;楊野;陳昱君;趙立興;王勇;苗翠蘋;張云峰;馮光泉 云南師范大學 2016
3 三七連作障礙的化感效應及化感物質的分離鑒定 崔秀明;孫玉琴;周家明;韋美麗;黃天衛;楊莉;陳紀軍;李杰 文山三七研究院 2009
4 三七種內遺傳多樣性研究 崔秀明;肖慧;楊莉;金航;孫玉琴;朱艷;王炳艷;張金渝;陳中堅 文山三七研究院 2009
5 中藥草烏的質量評價 周家明;崔秀明;趙英勇;柯金虎;馬妮;曾紅超;朱琳;孫玉琴;李杰 文山三七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 2007
6 三七產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崔秀明;朱艷;廖鶴齡;刁勇;張光晶;楊建忠;陳昱君;施莉屏;朱云飛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7
7 三七疫霉病發生及防治研究 王勇;陳昱君;崔秀明;劉云芝;馮光泉;楊建忠;王朝梁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6
8 三七道地性及其質量標準研究 崔秀明;楊雙蘭;王朝梁;高宏光;陳中堅;曾江;曾望群;王勇;孫玉琴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6
9 2000畝三七(GAP)種植示范基地建設 崔秀明;馮光泉;王朝粱;陳中堅;陳昱君;向昌萬;王勇;曾江;張文斌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6
10 三七病蟲害普查及防治對策研究 陳昱君;王勇;馮光泉;劉云芝;崔秀明;楊建忠;王朝梁;武忠翠;李杰;陳中堅;孫玉琴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6
11 半夏質量標準研究 陳中堅;崔秀明;孫玉琴;李雪玲;曾江;張文斌;黃天衛;王炳艷;李杰;韋美麗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6
12 草果質量標準研究 高明菊;崔秀明;丁艷霞;曾江;張文斌;朱艷;王炳艷;劉云芝;趙愛 文山三七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 2006
13 三七營養特點及專用肥的研究 王朝梁;陳中堅;孫玉琴;韋美麗;崔秀明;黃天衛;王炳艷;金航;王勇;劉云芝;李杰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6
14 三七優質高產新品種選育技術研究 王朝梁;陳中堅;孫玉琴;崔秀明;周世良;黃天衛;王炳艷;高明菊;陳昱君;王勇;韋美麗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5
15 三七GAP專家系統研究與開發 馮光泉;朱艷;高翊;崔秀明;劉云芝;柯金虎;王勇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5
16 重要地道藥材三七中藥飲片炮制研究 崔秀明;王強;徐珞珊;周家明;王朝梁;向昌萬;高明菊;柯金虎;張文斌;曾江;馬妮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4
17 三七參泰膠囊的研究開發 柯金虎;王汝輝;范嘉洪;崔秀明;王朝梁;周家明;高明菊;馬妮;張文斌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4
18 超細三七粉膠囊的研制開發 王汝輝;范嘉洪;高明菊;崔秀明;王朝梁;柯金虎;周家明;張文斌;馬妮 文山賽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4
19 三七主要研究及規范化種植技術培訓 陳昱君;崔秀明;王勇;劉云龍;馮光泉;陸寧;劉云芝;王朝粱;陳中堅;孫玉琴;李杰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4
20 三七藥材無公害規范化生產與質量檢測 陳中堅;孫玉琴;黃天衛;王炳艷;韋美麗;王朝梁;崔秀明;朱艷;張文斌;馬妮;李杰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4
21 中藥新藥血塞通滴丸新劑型研究開發 王七根;崔秀明;柯金虎;葉天琴;王朝梁;周家明;楊梭秀 云南金不換 2004
22 三七種子包衣技術研究 陳中堅;孫玉琴;王勇;曾江;黃天衛;王朝梁;崔秀明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3
23 2000畝三七(GAP)種植示范基地建設 崔秀明;馮光泉;王朝梁;陳中堅;陳昱君;孫玉琴;向昌萬;曾江;張文斌;王勇;朱艷;劉云芝;馬妮;刁勇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2
24 三七種子包衣技術應用研究 陳中堅;孫玉琴;王勇;曾江;黃天衛;王朝梁;崔秀明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2
25 性狀上有顯著差異的三七植株的選擇和分離 陳中堅;崔秀明;王朝梁;王勇;曾江;孫玉琴;黃天衛 文山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2
發明專利:
[1]楊野,陳小雅,徐婷婷,崔秀明,曲媛,王承瀟,楊曉艷,熊吟. 一種具有促進皮膚愈合作用的汽鍋湯[P]. CN112314911A,2021-02-05.
[2]楊野,陳小雅,崔秀明,楊中艷,王舒,趙仕彤,楊麗玲,徐婷婷,曲媛,王承瀟,楊曉艷,劉源,熊吟. 一種具有促進子宮復舊作用的汽鍋湯[P]. CN112314912A,2021-02-05.
[3]邱麗莎,崔秀明,楊野,王承瀟,劉迪秋,曲媛,楊曉艷,熊吟. 一種三七清洗劑及其使用方法[P]. CN109112005B,2021-01-05.
[4]劉迪秋,唐筆鋒,崔秀明,楊曉艷,熊吟,王承瀟. 三七類病程相關蛋白基因PnPRlike及應用[P]. CN108251432B,2021-01-05.
[5]曲媛,陳小雅,崔秀明,楊中艷,王舒,趙仕彤,楊麗玲,徐婷婷,楊野,王承瀟,楊曉艷,劉源,熊吟. 一種具有補血作用的汽鍋湯[P]. CN112120199A,2020-12-25.
[6]崔秀明,賈平. 一種黃精快速干燥制粉方法及其加工的產品[P]. CN112058404A,2020-12-11.
[7]楊野,石玥,崔秀明,劉迪秋,曲媛,王承瀟,楊曉艷. 一種促進三七藥材中三七總皂苷累積的方法[P]. CN109349045B,2020-11-13.
[8]崔秀明,賈平. 一種白及粉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的產品[P]. CN111905879A,2020-11-10.
[9]崔秀明,賈平. 一種苡仁快速干燥制粉的方法及其加工的產品[P]. CN111905880A,2020-11-10.
[10]崔秀明,楊曉艷,郭從亮,陳子明,曲媛,楊野,劉迪秋,王承瀟. 一種炭角目菌植物內生菌及應用[P]. CN106591142B,2020-10-02.
[11]鄧先余,彭塘福,林連兵,夏雪山,崔秀明,王雷. 一種增加牛肉肌間脂及風味的添加劑[P]. CN106721194B,2020-09-25.
[12]王承瀟,郭婷婷,崔秀明,楊野,曲媛,劉源,楊曉艷,劉迪秋. 一種中性瑪咖多糖及其提取方法與應用[P]. CN111647096A,2020-09-11.
[13]王承瀟,崔秀明,劉勝男,楊野,劉源,曲媛,劉迪秋. 一種三七多糖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P]. CN111533820A,2020-08-14.
[14]劉迪秋,唐筆鋒,普麗梅,崔秀明,曲媛. 三七幾丁質酶基因PnCHI1的應用[P]. CN107365794B,2020-07-10.
[15]劉迪秋,王倩,普麗梅,崔秀明,王承瀟,楊曉艷,熊吟. 三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PnPGIP的應用[P]. CN107267525B,2020-07-10.
[16]劉迪秋,白智偉,崔秀明,曲媛,熊吟,楊曉艷,王承瀟. 一種三七β-1,3葡聚糖酶基因PnGlu1及其應用[P]. CN107354166B,2020-05-15.
[17]楊曉艷,李瑞婷,崔秀明,曲媛,楊野,劉迪秋,王承瀟. 一種生物轉化三七總皂苷制備20(R)-人參皂苷Rh_1的方法[P]. CN110982869A,2020-04-10.
[18]潘俊,曲媛,崔秀明,劉迪秋,唐美玲. 一種三七花總皂苷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P]. CN110898090A,2020-03-24.
[19]楊野,李明,崔秀明,滿金輝,王承瀟,高明菊,劉迪秋,曲媛,劉源,楊曉燕,熊吟. 一種三七配方顆粒飲片的制備方法[P]. CN110721211A,2020-01-24.
[20]崔秀明,熊吟,賈平. 一種新鮮石斛干燥制粉的方法及其加工的產品[P]. CN110694743A,2020-01-17.
[21]陳奇,馬文娜,彭忠平,李東旭,魏健,崔秀明. 一種提高三七抗葉部病害能力的方法及應用[P]. CN110679364A,2020-01-14.
[22]崔秀明,賈平. 一種干制中草藥粉磨設備[P]. CN110653041A,2020-01-07.
[23]崔秀明,王承瀟,賈平. 一種重樓產地加工方法及其產品[P]. CN110624643A,2019-12-31.
[24]崔秀明,熊吟,賈平. 一種蕓潔三七細胞液[P]. CN110624644A,2019-12-31.
[25]崔秀明,曲媛,賈平. 一種三七皂苷的制備工藝[P]. CN110624645A,2019-12-31.
[26]崔秀明,賈平,曾亞文. 一種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方法[P]. CN110624646A,2019-12-31.
[27]崔秀明,賈平,王承瀟. 一種在中藥材產地初加工階段制備中藥材提取物的方法[P]. CN110624647A,2019-12-31.
[28]崔秀明,曲媛,賈平. 一種大麻花葉產地加工方法及其產品[P]. CN110614143A,2019-12-27.
[29]陳奇,彭忠平,李東旭,馬文娜,魏健,崔秀明. 一種降低三七根中重金屬鎘累積的方法[P]. CN110604024A,2019-12-24.
[30]崔秀明,賈平,曾亞文. 一種用于中藥材加工的蕓潔磨[P]. CN110538693A,2019-12-06.
[31]賈平,崔秀明,曾亞文,佘永新. 蕓潔磨及其運用方法和蕓潔磨加工的產品[P]. CN110508363A,2019-11-29.
[32]崔秀明,賈平. 一種干三七的粉碎方法[P]. CN110479427A,2019-11-22.
[33]崔秀明,賈平,曾亞文. 一種蕓潔三七花超細粉[P]. CN110465363A,2019-11-19.
[34]崔秀明,熊吟,賈平. 一種天麻超細粉及其加工方法[P]. CN110465375A,2019-11-19.
[35]崔秀明,曲媛,賈平. 一種蕓潔超細三七粉[P]. CN110465376A,2019-11-19.
[36]崔秀明,王承瀟,賈平. 一種蕓潔三七莖葉超細粉[P]. CN110465377A,2019-11-19.
[37]崔秀明,賈平. 一種延胡索粉的加工方法[P]. CN110449215A,2019-11-15.
[38]崔秀明,賈平. 一種三七粉的加工方法[P]. CN110433914A,2019-11-12.
[39]崔秀明,賈平. 一種白芍粉的加工方法[P]. CN110420705A,2019-11-08.
[40]王承瀟,鄭璐遙,崔秀明,李亞明,楊野,楊曉艷. 氨基酸酯鹽酸鹽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P]. CN110305030A,2019-10-08.
[41]曲媛,李璐茜,楊野,崔秀明,楊曉艷. 一種屏邊三七總皂苷的制備方法與抗凝血藥物的應用[P]. CN110292588A,2019-10-01.
[42]崔秀明,劉勝男,王承瀟,楊野,楊曉艷,曲媛,劉迪秋. 一種酸性三七多糖及其提取純化方法[P]. CN110256596A,2019-09-20.
[43]曲媛,楊鑫龍,劉迪秋,楊野,朱敏,崔秀明,王承瀟. 一種屏邊三七總皂苷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P]. CN110201014A,2019-09-06.
[44]崔秀明,熊吟,陳麗娟,胡玉飄,張澤君,于未博,王承瀟,楊曉艷,曲媛,楊野,劉迪秋,劉源. 一種熟三七及其制備方法和抗氧化用途[P]. CN110151805A,2019-08-23.
[45]崔秀明,熊吟,陳麗娟,胡玉飄,張澤君,于未博,王承瀟,楊曉艷,曲媛,楊野,劉迪秋,劉源. 一種熟三七及其制備方法和補血用途[P]. CN110151806A,2019-08-23.
[46]熊吟,崔秀明,胡玉飄,陳麗娟,張澤君,于未博,王承瀟,楊曉艷,曲媛,楊野,劉迪秋,劉源. 一種熟三七提取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P]. CN110151807A,2019-08-23.
[47]劉迪秋,崔秀明,白智偉,曲媛,楊野,關瑞攀,陳瑞. 一種三七病程相關蛋白1家族基因PnPR1-2及應用[P]. CN106244599B,2019-07-16.
[48]劉迪秋,普麗梅,唐筆鋒,王倩,崔秀明,葛鋒. 一種三七病程相關蛋白10基因PnPR10-3及應用[P]. CN107964547B,2019-07-16.
[49]劉迪秋,關瑞攀,曲媛,楊野,崔秀明,葛鋒. 三七Dirigent類似蛋白基因PnDIR1及應用[P]. CN106244598B,2019-07-05.
[50]楊野,崔秀明,葛進,劉大會,代超,劉誠,宋碧澤,李墨香,李昕睿. 一種天麻長期儲存方法[P]. CN105560912B,2019-07-05.
[51]劉迪秋,陳瑞,崔秀明,楊野,曲媛,關瑞攀,白智偉. 一種三七抗菌肽基因PnSN1及其應用[P]. CN105861517B,2019-07-05.
[52]楊野,崔秀明,葛進,劉迪秋,楊曉艷,王承瀟,曲媛,熊吟,李葉紅,劉忠賢,顧燕華. 一種天麻片干燥方法[P]. CN105902841B,2019-07-05.
[53]王承瀟,鄭璐瑤,張定,崔秀明,楊曉艷,熊吟,楊野,曲媛. 一種離子液體微乳及其應用[P]. CN106420610B,2019-06-11.
[54]劉迪秋,李欣,崔秀明,邱炳玲,張應鵬,李珊. 三七根腐病致病菌輪枝鐮刀菌的Real-timePCR檢測引物及方法[P]. CN109439791A,2019-03-08.
[55]劉迪秋,陳瑞,崔秀明,曲媛,楊野,白智偉,關瑞攀. 三七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基因PnMAPKK1及其應用[P]. CN105755020B,2019-02-19.
[56]楊野,石玥,崔秀明,劉迪秋,曲媛,王承瀟,楊曉艷. 一種促進三七藥材中三七總皂苷累積的方法[P]. CN109349045A,2019-02-19.
[57]劉迪秋,李欣,崔秀明,白智偉,曲媛,王承瀟,楊曉艷. 一種三七類甜蛋白基因PnTLP2及應用[P]. CN109295068A,2019-02-01.
[58]王承瀟,朱峻霄,崔秀明,楊野,曲媛,楊曉艷,劉迪秋. 一種具有pH響應性的兩親性白及多糖衍生物納米顆粒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P]. CN109265579A,2019-01-25.
[59]崔秀明,劉迪秋,李欣,白智偉,王承瀟,曲媛. 一種三七類甜蛋白基因PnTLP5及應用[P]. CN109234284A,2019-01-18.
[60]楊野,崔秀明,邱麗莎,黃進,王承瀟,劉迪秋,曲媛,楊曉艷,熊吟. 一種提高三七中三七素含量的方法[P]. CN109169091A,2019-01-11.
[61]邱麗莎,崔秀明,楊野,王承瀟,劉迪秋,曲媛,楊曉艷,熊吟. 一種三七清洗劑及其使用方法[P]. CN109112005A,2019-01-01.
[62]崔秀明,黃璐琦,邱麗莎,楊野,田夢媛,王承瀟,曲媛,楊曉艷,劉迪秋,劉源,熊吟. 一種辣木葉的清洗保鮮劑及使用方法[P]. CN109007001A,2018-12-18.
[63]鄭云,劉麗,陳坤,崔秀明. 一種利用smallRNA高通量測序豐度鑒定高產三七的方法[P]. CN108537004A,2018-09-14.
[64]鄭云,李世鵬,廖沛然,崔秀明. 一種優質高產三七的鑒定方法[P]. CN108277262A,2018-07-13.
[65]劉迪秋,唐筆鋒,崔秀明,楊曉艷,熊吟,王承瀟. 三七類病程相關蛋白基因PnPRlike及應用[P]. CN108251432A,2018-07-06.
[66]劉迪秋,普麗梅,唐筆鋒,王倩,崔秀明,葛鋒. 一種三七病程相關蛋白10基因PnPR10-3及應用[P]. CN107964547A,2018-04-27.
[67]曲媛,舒盼盼,楊野,何勤敏,崔秀明. 一種屏邊三七抗炎有效部位的制備方法及應用[P]. CN107929337A,2018-04-20.
[68]劉迪秋,唐筆鋒,普麗梅,崔秀明,曲媛. 三七幾丁質酶基因PnCHI1的應用[P]. CN107365794A,2017-11-21.
[69]劉迪秋,白智偉,崔秀明,曲媛,熊吟,楊曉艷,王承瀟. 一種三七β#1,3葡聚糖酶基因PnGlu1及其應用[P]. CN107354166A,2017-11-17.
[70]曲媛,劉慧穎,崔秀明,劉迪秋,楊曉艷,楊野,王承瀟. 微波轉化三七莖葉皂苷制備活性組分的方法及應用[P]. CN107320511A,2017-11-07.
[71]劉迪秋,王倩,普麗梅,崔秀明,王承瀟,楊曉艷,熊吟. 三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PnPGIP的應用[P]. CN107267525A,2017-10-20.
[72]崔秀明,熊吟,陳麗娟,胡玉飄,李凡,楊野,楊曉艷,曲媛,王承瀟,劉迪秋. 一種基于生化整合指數指導三七生熟異用的方法[P]. CN106770728A,2017-05-31.
[73]崔秀明,曲媛,楊野,王承瀟,王欣韻,李影. 一種改善睡眠的三七花茶及其制備方法[P]. CN106720745A,2017-05-31.
[74]鄧先余,彭塘福,林連兵,夏雪山,崔秀明,王雷. 一種增加牛肉肌間脂及風味的添加劑[P]. CN106721194A,2017-05-31.
[75]崔秀明,楊曉艷,郭從亮,陳子明,曲媛,楊野,劉迪秋,王承瀟. 一種炭角目菌植物內生菌及應用[P]. CN106591142A,2017-04-26.
[76]崔秀明,熊吟,陳麗娟,胡玉飄,李凡,楊野,楊曉艷,曲媛,王承瀟,劉迪秋. 一種基于抗凝血生化指數評價三七活血作用的方法[P]. CN106501472A,2017-03-15.
[77]崔秀明,王承瀟,張定,楊曉艷,熊吟,楊野,曲媛. 一種離子液體微乳及其應用[P]. CN106420610A,2017-02-22.
[78]崔秀明,楊野,劉迪秋. 一種三七種植用七杈及其制備方法[P]. CN106336684A,2017-01-18.
[79]劉迪秋,關瑞攀,曲媛,楊野,崔秀明,葛鋒. 三七Dirigent類似蛋白基因PnDIR1及應用[P]. CN106244598A,2016-12-21.
[80]劉迪秋,崔秀明,白智偉,曲媛,楊野,關瑞攀,陳瑞. 一種三七病程相關蛋白1家族基因PnPR1#2及應用[P]. CN106244599A,2016-12-21.
[81]楊野,崔秀明,葛進,劉迪秋,楊曉艷,王承瀟,曲媛,熊吟,李葉紅,劉忠賢,顧燕華. 一種天麻片干燥方法[P]. CN105902841A,2016-08-31.
[82]劉迪秋,陳瑞,崔秀明,楊野,曲媛,關瑞攀,白智偉. 一種三七抗菌肽基因PnSN1及其應用[P]. CN105861517A,2016-08-17.
[83]劉迪秋,陳瑞,崔秀明,曲媛,楊野,白智偉,關瑞攀. 三七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基因PnMAPKK1及其應用[P]. CN105755020A,2016-07-13.
[84]楊野,崔秀明,何勤敏,邱麗莎,劉迪秋,王承瀟,楊曉艷,曲媛,熊吟. 一種林下種植屏邊三七的方法[P]. CN105660121A,2016-06-15.
[85]楊野,崔秀明,葛進,劉大會,代超,劉誠,宋碧澤,李墨香,李昕睿. 一種天麻長期儲存方法[P]. CN105560912A,2016-05-11.
[86]賴慶輝,李瑩瑩,蘇微,崔秀明,高筱鈞,周金華,馬文鵬. 一種氣吸式三七精密排種器[P]. CN205040225U,2016-02-24.
[87]楊曉艷,郭從亮,崔秀明,武雙,楊野,王承瀟,曲媛. 一種生物轉化三七總皂苷制備人參皂苷Rd的方法[P]. CN105331668A,2016-02-17.
[88]張兆國,張永成,馬佳樂,崔秀明,賴慶輝,趙菲菲,王迪,張丹,王法安. 一種自走式三七收獲機[P]. CN205017850U,2016-02-10.
[89]崔秀明,馬文鵬,蘇微,賴慶輝. 一種三七種子分級機[P]. CN204953349U,2016-01-13.
[90]崔秀明,馬文鵬,蘇薇,賴慶輝,遲琳芯,于佳楊. 一種螺旋柔性力三七紅子去皮機[P]. CN204952965U,2016-01-13.
[91]崔秀明,楊野,葛進,劉大會,代超,李晨,楊曉艷,王承瀟. 一種天麻變溫干燥方法[P]. CN105213813A,2016-01-06.
[92]賴慶輝,蘇微,李瑩瑩,崔秀明,高筱鈞,周金華,馬文鵬. 一種氣吸式三七精密排種器[P]. CN105144931A,2015-12-16.
[93]楊曉艷,郭從亮,崔秀明,武雙,王承瀟,楊野,曲媛. 一種三七總皂苷轉化活性菌株微量發酵篩選容器[P]. CN204848866U,2015-12-09.
[94]崔秀明,楊野,代春燕,劉迪秋,王承瀟,楊曉艷,曲媛. 一種瑪咖變溫干燥方法[P]. CN105135824A,2015-12-09.
[95]楊野,崔秀明,吳鳳云,劉迪秋,楊曉艷,王承瀟,曲媛. 一種白及干燥方法[P]. CN105125866A,2015-12-09.
[96]楊野,崔秀明,何勤敏,楊曉艷,劉迪秋,王承瀟,曲媛. 一種屏邊三七干燥方法[P]. CN105125608A,2015-12-09.
[97]張兆國,張永成,馬佳樂,崔秀明,賴慶輝,趙菲菲,王迪,張丹,王法安. 一種自走式三七收獲機[P]. CN105075489A,2015-11-25.
[98]崔秀明,馬文鵬,蘇微,賴慶輝. 一種三七種子分級機[P]. CN105057210A,2015-11-18.
[99]賴慶輝,馬文鵬,蘇薇,張兆國,崔秀明,胡子武,邢金龍. 一種三七莖稈收獲機[P]. CN204762147U,2015-11-18.
[100]崔秀明,馬文鵬,蘇薇,賴慶輝,遲琳芯,于佳楊. 一種螺旋柔性力三七紅子去皮機[P]. CN105013555A,2015-11-04.
[101]崔秀明,楊晶晶,曲媛. 一種含有γ-氨基丁酸的保健牙膏及其制備方法[P]. CN104971012A,2015-10-14.
[102]賴慶輝,馬文鵬,蘇薇,張兆國,崔秀明,胡子武,邢金龍. 一種三七莖稈收獲機[P]. CN104956833A,2015-10-07.
[103]賴慶輝,任闖,蘇微,張兆國,崔秀明,王增垚,高筱鈞,李瑩瑩. 一種三七種子去皮機[P]. CN204119764U,2015-01-28.
[104]賴慶輝,王增垚,張兆國,蘇微,崔秀明,高筱鈞,瞿家貴,任闖. 一種攪拌式窩眼輪三七精密排種器[P]. CN204119782U,2015-01-28.
[105]黃璐琦,申業,崔秀明,李瑞博,劉玉忠. 三七及屏邊三七病程相關功能基因的克隆[P]. CN104278039A,2015-01-14.
[106]賴慶輝,任闖,蘇微,張兆國,崔秀明,高筱鈞,瞿家貴,王增垚. 一種氣吸式滾筒排種器[P]. CN204047113U,2014-12-31.
[107]賴慶輝,李瑩瑩,張兆國,崔秀明,蘇微,遲琳芯,高筱鈞,周金華. 一種氣力式手推三七播種機[P]. CN203912519U,2014-11-05.
[108]賴慶輝,王增垚,蘇微,張兆國,崔秀明,高筱鈞,瞿家貴,任闖. 一種手推式三七精密播種機[P]. CN203912520U,2014-11-05.
[109]賴慶輝,高筱鈞,崔秀明,張兆國,蘇微,李瑩瑩,周金華,遲琳芯. 一種氣吸式滾筒排種器[P]. CN203801254U,2014-09-03.
[110]劉大會,張智慧,方艷,王麗,季鵬章,楊野,崔秀明,石亞娜,張立憲,左智天,金航. 一種佛手三七的種植方法[P]. CN103988683A,2014-08-20.
[111]黃璐琦,袁媛,崔秀明,李瑞博. 基于PCR技術檢測三七根腐病的方法[P]. CN103966304A,2014-08-06.
[112]崔秀明,曲媛,楊晶晶,劉英,李琳,李云軍. 一種從三七莖葉中提取γ-氨基丁酸的方法[P]. CN103755580A,2014-04-30.
[113]劉大會,金航,王麗,方艷,季鵬章,崔秀明,石亞娜,朱新焰,張立憲,楊野. 一種縮短三七輪作周期的處理方法[P]. CN103404343A,2013-11-27.
[114]黃璐琦,郭蘭萍,曾燕,崔秀明,陳美蘭,楊光,楊莉. 一種應用叢枝菌根真菌技術栽培三七的方法[P]. CN102523863A,2012-07-04.
[115]崔秀明,高明菊,夏朝鳳,趙愛,鐘浩. 一種太陽能干燥三七的方法[P]. CN102499946A,2012-06-20.
[116]周家明,高明菊,崔秀明,趙愛,馬妮. 一種酶處理提取鮮三七中三七總皂苷的方法[P]. CN102210732A,2011-10-12.
[117]高明菊,崔秀明,趙愛. 一種鮮三七提取物及其制備方法和其藥用制劑[P]. CN102145034A,2011-08-10.
[118]高明菊,崔秀明,趙愛,劉葛亮,辛永鵬. 含三七皂苷的藥物牙膏及其制備方法[P]. CN102144958A,2011-08-10.
[119]高明菊,崔秀明,趙愛,劉葛亮,辛永鵬. 含三七素的藥物牙膏及其制備方法[P]. CN102144953A,2011-08-10.
[120]唐長國,崔秀明,張翔華,周家明,馬妮,曾江,高明菊. 三七有效部位R,其藥物組合物,其制備方法和其用途[P]. CN101642479,2010-02-10.
[121]崔秀明,高明菊,馮光泉. 一種三七飲片的加工方法[P]. CN101618055,2010-01-06.
[122]楊建忠,崔秀明,陳昱君,王勇,劉云芝,張文斌,曾鴻超. 三七土壤處理劑及其使用方法[P]. CN101584331,2009-11-25.
[123]楊建忠,崔秀明,陳昱君,王勇,劉云芝,張文斌,曾鴻超. 三七連作土壤處理劑及其使用方法[P]. CN101584332,2009-11-25.
[124]崔秀明,孫玉琴. 一種從鮮三七中提取三七總皂苷的方法[P]. CN101513438,2009-08-26.
[125]崔秀明,李建明,曾江,周家明,柯金虎,高明菊. 一種潤腸通便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備方法[P]. CN101243879,2008-08-20.
[126]崔秀明,陳紀軍,李建明,曾江,周家明. 三七標準提取物P1237,其藥物組合物,其制備方法和其用途[P]. CN101244105,2008-08-20.
[127]吳華欣,崔秀明,肖繼春. 一種三七加工方法及其產品[P]. CN101036676,2007-09-19.
[128]王朝梁,陳中堅,孫玉琴,崔秀明,王炳艷,韋美麗,黃天衛. 三七葉面肥[P]. CN101037360,2007-09-19.
[129]陳中堅,王朝梁,孫玉琴,崔秀明,韋美麗,王炳艷,黃天衛. 三七高效專用復合肥[P]. CN101037361,2007-09-19.
[130]王強,張勤,崔秀明,俞祥生,施天慧,李偉佳. 一種提取丹參總酚酸的方法及丹參總酚酸提取物[P]. CN1857403,2006-11-08.
[131]崔秀明,王強,蔣云結,周家明,柯金虎. 治療肝病的藥物[P]. CN1628767,2005-06-22.
[132]崔秀明,董婷霞,陳中堅,王朝梁,詹華強. 三七HPLC指紋圖譜鑒定方法[P]. CN1490758,2004-04-21.
[133]崔秀明,王朝梁,周家明,高明炙,柯金虎. 三七顆粒劑[P]. CN1483434,2004-03-24.
[134]崔秀明,王朝梁,陳昱君,馮光泉,陳中堅. 三七GAP栽培方法[P]. CN1476746,2004-02-25.
[135]崔秀明. 超細三七粉[P]. CN1370595,2002-09-25.
[136]賀承福,崔秀明,王朝梁,李忠義,陳永明. 三七專用遮陽網[P]. CN1144595,1997-03-12.
出版專著:
1、 崔秀明、雷紹武,《三七GAP栽培技術》(主編),2002,云南科技出版社。
2、 崔秀明、王朝梁 ,《三七GAP研究與實踐》,2003,云南科技出版社。
3、 崔秀明、陳中堅,《三七藥材的道地性研究》,2007,云南科技出版社。
4、 崔秀明、朱艷等,《三七產業核心競爭力研究》,2008,云南民族出版社。
5、崔秀明、董婷霞、詹華強,《參中之王-三七》,2008,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6、崔秀明、朱艷,《三七實用栽培技術》,2013,福建科技出版社。
7、崔秀明、曲媛、郝南明、馮光泉,《三七新食品原料開發利用》,2015,云南科技出版社。
8、崔秀明、楊野,劉迪秋,《圖說三七高效栽培》,2017,機械工業出版社。
9、崔秀明、楊野、董麗,《三七栽培學》,2017,科學出版社。
10、胡旭佳、崔秀明、熊吟,《三七質量分析與控制》,2017,科學出版社。
11、宋航、崔秀明,《醫藥技術經濟與項目管理》,2022,科學出版社。
12、陳紀軍、曲媛、楊曉艷、崔秀明等,《三七植物化學》,2017,科學出版社。
13、金航、張金渝、劉迪秋、崔秀明等,《三七資源與育種學》,2017,科學出版社。
代表性英文論文:
1、Tingxia Dong, Xiuming Cui, Xiaoqiang Ma,xiaoqian and Karl Wahkeung Tsim Chemical mparison of Radix Notoginseng frome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Analysis Sciences. 2001.
2、X.M. Cui, C.K. Lo, K. L. Yip, T.T.X. Dong , K.W.K. Tsim Authentication of Panax notoginseng by 5S-rRNA Spacer Domain an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alysis. Planta Med. 2003,6(62):584-586
3、Tina T.X.dong, Xiu M.Cui,et al Chemical Assessment of Roots of Panax notoginseng in China: Regio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Its Active Constituents, Journal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3,51(16):4617-4623
4、Xiuming Cui,Zhiyong Jiang, et al .Two new dammarane triterpene glycoside from the rhizomes of Panax notoginseng.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8,10(9)845-849
5、Chang Ling Zhao﹡,Xiu Ming Cui,Yang Ping Cher and Quan Liang, Key Enzymes of TriterPenoid Saponin Biosynthesis and the Inductions of Theins Their Activities and Gene Expressions in Plants.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2010.5
6、Guo, HB ; Cui, XM ; An, N*] ; Cai, GP Sanchi ginseng (Panax notoginseng (Burkill) F. H. Chen) in China: distribution, cultivation and variations,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57(3),2010,453-460 106
7、Li, SP (Li, S. P.) ; Qiao, CF (Qiao, C. F.) ; Chen, YW (Chen, Y. W.) ; Zhao, J (Zhao, J.); Cui, XM (Cui, X. M.) ; Zhang, QW (Zhang, Q. W.) ; Liu, XM (Liu, X. M. ; Hu, DJ (Hu, D. J.).A novel strategy with standardized reference extract qualification and single compou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for quality control of Panax notoginseng used as a functional food.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313(10) 25. 2013: 302-307
8、 Xiuming Cui1*, Hui Xiao, Jingjing Yang, Tina Dong, Karl Wah-Keung Tsim,Yuqin Sun, Yan Zhu,DALP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Panax notoginseng,Chinese Medicine, 2014, 5, 123-129
9、、Chun-Feng Qiao,Xiao-Mei Liu1,Xiu-Ming Cui,De-Jun Hu1Yi-Wen Chen1Jing Zhao1Shao-Ping Li1,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diode array detection for the termination of dencichine in Panax notoginseng and related species,J. Sep. Sci. 2013, 36, 2401–2406
10、Yang Y, Dai C, Guo L, Qu Y, Yang X, Chen Q, Liu D, Wang C*, Cui XM*.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luminum in Panax notoginseng, a native medicinal plant adapted to acidic red soils. Plant Soil, 2017, https://doi.org/10.1007/s11104-017-3510-8
11、P. Liao, Y. Liu, M. Zhao, Y. Yang* and XM. Cui*. The Development of Panax notoginseng Medicinal Liquor Processing Technology Us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and a Study of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Its Effects on Mouse Melanoma B16 Cells. Food Funct., 2017, DOI: 10.1039/C7FO00880E
12、Liao P, Liu D, Xu TR, Yang Y*, Cui XM*. Soil water stress attenua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enhance the saponin synthesis of Panax notogesing during flowering stage [J]. 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 2017,108: 95-105.
13、Ye Y, Mengyuan T, Lan-Ping G, Dahui L, Yu Q, Xiu-Ming C*. Effect of different cleaning processes on saponins’loss rate and total ash clearance rate of Notoginseng and heavy met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J Food Process Preserv. 2017;e13409. https://doi.org/10.1111/jfpp.13409
14、Yin Xiong, Lijuan Chen, Yupiao Hu, and Xiuming Cui*. Uncovering active constituents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t activities of raw and steamed Panax notoginseng root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17, 8, 745.
15、Yin Xiong, Lijuan Chen, Jinhui Man, Yupiao Hu, Xiuming Cui*. Chemical and bioactive comparison of Panax notoginseng root and rhizome in raw and steamed forms. Journal of Ginseng Research, 2017, doi.org/10.1016/j.jgr.2017.11.004. (in press)
16、Lijuan Chen, Ye Yang, Jin Ge, Xiuming Cui*, Yin Xiong*. Study on the grading standard of Panax notoginseng seedlings. Journal of Ginseng Research, 2017, doi.org/10.1016/j.jgr.2017.03.006.
17、Xiuming Cui, Xingying Zhang, Ye Yang, Chengxiao Wang*, Chaoyu Zhang, Gang Peng.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ovel Hydrogel Based on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Bletilla striata.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2017 , 22 (8) :1001-1011.
18、Yun Zheng, Kun Chen, Zhenning Xu, Peiran Liao, Xiaotuo Zhang, Li Liu, Kangning Wei, Diqiu Liu, Yong-Fang Li, Ramanjulu Sunkar.and Xiuming Cui*,Small RNA profiles from Panax notoginseng roots differing in sizes reveal correlation between miR156 abundances and root biomass levels. Scientific reports,2017
19、 Wang, CX (Wang, Chengxiao) ; Zhu, JX (Zhu, Junxiao] ; Zhang, D (Zhang, Ding); Yang, Y (Yang, Ye ; Zheng, LY (Zheng, Luyao) ; Qu, Y (Qu, Yuan)] ; Yang, XY (Yang, Xiaoyan ; Cui, XM* (Cui, Xiuming), Small RNA profiles from Panax notoginseng roots differing in sizes reveal correlation between miR156 abundances and root biomass levels. Scientific reports,2017
20、Cui, XM (Cui, Xiuming) ; Zhang, XY (Zhang, Xingying)] ; Yang, Y (Yang, Ye) ; Wang, CX (Wang, Chengxiao) ; Zhang, CY (Zhang, Chaoyu) ; Peng, G (Peng, Gang)]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ovel hydrogel based on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Bletilla striata ,Pharmaceut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22(8)2017: 1001-1011
21、Yang, Y (Yang Ye)[ 1 ] ; Dai, CY (Dai Chunyan)[ 1 ] ; Guo, LP (Guo Lanping)[ 2 ] ; Qu, Y (Qu Yuan)[ 1 ] ; Yang, XY (Yang Xiaoyan)[ 1 ] ; Chen, Q (Chen Qi)[ 1 ] ; Liu, DQ (Liu Diqiu)[ 1 ] ; Wang, CX (Wang Chengxiao)[ 1 ] ; Cui, XM* (Cui Xiuming)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luminum in Panax notoginseng, a native medicinal plant adapted to acidic red soils 。,Plant and Soil, 423(1),2018:375-384
22、Chengxiao Wang, Junxiao Zhu, Ding Zhang, Ye Yang, Luyao Zheng, Yuan Qu, Xiaoyan Yang,Xiuming Cui⁎,Ionic liquid – microemulsions assisting in the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Dencichine: Preparation, in-vitro and in-vivo evaluation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meation mechanis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535 (2018) 120–131
23、Chengxiao Wanga,c , Junxiao Zhua,c , Jianfang Mab , Ye Yanga,c,⁎ , Xiuming Cuia,c,⁎,unctionalized 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 micelles for targeted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Doxorubicin: 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567 (2019) 118436
24、Tingting Guo a,b,1 , Ye Yang a,b,1 , Mingju Gao c , Yuan Qu a,b , Xiaoxi Guo a , Yuan Liu a,b , Xiuming Cui a,b,*, Chengxiao Wang a,b, *,Lepidium meyenii Walpers polysaccharide and its cationic derivative ,re-educat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for synergistic tumor immunotherapy,Carbohydrate Polymers 250 (2020) 116904
25、Chengxiao Wang a,b , Luoyao Zheng a,b , Shengnan Liua,b , Xiaoxi Guo a , Yuan Qu a,b , Mingju Gao c, Xiuming Cui a,b,⁎, Ye Yang a,b,⁎,A novel acidic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residue of Panax notoginseng and its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n alcoholic liver damage in mi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149 (2020) 1084–1097
26、Shengnan Liu a,b,1 , Ye Yang a,b,1 , Yuan Qu a,b , Xiaoxi Guo a , Xiaoyan Yang a,b, Xiuming Cui a,b,⁎, Chengxiao Wang a,b,⁎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olysaccharide from Panax notoginseng residue and its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n 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161 (2020) 797–809
27、Shah T, Zhao Q, Pu L, Li X, Liu DQ, Cui XM. A β-1,3-glucanase gene from Panax notoginseng confers resistance in tobacco to Fusarium solani.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20, 143: 111947.
28、Chengxiao Wang a,b , Shengnan Liu a,b , Junwei Xu a , Mingju Gao c , Yuan Qu a,b , Yuan Liu a,b , Ye Yang a,b,* , Xiuming Cui a,b,*,Dissolvable microneedles based on Panax notoginseng polysaccharide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and skin dendritic cell activation,Carbohydrate Polymers 268 (2021) 118211
29、Taif Shaha,, Zahir Shah, Zulqarnain Baloch,*, Xiuming Cui,** The role of microbiota in respiratory health and diseases, particularly in tuberculosis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143(2021):112106
30、Qian Yang a , Jianbin Li a , Wenna Ma a , Siqi Zhang a , Suying Hou a , Zirui Wang a , Xiaolei Li b , Wei Gao c , Zed Rengel d,e , Qi Chen a,* , Xiuming Cui,** Melatonin increases leaf disease resistance and saponin biosynthesis in Panax notogiseng,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6 June 2021
31、Mingfang Chen ,1 Zhongping Chen,1 Xiuming Cui, Yongxia Zhang,1 and Sen Wang, Research on Taproots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n Panaxnotoginseng Quality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 Volume 2021, Article ID 8292535, 12 pages,
32、Qian Yang,1,2 Zhongping Peng,1 Wenna Ma,1 Siqi Zhang,1 Suyin Hou,1 Jian Wei,1 Shuwei Dong,1 Xuya Yu,1 Yuzhu Song,1 Wei Gao,3 Zed Rengel , 4,5 Luqi Huang , 6,† Xiuming Cui1,2,† and Qi ChenMelatonin functions in priming of stomatal immunity in Panax notoginseng and Arabidopsis thaliana,PLANT PHYSIOLOGY 2021: 187: 2837–2851
33、Pengfei Liu a,1 , Zhengqiang Jin a,1 , Chunyan Dai a , Lanping Guo b , Xiuming Cui a,* , Ye Yang a,*,Potassium enhances cadmium resistance ability of Panax notoginseng by brassinolide signaling pathway-regulated cell wall pectin metabolism,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27 (2021) 112906
34、Shah T hah T, Baloch Z, Z, Cui X*, Xia X*.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mpacts of Antibiotics Therapy,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and Diseases. Int J Mol Sci. 2021, 22(12):6597.
35、Taif Shah1,2 · Diqiu Liu1,2 · Xiuming Cui*1,2,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putative pathogenesis genes in Alternaria panax during infecting Panax notoginseng leaves,Genes & Genomics,,2022,(5) Online ISSN 2092-9293
36、Mu-Yao Yu1†, Zhong-Yi Hua1†, Pei-Ran Liao2 , Han Zheng1 , Yan Jin1 , Hua-Sheng Peng1, Xiu-Ming Cui 3*, Lu-Qi Huang1* and Yuan Yuan1*,Increasing Expression of PnGAP and PnEXPA4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Enlargement of Panax notoginseng Root Size From Qing Dynasty to Cultivation Era.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May 2022 | Volume 13 |
37、Qian Yang, Jianbin Li, Jialing Sun, Xiuming Cui*,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 and proteomic analyses to determine the lignin synthesis pathway involved in the fungal stress response in Panax notoginseng,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119 (2022) 101814。
38、Lifang Yang1 , Hanye Wang1 , Panpan Wang1 , Mingju Gao2 , Luqi Huang3 , Xiuming Cui*and Yuan Liu*De novo and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explain morphological diferences in Panax notoginseng taproots,BMC Genomics (2022) 23:86
39、Panpan Wang1 , Lifang Yang1 , Jialing Sun1 , Ye Yang, Yuan Qu, Chengxiao Wang, Diqiu Liu, Luqi Huang5 , Xiuming Cui1, * and Yuan Liu1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hizosphere Soil and Root Endophyt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Root Rot of Panax notoginseng,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January 2022 | Volume 12。
40、Suyun Xiao1,2 · Liyun Wang1,2 · Wei Han3 · Liyun Gu3 · Xiuming Cui1,2* · Chengxiao Wang1,2,Novel Deep Eutectic Solvent–Hydrogel Systems for Synergistic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Chinese Herb Medicine and Local Treatment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22(3)
代表性中文論文:
[1]陳勤,雷君,劉迪秋,崔秀明,葛鋒.人參屬三萜皂苷骨架修飾的研究進展[J/OL].中藥材,2020(11);2831-2837,2021
[2]江敏,姜森,曲媛,崔秀明,劉迪秋,葛鋒.RNAi介導珠子參PjCAS基因沉默對皂苷合成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20,40(11):1816-1823.
[3]李瑞婷,郭從亮,崔秀明,向巧,鄒玉林,曲媛,楊曉艷.炭角菌屬內生菌對三七總皂苷的生物轉化研究[J/OL].中藥材,2020(09):2155-2158
[4]姜利,于怡琳,江敏,崔秀明,劉迪秋,葛鋒.三七PnbHLH轉錄因子過表達與PnCAS RNAi協同作用對皂苷合成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21,46(01):94-102.
[5]向巧,崔秀明,鄒玉林,郭敏,梁應忠,劉吉開,楊曉艷.白黃小薄孔菌發酵液化學成分研究[J/OL].中藥材,2020(08):1896-1898
[6]李瑞婷,婁燈吉,姚星宇,向巧,鄒玉林,崔秀明,楊曉艷.HPLC法同時測定8種三七樣品中5種皂苷成分的含量[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6):184-187.
[7]金正強,代春艷,崔秀明,高明菊,楊曉艷,王承瀟,曲媛,楊野.不同產地三七地下部營養成分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5(06):111-118.
[8]劉勝男,王承瀟,楊野,楊曉艷,韓偉,崔秀明.三七真空冷凍干燥工藝優化及對活性成分影響的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6(04):517-525.
[9]孫兆帥,楊野,崔秀明,官會林,邱麗莎.三七及種植土壤重金屬含量特征與人體健康風險評價[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2(04):750-759.
[10]汪盼盼,楊野,劉迪秋,崔秀明,劉源.宏基因組學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通報,2020,36(12):146-154.
[11] 鄒玉林,崔秀明,向巧,郭敏,梁應忠,曲媛,楊曉艷. 醬頭抗胃潰瘍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50(05):561-567
[12]李寧,高小惠,王子幼,龔云麒,劉軍鋒,楊兆祥,崔秀明,王崢濤.三七HPLC指紋圖譜及5種成分測定[J].中成藥,2020,42(05):1232-1237.
[13]黨 玥,田夢媛,王承瀟,曲 媛,崔秀明*,楊 野*,辣木葉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潤腸通便的作用及機制研究,中草藥 2021, 52(14)4241-4247
[14]文增葉,李定華,代夢瑤,楊野,楊啟良,崔秀明,年洪娟.尖孢鐮刀菌全基因組測序及其致病相關基因分析[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20,39(03):1105-1112.
[15]李欣,崔秀明,劉迪秋,孫恬,郭愛玲,陳軍.三七根中茄腐鐮刀菌的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J].中草藥,2020,51(05):1302-1307.
[16]孫嘉苓,韓巖,崔秀明,劉源.三七葉綠體分子標記的開發與應用研究[J].中國中藥雜,2020,45(06):1342-1349.
[17]羅才琴、肖素蕓、呂冬、曲媛、崔秀明*、段嫏環.三烏膠丸HPLC指紋圖譜及多指標成分定量分析研究,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44(01):150-159
[18] 肖素蕓、羅才琴、呂冬、王承瀟、崔秀明.* 三烏膠提取物水凝膠的制備及其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作用研究,中草藥. 2022,53(13):3923-3939
[19]李欣,崔秀明,劉迪秋,孫恬,郭愛玲,陳軍.三七根腐病菌尖孢鐮刀菌的Real-time PCR檢測方法[J].華北農學報,2019,34(S1):324-330.
[20]文增葉,李定華,代夢瑤,楊野,崔秀明,楊啟良,年洪娟.三七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鐮刀菌的生物學特性分析[J].中藥材,2019,42(09):1978-1984.
[21]郭婷婷,朱峻霄,楊野,崔秀明,王承瀟.白及多糖作為納米藥物遞送系統的分子設計及其應用進展[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9,50(09):958-967.
[22]黃紹軍,杜萍,楊俊,孫卉,朱艷琴,孫曉東,邱麗莎,崔秀明,楊野.固相萃取-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檢測麗江瑪咖中41種有機氯和菊酯類農藥殘留[J].食品科學,2020,41(16):307-313.
[23]王峰,呂藝,劉洋,趙婭,肖瑤,王麟猛,崔秀明,林連兵.氯化苦土壤消毒對三七種植后細菌群落多樣性及烤煙輪作的影響[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4(04):90-96.
[24]李宏偉,郭富貴,劉洋,石富云,董志祥,張棋麟,林連兵,崔秀明,袁明龍.三七病蟲害研究現狀與展望[J].草業科學,2019,36(05):1415-1427.
[25]徐磊,王禮中,崔秀明,楊野,王承瀟.白芨真空冷凍干燥特性研究及其質量評價[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9,50(03):325-331.
[26]滿金輝,王承瀟,崔秀明,楊野,高明菊.三七配方顆粒新型制備工藝研究及表征[J].中藥材,2019,42(02):375-379.
[27]陸春美,崔秀明.基于代謝組學技術的中藥質量控制和毒性評價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9,26(01):141-144.
[28] 張澤君,崔秀明,陳麗娟,胡玉飄,張一鳴,熊吟.一測多評法在含皂苷類成分中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9,25(08):210-218.
[29]葛進,張公信,余顯倫,崔秀明,劉大會,邱麗莎,楊野.熱浸提取和超聲波提取對昭通天麻的天麻素和對羥基苯甲醇提取效率的影響[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3(05):77-83.
[30]劉慧穎,王承瀟,楊野,楊曉艷,崔秀明,曲媛.微波輔助降解三七莖葉總皂苷生成人參皂苷Rg_5的工藝研究[J].中草藥,2018,49(14):3245-3251.
[31]徐磊,熊吟,崔秀明,楊野,曲媛,王承瀟.真空冷凍干燥工藝中天麻干燥特性和活性成分的變化規律研究及其質量評價[J].中藥材,2018,41(07):1678-1683.
[32]歐小宏,劉迪秋,王麟猛,楊野,崔秀明.土壤熏蒸處理對連作三七生長發育及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J].中國現代中藥,2018,20(07):842-849.
[33]胡玉飄,崔秀明,張澤君,陳麗娟,于未博,熊吟.失效模式分析和星點設計-效應面法優化熟三七皂苷類成分純化工藝[J].中草藥,2018,49(13):3009-3016.
[34]關瑞攀,白智偉,王倩,唐筆鋒,崔秀明,劉迪秋.三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功能分析[J].華北農學報,2018,33(02):65-71.
[35]滿金輝,崔秀明,林亞蒙,楊野,高明菊,王承瀟.三七提取物的制備工藝對其抗凝血生物效價的影響[J].中藥材,2018,41(04):934-937.
[36]朱峻霄,林亞蒙,楊野,曲媛,楊曉艷,崔秀明,王承瀟.白及多糖在生物醫藥材料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藥材,2018,41(04):1011-1014.
[37]]崔秀明,黃璐琦.依靠科技進步 促進三七產業創新發展[J].中國現代中藥,2018,20(03):247-252.
[38]徐磊,崔秀明,熊吟,楊野,曲媛,王承瀟.層次分析法多指標評價優選檸檬真空干燥工藝[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07):13-17.
[39]白智偉,普麗梅,唐筆鋒,王倩,崔秀明,劉迪秋.三七幾丁質酶基因PnCHI1的功能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8,43(09):1832-1837.
[40]吳鳳云,崔秀明,楊野,官會林.不同施肥處理調節土壤pH值對三七發病率及其生長的影響[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9(05):908-914.
[41]葛進,魏瓊,曲媛,王承瀟,劉迪秋,崔秀明,楊野.三七種子質量分級研究[J].中藥材,2017,40(07):1516-1520.
[42]王國東,李金晶,白智偉,關瑞攀,楊野,曲媛,崔秀明,劉迪秋.三七NAC轉錄因子基因PnNAC1的克隆及表達特性分析[J].華北農學報,2017,32(04):91-97.
[43]田蕊,張兆國,程一啟,崔秀明.三七種苗的物理機械特性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7,58(08):1379-1382
[44]陸春美,崔秀明,王承蕭,張郴,劉濤.清真屠宰工藝對牛肉品質的影響機制研究[J].食品科技,2017,42(07):113-117
[45]楊丹,包燚,陳麗梅,崔秀明,李昆志.三七病程相關蛋白PR10-2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功能初步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7,42(16):3106-3111.
[46]姚星宇,牛婉蓉,崔秀明,劉陽,楊曉艷,劉吉開.灰褐紋口蘑發酵液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藥材,2017,40(06):1322-1325.
[47]陸春美,崔秀明,王承蕭,普樂紅,陳云梅.清真加工工藝對牛肉品質的影響研究[J].食品科技,2017,42(05):119-123.
[48]葛進,張磊,劉大會,崔秀明,代超,楊野.產地、商品級別和干燥工藝對天麻品質影響研究[J].中藥材,2017,40(03):637-640.
[49]張興盈,林亞蒙,曲媛,崔秀明,王承瀟.氨基酸酯類離子液體的經皮促滲活性考察[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7,48(04):536-542.
[50]楊光,崔秀明,陳敏,黃璐琦,曲媛,闕靈.三七莖葉、三七花新食品原料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7,52(07):543-547.
[51]李子唯,崔秀明,張磊,寸玉花,曲媛,劉迪秋,楊野.三七晾曬干燥過程生理生化變化研究[J].中藥材,2017,40(02):328-333.
[52]王斯韜,朱峻霄,崔秀明,林亞蒙,楊野,曲媛,王承瀟,楊曉艷.白及多糖外用水凝膠的制備與評價[J].中草藥,2017,48(05):888-893.
[53]張興盈,辛延蓉,蔡良輝,林亞蒙,楊野,魯惠珍,崔秀明,劉藝,王承瀟,曲媛.云當歸干燥特性及動力學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05):102-106+178.
[54]譚勇,崔尹贍,季秀玲,魏云林,崔秀明.三七連作的根際、根內微生物變化與生態學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7,48(02):391-399.
[55]陳瑞,李金晶,關瑞攀,楊野,葛鋒,崔秀明,劉迪秋.三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達分析[J].中草藥,2016,47(24):4420-4427.
[56]譚勇,崔尹贍,季秀玲,李曉然,崔秀明,魏云林.三七種植前后土壤細菌群落結構與多樣性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06):92-99.
[57]劉慧穎,崔秀明,劉迪秋,楊野,王承瀟,楊曉艷,曲媛.顯齒蛇葡萄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27):135-138.
[58]吳鳳云,邱麗莎,崔秀明,張朝玉,彭剛,王承瀟,官會林,楊野.白及品質特征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36(21):1838-1844.
[59]廖沛然,崔秀明,楊野,曲媛,王承瀟,楊曉艷,熊吟.不同水分條件對三七種子后熟與萌發的生理影響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12):2194-2200.
[60]許振寧,普麗梅,曲媛,楊野,白志偉,關瑞攀,張琦,崔秀明,劉迪秋.三七幾丁質酶基因PnCHI1的克隆及表達特性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11):2036-2043.
[61]郭從亮,楊曉艷,陳子明,武雙,王承瀟,黃璐琦,崔秀明.一株植物內生菌Coniochaeta sp.對三七總皂苷中人參皂苷Rb_1的特異性轉化含量測定[J].中藥材,2016,39(05):1075-1078.
[62]崔秀明,王琪,葉佳蓉.師范生的農村就業意向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05):9-11.
[63]李琳,崔秀明,王承瀟,趙愛,趙婭麗,張秀.活性超微三七粉質量特征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6,31(02):232-238.
[64]劉大會,徐娜,郭蘭萍,金艷,崔秀明,楊野,朱新焰,詹志來,黃璐琦.三七藥材質量特征和商品規格等級標準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05):776-785.
[65]葛進,劉大會,崔秀明,代超,楊野.昭通產烏天麻的變溫干燥工藝研究[J].中草藥,2015,46(24):3675-3681.
[66]張定,王懷基,崔秀明,楊曉艷,王承瀟.咪唑類離子液體的經皮促滲活性考察[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5,46(12):1317-1322.
[67]葛進,劉大會,魯惠珍,崔秀明,代超,李晨,楊野.蒸制斷生后真空冷凍干燥對天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36(03):180-186.
[68]曾燕,郭蘭萍,王繼永,崔秀明,楊光,王永炎,黃璐琦.叢枝菌根侵染強度與二年生三七生物量和藥效成分含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15,17(12):1253-1257.
[69]武雙,崔秀明,郭從亮,王承瀟,楊野,曲媛,楊曉艷.不同蒸制法對三七主根中皂苷的影響[J].中草藥,2015,46(22):3352-3356.
[70]楊莉,朱艷,崔秀明,馬妮,朱琳,萬睿璇.三七植株殘體降解物對小麥根系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5,28(05):1961-1964.
[71]劉英,曲媛,崔秀明.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三七地上部分維生素含量[J].食品工業科技,2015,36(22):49-53.
[72]武雙,郭從亮,崔秀明,王承瀟,曲媛,楊野,楊曉艷.炮制前處理對三七中三七皂苷含量的影響[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24):2208-2212.
[73]李琳,王承瀟,曲媛,崔秀明.反相離子對色譜法測定三七中三七素含量[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20):4026-4030.
[85]李琳,楊曉艷,楊野,崔秀明,王承瀟.三七素體外經皮滲透特性研究[J].中草藥,2015,46(17):2563-2567.
[86]武雙,郭從亮,崔秀明,楊曉艷.HPLC法同時測定生三七和蒸制三七中10種皂苷類成分的含量[J].中藥材,2015,38(08):1622-1625.
[74]韓青,陳瑞,楊野,崔秀明,葛鋒,劉迪秋.植物富含脯氨酸蛋白的研究進展[J].植物生理學報,2015,51(08):1179-1184.
[75]李子唯,楊野,崔秀明,廖沛然,葛進,王承瀟,楊曉艷,劉大會.三七對鎘脅迫的生理響應及富集特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5):2903-2908.
[76]廖沛然,崔秀明,楊野,李子唯,葛進,王承瀟,楊曉艷,劉大會.三七幼苗對聚乙二醇(PEG 6000)模擬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5):2909-2914.
[77]廖沛然,崔秀明,藍磊,陳衛東,王承瀟,楊曉艷,劉大會,楊野.立體栽培模式下三七種植土壤微生物、酶活特征及對農藝性狀影響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5):2915-2920.
[78]王堯龍,崔秀明,藍磊,陳衛東,李瑞博,王承瀟,楊曉艷,劉大會,楊野.立體栽培三七的光溫效應及對光合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5):2921-2929.
[79]黃春梅,崔秀明,藍磊,陳衛東,王承瀟,楊曉艷,劉大會,楊野.立體栽培模式對三七產質量影響及其栽培土壤氮磷鉀養分變化特征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5):2930-2936.
[80]林亞蒙,王巧蘭,王承瀟,崔秀明,趙竹青,楊野.鋁脅迫誘導的植物有機酸分泌研究進展[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5,30(04):634-641.
[81]劉英,崔秀明,楊野,楊曉艷,曲媛.不同產地三七莖葉的質量評價[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5,46(07):701-703.
[82]李琳,王承瀟,崔秀明,楊曉艷,楊野,曲媛.嵌段共聚物結構特征對HMPSA黏附性的影響[J].中國膠粘劑,2015,24(06):6-11.
[83]劉英,曲媛,王承瀟,楊野,崔秀明.不同產地不同部位三七中總黃酮的含量測定[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5):54-55+58.
[84]武雙,崔秀明,郭從亮,楊野,楊曉艷.三七“生打熟補”物質基礎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08):50-53.
[85]張定,王承瀟,楊曉艷,崔秀明.促滲劑對三七中人參皂苷Rh_1體外透皮的影響[J].中成藥,2015,37(03):511-517.
[86]楊晶晶,劉英,王承瀟,崔秀明,曲媛.三七皂苷R_1的現代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05):463-467.
[87]李琳,王承瀟,崔秀明.活性三七藥材質量特征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35);12457-12460+12471.
[88]陸春美,崔秀明,王承瀟.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技術在肉類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15,36(10):374-378+382.
[89]楊晶晶,曲媛,楊曉艷,楊野,崔秀明.三七莖葉中γ-氨基丁酸提取工藝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6(06):907-911.
[90]張定,王承瀟,韓偉,楊曉艷,曲媛,崔秀明,楊野.咪唑類離子液體對三七中痕量成分人參皂苷Rh_1的體外經皮促滲作用研究[J].中草藥,2014,45(20):2917-2923.
[91]郭從亮,崔秀明,楊曉艷,武雙.人參皂苷生物轉化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20):3899-3904.
[92]劉英,曲媛,崔秀明,朱琳,朱艷,馮光泉.文山、紅河三七花皂苷含量的比較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6(05):734-739.
[93]張定,王承瀟,李琳,崔秀明,曲媛,楊野.離子液體在制藥領域的研究進展和應用前景[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16):1399-1403.
[94]李琳,王承瀟,崔秀明,趙愛.活性三七飲片指紋圖譜研究及單體皂苷含量測定[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6(04):551-556.
[95]楊晶晶,劉英,曲媛,崔秀明,黃璐琦,郭蘭萍.不同方法測定三七花、莖葉中維生素C含量[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24):53-56.
[96]王承瀟,崔秀明,韓偉,曲媛,楊野.熱熔壓敏膠載藥基質中的藥物透皮性能[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0(03):279-285.
[97]李瑞博,申業,文國松,馮光泉,曲媛,崔秀明,黃璐琦.三七及屏邊三七病程相關基因克隆的新策略[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4,33(03):624-632.
[98]楊晶晶,曲媛,崔秀明.三七地上部分中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含量測定[J].特產研究,2014,36(02):63-66.
[99]曲媛,王承瀟,崔秀明.人參皂苷Rh_4對小鼠移植性腫瘤的抑制作用[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4,26(05):782-786.
[100]錢韻旭,楊悅,趙偉,崔秀明,畢開順.實證分析藥農施用農藥量變化的影響因素[J].中藥材,2014,37(02):195-198.
[101]劉大會,王麗,崔秀明,郭蘭萍,金航,朱新焰,楊野.三七不同間隔年限種植土壤氮、磷、鉀含量動態變化規律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04):572-579.
[102]楊野,王麗,郭蘭萍,崔秀明,金航,朱新焰,劉大會.三七不同間隔年限種植土壤中、微量元素動態變化規律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04):580-587.
[103]朱琳,馬妮,崔秀明,朱艷,周家明,郭蘭萍,黃璐琦.種植三七土壤及植株殘體揮發性成分分析[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4,28(01):3-5.
[104]曲媛,劉英,黃璐琦,郭蘭萍,崔秀明.三七地上部分營養成分分析與評價[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04):601-605.
[105]楊晶晶,劉英,崔秀明,曲媛,黃璐琦.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三七地上部分γ-氨基丁酸的含量[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04):606-609.
[106]崔秀明,黃璐琦,郭蘭萍,劉大會.中國三七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04):553-557.
[107]李瑞博,崔秀明,劉玉忠,吳志剛,林淑芳,申業,黃璐琦.三七病程相關蛋白1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J].藥學學報,2014,49(01):124-130.
[108]劉莉,趙安潔,楊雁,金航,崔秀明,歐小宏,劉大會.三七不同間隔年限種植土壤的理化性狀比較分析[J].西南農業學報,2013,26(05):1946-1952.
[109]錢韻旭,楊悅,趙偉,崔秀明,畢開順.藥農使用綠色農藥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產區的調查[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20):3453-3457.
[110]楊晶晶,曲媛,崔秀明.γ-氨基丁酸的制備方法與含量測定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03):351-356.
[111]朱艷,楊莉,崔秀明,孫玉群,郭蘭萍,黃璐琦.三七植株殘體降解物對三七種子發芽的影響[J].特產研究,2013,35(02):40-42.
[112]趙愛,馬妮,崔秀明,高明菊.三七花苷膠囊改善睡眠功能實驗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3,27(03):25-27.
[113]楊莉,崔秀明,孫玉琴,韋美麗,黃天衛.三七花粉流的初步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2,26(06):11-14.
[114]孫玉琴,馮光泉,崔秀明,張文斌,朱艷,馬妮.有機商品三七生產標準操作規程[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2,26(04):12-14.
[114]歐小宏,金航,郭蘭萍,崔秀明,肖焱波,劉大會,黃璐琦.平衡施肥及土壤改良劑對連作條件下三七生長與產量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13):1905-1911.
[116]韋美麗,楊莉,黃天衛,楊建忠,崔秀明,孫玉琴.不同輪作年限對三七葉片生理指標的影響[J].特產研究,2012,34(02):36-39.
[117]李瑞博,尋路路,趙宏光,崔秀明.三七化感作用研究進展[J].文山學院學報,2012,25(03):4-7.
[118]夏鵬國,崔秀明,韋美膛,劉峰華,梁宗鎖.三七的生物學特性研究進展[J].中藥材,2012,35(05):831-835.
[119]高明菊,趙愛,朱琳,崔秀明.三七莖葉新資源食品的研究開發[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2,26(03):34-35.
[120]孫玉琴,崔秀明,馮光泉,劉云芝,馬妮,曾鴻超.有機三七種苗生產標準操作規程[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2,26(03):15-17.
[121]高明菊,趙愛,馬妮,崔秀明.三七總皂苷軟膠囊輔助降大鼠血脂的實驗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2012,27(02):146-147.
[122]馮光泉,孫玉琴,崔秀明,張文斌,朱艷,劉云芝.有機三七基地選址標準操作規程[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2,26(02):4-6.
[123]趙愛,高明菊,曾鴻超,崔秀明.三七葉苷軟膠囊改善睡眠功能試驗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2,26(02):34-36.
[124]朱琳,周家明,趙愛,高明菊,崔秀明.七丹膠囊的成型工藝設計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2,26(01):50-52.
[125]周家明,張文斌,楊建忠,崔秀明,曾鴻超,朱琳.三七根際土壤化感物質的初步分離鑒定[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2,26(01):14-16.
[126]崔秀明,汪之和,施文正.南極磷蝦粗蝦油提取工藝優化[J].食品科學,2011,32(24):126-129.
[140]歐小宏,金航,郭蘭萍,楊雁,崔秀明,肖焱波,劉大會.三七營養生理與施肥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19):2620-2624.
[127]周家明,高明菊,趙愛,馬妮,崔秀明,朱琳.從鮮三七根莖中提取三七總皂苷的工藝研究[J].中國產業,2011(05):55-56.
[128]朱琳,周家明,崔秀明,曾江,曾鴻超.從丹參中提取丹參總酚酸的工藝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1,25(03):51-53.
[129]周家明,高明菊,趙愛,馬妮,崔秀明,朱琳.鮮三七根莖中提取三七總皂苷的純化及脫色工藝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14):2+4.
[130]張金渝,楊維澤,崔秀明,金航,虞泓,陳中堅,沈濤,楊濤.三七栽培居群遺傳多樣性的EST-SSR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1,12(02):249-254.
[131]楊維澤,金航,崔秀明,沈濤,楊美權,張金渝.三種人參屬植物的EST-SSR信息分析及其在三七中的應用[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1,30(01):62-71.
[132]張金渝,楊維澤,崔秀明,虞泓,金航,陳中堅,沈濤.EST-SSR標記對三七選育品系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02):97-101.
[133]高明菊,王強,蔣潔云,崔秀明.七丹膠囊對CCl_4致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華西藥學雜志,2010,25(06):688-690.
[134]張子龍,王文全,楊建忠,崔秀明.三七連作土壤對其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土壤,2010,42(06):1009-1014.
[135]肖慧,崔秀明.三七種內同工酶遺傳多樣性分析[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06):16-18.
[136]安娜,朱艷,崔秀明,段承俐,蕭鳳回.三七種子后熟期生理生化的動態研究 Ⅲ.不同貯藏條件下種子酶活性分析[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05):1477-1480.
[137]孫玉琴,楊莉,韋美麗,黃天衛,李杰,崔秀明.三七化感作用機理的初步研究[J].中藥材,2010,33(10):1536-1537.
[138]周家明,葉祖光,崔秀明,曾江,趙愛,朱琳.三七皂苷R_1、R_2和人參皂苷Rb_1藥效學研究[J].中成藥,2010,32(09):1494-1497.
[139]馬妮,周家明,曾江,高明菊,朱琳,唐長國,崔秀明.三七R膠囊質量標準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05):62-64.
[140]安娜,崔秀明,黃璐琦,段承俐,蕭鳳回.三七種子后熟期的生理生化動態研究Ⅱ.代謝物質含量變化分析[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04):1090-1093.
[141]張子龍,王文全,王勇,楊建忠,崔秀明.連作對三七種子萌發及種苗生長的影響[J].生態學雜志,2010,29(08):1493-1497.
[142]方艷,金航,崔秀明,劉大會.文山三七地膜覆蓋栽培關鍵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0(04):43-45.
[143]高明菊,崔秀明,趙愛,柯金虎,馬妮.腸衛士植物膠囊安全性毒理學評價[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04):34-36.
[144]崔秀明,安娜,黃璐琦,段承俐,蕭鳳回.三七種子后熟期的生理生化動態研究 Ⅰ.不同貯存條件對種子活力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03):704-706.
[145]楊建忠,崔秀明,陳昱君,王勇,劉云芝,武忠翠.連作地土壤處理對三七根腐病的控制效果[J].特產研究,2010,32(02):37-39.
[146]周家明,趙愛,曾鴻超,張文斌,高明菊,崔秀明.文山州三七加工企業調查分析[J].特產研究,2010,32(02):74-77.
[147]官會林,楊建忠,陳煜君,崔秀明,王勇,張云峰.三七設施栽培根際微生物菌群變化及其與三七根腐病的相關性研究[J].土壤,2010,42(03):378-384.
[148]孫玉琴,陳中堅,黃天衛,崔秀明,王朝梁.三七不同變異類型中皂苷的差異研究[J].中草藥,2010,41(06):993-996.
[149]高明菊,王強,張勤,崔秀明.七丹膠囊中4個成分的HPLC分析[J].中成藥,2010,32(05):782-786.
[150]朱艷,安娜,崔秀明,段承莉,蕭風回.三七種子貯藏習性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03):14-15.
[151]趙愛,周家明,王強,高明菊,崔秀明.七丹膠囊急性毒性試驗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03):37-38.
[152]宋建平,崔秀明,曾江,陳紀軍,張學梅,馬云寶.三七種子脂溶性化學成分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03):565-567.
[153]韋美麗,孫玉琴,黃天衛,崔秀明,陳中堅,王炳艷.化感物質對三七生長的影響[J].特產研究,2010,32(01):32-34.
[154]周家明,馬妮,曾鴻超,張文斌,曾江,崔秀明.從三七根、莖中快速批量分離提取三七皂苷R_1、R_2及人參皂苷Rg_1有效部位群的方法[J].特產研究,2010,32(01):43-45.
[155]陳中堅,黃天衛,孫玉琴,崔秀明,周世良,韋美麗.屏邊三七結實特性和種子后熟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06):673-675.
[156]馬妮,崔秀明,趙愛,柯金虎,高明菊.腸衛士植物膠囊通便功能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02):43-44.
[157]馬妮,曾江,何元凱,周家明,崔秀明.血塞通顆粒質量標準研究[J].中成藥,2009,31(12):1874-1877.
[158]張金渝,肖慧,金航,崔秀明.三七栽培居群間表型變異式樣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24):3295-3298.
[159]丁艷霞,謝欣梅,崔秀明.不同方法提取草果揮發油的化學成分[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28(04):284-287.
[160]趙英永,崔秀明,張文斌,周家明,程顯隆,張萍,孫文基,林瑞超.豬苓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9,32(11):1785-1787.
[161]韋美麗,崔秀明,陳中堅,孫玉琴,黃天衛,王炳艷,李杰.容大豐等新型肥料對三七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09(21):66-67.
[162]趙英永,程顯隆,張萍,張文斌,周家明,崔秀明,孫文基,林瑞超.HPLC法測定豬苓中麥角甾酮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9,29(09):1579-1581.
[163]周家明,崔秀明,曾鴻超,楊建忠,馬妮,張文斌,朱琳.三七根系分泌物的化學成分研究[J].特產研究,2009,31(03):37-39.
[164]楊莉,崔秀明.三七開花期間幾種生理指標變化[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24(05):684-689.
[165]周家明,崔秀明,張文斌,曾鴻超,馬妮.三七莖葉和花的食用考證[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9,23(05):39-40.
[166]楊莉,崔秀明.三七傳粉生物學特性研究進展[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9,23(04):72-75.
[167]馬妮,張紫佳,曾江,周家明,崔秀明.三七中皂苷類成分TLC指紋圖譜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9,23(04):50-51.
[168]何瓊,崔秀明,孫玉琴.屏邊三七果實發育的生理生化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9,23(04):13-15.
[169]周家明,崔秀明,曾鴻超,張文斌.三七莖葉的綜合開發利用[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9,23(03):32-34.
[170]高明菊,崔秀明,曾江,馬妮,趙愛,李建明.三七花的研究進展[J].人參研究,2009,21(02):5-7.
[171]金航,崔秀明,陳中堅,朱艷,高宏光,李晚誼,張金渝,劉大會.三七栽培土壤地質背景分區特征[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S1):440-445.
[172]游佩進,王文全,張媛,張子龍,龐玉新,崔秀明.三七根區土壤提取物對三七幼苗的化感作用[J].西南農業學報,2009,22(02):308-310.
[173]孫玉琴,周世良,陳中堅,韋美麗,黃天衛,崔秀明.三七花粉活力和柱頭可授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07):913-915.
[174]白長財,柴興云,王海龍,崔秀明,李萍,屠鵬飛.利用電霧式檢測器建立三七藥材液相色譜指紋圖譜[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9,40(01):54-58.
[175]高明菊,崔秀明,馬妮,孫矩宏,劉云芝,曾江.活力膠囊提高缺氧耐受力試驗研究[J].中藥材,2009,32(02):275-277.
[176]游佩進,王文全,張媛,張紅瑞,龐玉新,崔秀明.三七連作土壤對三七、萵苣的化感作用[J].西北農業學報,2009,18(01):139-142.
[177]孫玉琴,陳中堅,李國才,楊聲超,韋美麗,崔秀明.化感物對三七病原菌生長影響的初步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8,22(06):19-21.
[178]趙昶靈,崔秀明,盧其能.pH對三七塊根花色苷顏色呈現和降解的效應(英文)[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06):765-774.
[179]周家明,崔秀明,曾江,陳紀軍,趙愛.三七根莖的微量成分研究[J].中成藥,2008(10):1509-1511.
[180]王炳艷,肖慧,朱艷,陳中堅,崔秀明.人參屬三種植物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J].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3):102-105.
[181]孫玉琴,韋美麗,陳中堅,柯金虎,黃天衛,王炳艷,崔秀明.化感物質對三七種子發芽影響的初步研究[J].特產研究,2008(03):44-46.
[182]趙宗江,張學凱,張新雪,崔秀明,楊美娟.Rg1、Rb1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組織VEGF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08(09):1263-1264+1267.
[183]周家明,崔秀明,曾江,曾鴻超,張文斌.三七種子脂溶性化學成分的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8(04):8-10.
[184]丁艷霞,杜麗敏,郭中獻,崔秀明.氣相色譜法測定草果揮發油中桉油精、(反)2-十二烯醛的含量[J].中成藥,2008(07):1030-1032.
[185]張學凱,趙宗江,崔秀明,張新雪,楊美娟.Rg1、Rb1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臟保護作用及其對腎組織MCP-1 mRNA與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8(07):578-581.
[186]楊佩文,崔秀明,董麗英,金莉,陳昱君,劉樹芳,劉云芝,李家瑞,馮光泉.云南三七主產區根結線蟲病病原線蟲種類鑒定及分布[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04):479-482.
[204]孫玉琴,陳中堅,韋美麗,黃天衛,柯金虎,崔秀明.阿魏酸對三七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特產研究,2008(02):39-41.
[187]趙宗江,張學凱,張新雪,崔秀明,楊美娟.Rg1、Rb1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臟保護作用及其對腎組織TGF-β_1 mRNA與蛋白表達的影響[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06):373-377+433.
[188]張新雪,張學凱,趙宗江,崔秀明,楊美娟.Rg1、Rb1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結締組織生長因子的影響[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03):230-233.
[189楊永建,崔秀明,楊濤,蕭鳳回.文山三七規范化種植及其發展對策[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03);402-406.
[190]馮光泉,董麗英,陳昱君,尚慧,劉云芝,李家瑞,楊建忠,崔秀明,楊佩文.三七病原根結線蟲的分子鑒定[J].西南農業學報,2008(01):100-102.
[191]肖慧,金航,張金渝,蕭鳳回,段承俐,崔秀明.三七表型多樣性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8(01):147-151.
[192]楊佩文,馮光泉,董麗英,陳昱君,劉樹芳,劉云芝,李家瑞,崔秀明.三七病原根結線蟲核糖體基因ITS區段的克隆測序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8(01):107-111.
[193]崔秀明,高明菊,王強,周家明,孫玉琴.不同劑型三七飲片的“活血”作用比較[J].中藥材,2007(12);1571-1573.
[194]周家明,崔秀明,曾江,朱琳,趙愛.三七各部位單體皂苷成分研究進展與活性利用探討[J].中藥材,2007(12):1615-1618.
[195]曾江,崔秀明,周家明,江志勇,張雪梅,陳紀軍.三七根莖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藥材,2007(11):1388-1391.
[196]高明菊,崔秀明,王強,周家明,柯金虎.三七飲片的抗炎和鎮痛作用比較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7(05):24-26.
[197]楊建忠,崔秀明,朱艷.文山三七產業發展的技術貢獻率分析[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7(03):3-7.
[216]趙英永,崔秀明,戴云,苗華,張文斌,周家明.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草烏類藥用植物活性成分含量[J].中國藥學雜志,2007(11):815-818.
[198]宋建平,曾江,崔秀明,戴云,江志勇,張雪梅,周家明,馬云保,陳紀軍.三七根莖的化學成分研究(Ⅱ)[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3):287-290+296.
[199]趙英永,戴云,崔秀明,苗華.草烏中揮發油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成藥,2007(04):588-590.
[200]施莉屏,廖鶴齡,朱艷,崔秀明.文山州三七企業科技自主創新調查報告[J].云南科技管理,2007(02):81-84.
[201]周家明,張文斌,崔秀明,曾江,馬妮.不同三七飲片中六六六、滴滴涕農藥殘留量的分析[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7(01):10-12.
[202]周家明,曾江,崔秀明,陳紀軍,張雪梅,江志勇.三七根莖的化學成分研究Ⅰ[J].中國中藥雜志,2007(04):349-350.
[203]高翊,朱艷,馮光泉,崔秀明,劉云芝,李杰.基于DET的云南三七GAP專家系統開發研究Ⅱ——栽培技術決策子系統[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06):851-854.
[204]馮光泉,張文斌,熊清泉,馬妮,朱艷,崔秀明.云南昭通彝良天麻最佳采收期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6(06):1156-1158.
[205]朱艷,高翊,崔秀明,馮光泉,劉云芝,李杰.基于DET云南三七GAP專家系統開發研究Ⅰ——栽培技術咨詢子系統[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05):603-607.
[206]周家明,崔秀明,王朝梁,朱琳,范嘉洪.三七睡舒膠囊改善睡眠作用的實驗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2006(05):506-507.
[207]崔秀明,徐珞珊,王強.人參皂苷Rb_3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J].中成藥,2006(10):1526-1528.
[208]趙英永,戴云,崔秀明,張文斌,馬妮.考馬斯亮藍G-250染色法測定草烏中可溶性蛋白質含量[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3):235-237.
[209]安娜,崔秀明,蕭鳳回,陳中堅,段承俐.三七果實發育中生理生化的動態研究[J].中草藥,2006(07);1086-1088.
[210]趙英永,崔秀明,戴云,苗華.草烏藥材HPLC指紋圖譜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6(13):1056-1058.
[211]趙英永,崔秀明,張文斌,苗華,戴云.RP-HPLC法測定草烏中烏頭堿、中烏頭堿和次烏頭堿[J].中草藥,2006(06):940-942.
[212]高明菊,張文斌,馬妮,崔秀明.天麻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測定[J].時珍國醫國藥,2006(05):722-723.
[213]李雪玲,崔秀明,戴云,丁艷霞,陳中堅,張文斌.不同生境半夏及炮制半夏中鳥嘌呤核苷的含量測定[J].光譜實驗室,2006(02):220-223.
[214]金航,崔秀明,徐珞珊,王強,陳中堅,李晚誼.三七道地與非道地產區藥材及土壤微量元素分析[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2):144-149.
[215]趙英永,崔秀明,戴云,王朝梁,苗華.草烏的研究進展[J].特產研究,2006(01):61-65.
[216]李雪玲,戴云,崔秀明,陳中堅,張文斌.半夏中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的測定[J].中成藥,2006(03):400-403.
[217]朱艷,崔秀明,施莉屏.中藥材道地性的研究進展[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6(01):58-61.
[218]金航,崔秀明,朱艷,陳中堅,張金渝,吳麗華.三七GAP基地土壤養分分析與肥力診斷[J].西南農業學報,2006(01):100-102.
[219]曹文,趙英永,崔秀明,李琴.醇溶超生提取法三七花中總甙的含量測定[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01):119-120.
[220]馮旭芹,崔秀明,陳中堅,張義玲,張文生.三七有效成分與氣候生態因子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農業氣象,2006(01):16-18+22.
[221]丁艷霞,崔秀明,李雪玲,戴云.草果揮發油的GC-MS指紋圖譜[J].光譜實驗室,2006(01):141-144.
[222]金航,崔秀明,朱艷,陳中堅,張金渝.氣象條件對三七藥材道地性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05(06);825-828.
[223]丁艷霞,崔秀明,戴云.草果的研究進展[J].特產研究,2005(04):60-63.
[224]周應群,陳士林,張本剛,張金勝,張俊,陳中堅,崔秀明.基于遙感技術的三七資源調查方法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24):1902-1905.
[225]丁艷霞,崔秀明,張文斌,戴云.草果中有害重金屬含量的測定[J].糧油食品科技,2005(06):53-54.
[226]韋美麗,崔秀明,陳中堅,孫玉琴,馮光泉,朱艷.黃花蒿栽培研究進展[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5(05):60-64.
[227]趙英永,崔秀明,戴云,張文斌,馮光泉,苗華.中藥制草烏中重金屬、六六六及滴滴涕含量分析[J].中成藥,2005(10):1165-1168.
[228]馬妮,高明菊,崔秀明,陳中堅.三七皂苷成分的超聲波提取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5(09):854-855.
[229]張文斌,崔秀明,周家明.不同三七飲片的重金屬含量分析[J].中成藥,2005(07):790-792.
[230]趙英永,崔秀明,戴云,張文斌,高明菊,王朝梁,苗華.中藥草烏重金屬含量[J].中藥材,2005(07):537-538.
[231]崔秀明,徐珞珊,王強,陳中堅,董婷霞,詹華強.三七中三七素的含量測定[J].中國藥學雜志,2005(13):1017-1019.
[232]周家明,崔秀明,王朝梁,范嘉洪.三七睡舒膠囊毒理學試驗研究[J].中成藥,2005(05):568-570.
[252]朱艷,崔秀明.文山州中藥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云南農業科技,2005(02):6-8.
[253]崔秀明,徐珞珊,王強,陳中堅.云南三七道地產區地質背景及土壤理化狀況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05(05):332-335.
[233]朱艷,崔秀明,馮光泉.依靠科技進步、促進三七GAP基地建設與發展[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5(01):14-18.
[234]崔秀明,徐珞珊,王強,陳中堅.三七藥材中幾種單體皂苷的含量測定[J].中草藥,2004(12):91-93.
[235]王朝梁,柯金虎,范嘉洪,崔秀明.三七參泰膠囊對小鼠急性化學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成藥,2004(11):64-66.
[236]柯金虎,孫玉琴,馬妮,王朝梁,范嘉洪,崔秀明.HPLC法測定三七保肝膠囊中皂苷的含量[J].特產研究,2004(03):40-42.
[237]高明菊,馬妮,柯金虎,周家明,王朝梁,崔秀明.超細三七粉質量標準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4(09):579-580.
[238]黃云戰,張汝坤,吳德光,王清元,崔秀明,王朝良,陳中堅.三七蔭棚結構的改造設計及材料應用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04):474-478.
[239]黃云戰,張汝坤,吳德光,王清元,崔秀明,王朝良,陳中堅.三七藥材設施栽培蔭棚的結構設計[J].農機化研究,2004(04):84-86.
[240]王朝梁,陳中堅,崔秀明,孫玉琴.文山三七的原產地域產品特征[J].中國中藥雜志,2004(06):22-25.
[241]崔秀明,王朝梁,周家明,柯金虎,朱艷,高明菊.七葉神安滴丸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藥效學研究[J].人參研究,2004(01):32-34.
[242]周家明,柯金虎,崔秀明,王朝梁.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血塞通滴丸中皂苷的含量[J].時珍國醫國藥,2004(03):140.
[243]孫玉琴,柯金虎,馬妮,陳中堅,王朝梁,崔秀明.根腐對三七的皂苷含量影響[J].中藥材,2004(02):79-80.
[244]馬妮,高明菊,曾江,陳中堅,王朝梁,崔秀明.鮮三七與干三七皂苷含量的比較[J].中草藥,2004(01);96-97.
[245]陳中堅,崔秀明,孫玉琴,王朝梁.三七主要農藝性狀的相關和通徑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04(01);41-43.
[246]蕭鳳回,段承俐,文國松,崔秀明,王朝梁,陳中堅.三七栽培群體遺傳改良研究及策略[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10-13.
[247]段承俐,蕭鳳回,文國松,崔秀明,陳中堅,王敬波.文山三七栽培群體變異類型的分子鑒定[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13-16.
[248]孫玉琴,陳中堅,李一果,王朝梁,崔秀明.三七的植株性狀差異觀察[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16-17+8.
[249]馮光泉,金航,陳中堅,段昌顏,崔秀明,孔令明.不同營養元素對三七生長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18-21.
[250]崔秀明,徐珞珊,王強,陳中堅.三七糖類成分的含量及其變化[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21-24.
[251]王朝梁,陳昱君,馮光泉,陳中堅,崔秀明,向昌萬.三七農藥使用準則(草案)[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30-32.
[252]王朝梁,崔秀明.三七農殘重金屬研究現狀及對策[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36-38.
[253]陳中堅,馮光泉,崔秀明,王朝梁,孫玉琴,向昌萬.三七良種生產標準操作規程(草案)[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39-40.
[254]馮光泉,崔秀明,王朝梁,陳中堅,向昌萬.三七育苗技術標準操作規程(草案)[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40-42.
[255]崔秀明,王朝梁,陳中堅,馮先泉,陳昱君,向昌萬.三七大田栽培標準操作規程(草案)[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42-44.
[256]曾江,馮光泉,張文斌,崔秀明.三七GAP栽培產品質量評價[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55-56.
[257]高明菊,馬妮,曾江,王朝梁,崔秀明.七葉神安滴丸質量標準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57-58.
[258]崔秀明,周家明,柯金虎,朱艷,高明菊.七葉神安滴丸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藥效學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58-59.
[259]李一果,段承俐,蕭鳳回,崔秀明.凍干技術在中藥材及三七加工中的應用[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60-62.
[260]周家明,崔秀明,向昌萬,刁勇.三七顆粒飲片提取工藝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62-64.
[261]陳中堅,孫玉琴,王炳艷,朱艷,崔秀明.三七葉面積的測定及其計算方法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S1):64-29.
[262]崔秀明,雷紹武,馮光泉,陳中堅,王朝梁,向昌萬,刁勇.云南三七GAP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世界科學技術,2003(S1):40-44.
[263]馮光泉,張文斌,陳中堅,王勇,崔秀明.三七及其栽培土壤中幾種重金屬元素含量的測定[J].中草藥,2003(11):94-97.
[264]周家明,柯金虎,崔秀明,王朝梁,袁華隆,梁程.血塞通滴丸的成型工藝設計研究[J].中成藥,2003(10):13-15.
[265]周家明,崔秀明,吳晶,李貴兵.三七顆粒飲片中總皂甙的含量測定[J].人參研究,2003(03):37-39.
[266]柯金虎,孫玉琴,陳中堅,王朝梁,崔秀明.蒸制法炮制熟三七粉對皂苷含量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03(08):475-476.
[267]高明菊,馬妮,王朝梁,崔秀明.鮮三七、干三七、活性三七皂苷含量比較[J].人參研究,2003(02):25-26.
[268]王朝梁,陳中堅,崔秀明.三七綜合栽培技術試驗示范[J].人參研究,2003(02):30-32.
[269]孫玉琴,陳中堅,王朝梁,崔秀明.三七開花習性觀察[J].中藥材,2003(04):235-236.
[270]陳中堅,孫玉琴,董婷霞,詹華強,崔秀明.不同產地三七的氨基酸含量比較[J].中藥材,2003(02):86-88.
[271]陳中堅,孫玉琴,王勇,曾江,崔秀明,劉西莉,王紅梅,吳學宏,李健強.三七種子包衣育苗技術研究[J].中藥材,2002(12):851-853.
[272]崔秀明,董婷霞,陳中堅,王朝梁,詹華強.三七多糖成分的含量測定及其變化[J].中國藥學雜志,2002(11);18-20.
[273]崔秀明,陳中堅,王勇,董婷霞,詹華強.產地與三七根莖中單體皂苷的含量[J].中藥材,2002(11);781-782.
[274]崔秀明,董婷霞,陳中堅,詹華強.三七及其混淆品的HPLC指紋圖譜鑒定[J].中草藥,2002(10):79-81.
[275]崔秀明,董婷霞,黃文哲,陳中堅,詹華強.三七中黃酮成分的含量測定[J].中草藥,2002(07):38-39.
[276]崔秀明,楊金新,程占慶.兩種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的對比[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07):1011-1012.
[277]王朝梁,陳中堅,崔秀明.云南三七栽培技術研究及SOP制訂[J].世界科學技術,2002(02):65-70+83.
[278]崔秀明,王朝梁,陳中堅,王勇.三七GAP栽培的環境質量評價[J].中草藥,2002(01):77-79.
[279]馮光泉,李忠義,王朝梁,崔秀明,果振君.溴甲烷處理老三七地防治根腐病和雜草[J].云南農業科技,2001(02):20-21.
[280]崔秀明,陳中堅,王朝梁,曾江,廖鶴齡.生長環境與三七皂甙含量[J].中藥材,2001(02):81-82.
[281]崔秀明,陳中堅,王朝梁,曾江.三七皂苷積累規律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1(01):25-26.
[282]陳中堅,王 勇,王朝梁,崔秀明.惠滿豐有機活性肥在三七上的應用研究[J].特產研究,2000(04):20-22.
[283]崔秀明,王朝梁.三七生產與GAP制度[J].云南農業科技,2000(06):20.
[284]王朝梁,崔秀明,羅文富,喻盛甫.三七黑斑病初侵染來源及傳播途徑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0(10):21-23.
[285]崔秀明,陳中堅,皮立原.密度及施肥對二年生三七產量的影響[J].中藥材,2000(10):596-598.
[286]崔秀明,王朝梁.三七產業化發展的幾點思考[J].人參研究,2000(03):7-10.
[287]崔秀明,陳中堅,王朝梁,楊雙蘭,高宏光,曾群望.土壤環境條件對三七皂甙含量的影響[J].人參研究,2000(03):18-21.
[288]王朝梁,崔秀明.光照與三七病害的關系[J].云南農業科技,2000(05):16-17.
[289]崔秀明,王朝梁.關于三七產業化發展的思考[J].云南農業科技,2000(04):22-25.
[290]朱艷,崔秀明,王朝梁,黃萍.云南三七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人參研究,2000(02):8-10.
[291]王朝梁,崔秀明,陳中堅.云南文山地區發展三七GAP生產的有利條件及措施[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0(06):12-13.
[292]陳中堅,崔秀明,王朝梁,王勇.文山優質三七基地生態區劃和布局研究[J].人參研究,1999(03):29-31.
[293]王朝梁,崔秀明,李忠義.三七農藥殘留量分析[J].中藥材,1999(04):167-169.
[294]崔秀明,李忠義,王朝梁,陳中堅,李偉.三七專用塑料遮陽網的栽培技術[J].中國中藥雜志,1999(02):16-18.
[295]王朝梁,崔秀明,李忠義,賀承福,喻盛甫,羅文富.三七根腐病發生與環境條件關系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8(12):10-12+58.
[296]喻盛甫,羅文富,胡先奇,賀承福,李忠義,王朝梁,崔秀明.三七根腐病中線蟲病原問題的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1998(03):22-25.
[297]王朝梁,崔秀明,李忠義.三七黑斑病侵染及發病條件研究[J].中藥材,1998(07):328-330.
[298]崔秀明,王朝梁,王銳,趙保發,郝南明,李洪潮,張鐵.氨基酸金屬螯合物防治三七根腐病試驗[J].中藥材,1998(05):221-222.
[299]李忠義,賀承福,王朝梁,崔秀明,喻盛甫,羅文富.三七根腐病防治研究[J].中藥材,1998(04):163-166.
[300]崔秀明,王朝梁,陳中堅.種苗分級對三七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中藥材,1998(02):60-61.
[301]崔秀明,王朝梁,陳永明,曾江.種植密度對三七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中藥材,1998(01):3-5.
[302]崔秀明.三七產業化發展戰略設想[J].云南科技管理,1997(05):14-15.
[303]羅文富,喻盛甫,賀承福,李忠義,王朝梁,崔秀明.三七根腐病病原及復合侵染的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1997(01):86-92.
[304]崔秀明,李莊華,張光晶.杜仲三七保健茶的開發研制[J].食品工業科技,1997(01):73.
[305]崔秀明.三七豐產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1997(01):29-31.
[306]崔秀明.三七根腐病的綜合防治[J].云南農業科技,1996(01):38.
[307]崔秀明,王朝梁,賀承福,李偉,張艷,王永發.三七種苗生物學特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5(11):659-660.
[308]崔秀明,王朝梁,李偉,李忠義.三七吸收氮、磷、鉀動態的分析[J].云南農業科技,1994(02):9-10.
[309]崔秀明,王朝梁,李偉,陳永明.植物激素及生長調節劑對三七種子的效應[J].中藥材,1994(02):3-5+52.
[310]崔秀明,王朝梁,李偉,賀承福,張燕,王永發.三七種子生物學特性研究[J].中藥材,1993(12):3-4.
[311崔秀明,王朝梁,賀承福,陳永明,劉丹,陸富.三七地膜覆蓋栽培研究[J].中藥材,1993(11):3-6.
[312]崔秀明,王朝梁,李偉.養植寶在三七上應用效果好[J].云南農業科技,1993(04):17.
[313]崔秀明,王朝梁,賀承福,劉丹,陸富.三七蔭棚透光度初步研究[J].中藥材,1993(03):3-6.
[314]崔秀明,王朝梁.三七地膜覆蓋栽培技術[J].中藥材,1993(01):10-11.
[315]崔秀明,王朝梁,賀承福.三七地膜育苗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2(09):526-527+575.
[316]崔秀明,王朝梁,賀永福,劉丹,陸富.三七有色地膜覆蓋栽培初步研究[J].中藥材,1992(07):6-8.
[317]劉丹,崔秀明,王朝梁,陸富,賀承福.三七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1992(02):41-43.
[318]王朝梁,崔秀明.不同遮蔭棚對三七生長發育的影響[J].云南農業科技,1992(03):18-19.
[319]崔秀明,王朝梁,賀承福.不同底肥量及墑形對三七地膜育苗的影響[J].云南農業科技,1992(01):26.
[320]崔秀明,王朝梁.三七生長及干物質積累動態的研究[J].中藥材,1991(09):9-11.
[321]王朝梁,李忠義,賀承福,崔秀明.三七病害與栽培條件的關系[J].云南農業科技,1991(06):15-16.
[322]崔秀明,賀承福,王朝良.三七育苗技術介紹[J].中藥材,1991(06):10-11.
[323]王朝梁,崔秀明.不同底肥量及追肥時期對三七種苗產量和質量的影響[J].中藥材,1989(12):13-15.
[324]崔秀明,王朝梁.播種密度對三七種苗產量和質量關系的研究[J].中藥材,1989(08):9-10.
[325]賀承福,崔秀明,王朝良.三七地膜育苗試驗[J].云南農業科技,1989(06):22.
[326]王朝梁,崔秀明.不同底肥量追肥時期對三七種苗質量的影響[J].云南農業科技,1989(05):21-22.
[327]崔秀明.三七花粉生活力測定[J].云南農業科技,1988(04):26-27.
發表中文會議論文:
[1]高達敏,崔秀明,王強. 七丹膠囊大鼠長期毒性試驗研究[C]. 中國藥學會、江蘇省人民政府.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中國藥學會、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藥學會,2012:3686-3692.
[2]游佩進,王文全,張媛,張子龍,龐玉新,崔秀明. 三七根區土壤提取物對三七幼苗的化感作用[C].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委員會(The Society of Natural Medicinal Material Resources CSNR)、中國藥材GAP研究促進會(The GAP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中共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員會(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Qiandongnan Miao&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Committee of Guizhou Province)、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The People's Govenment of Qiandongnan Miao&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Guizhou Province)、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全國第8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委員會(The Society of Natural Medicinal Material Resources CSNR)、中國藥材GAP研究促進會(The GAP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中共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員會(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Qiandongnan Miao&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Committee of Guizhou Province)、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The People's Govenment of Qiandongnan Miao&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Guizhou Province)、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委員會,2008:528-531.
[3]丁艷霞,戴云,李雪玲,崔秀明. 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草果中砷、汞的含量[C]. 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第四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化學會,2005:80.
[4]崔秀明,王朝梁,陳中堅,王勇. 優質無公害三七栽培的環境質量評價[C]. 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委員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全國第四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委員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委員會,2000:54-55.
榮譽獎勵:
1. 2010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 2007年云南省技術創新人才。
3. 2005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4. 200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5. 2004年國務院特殊津貼。
6. 獲文山州首位“科技進步突出貢獻獎”。
7 2002年,當選云南省技術創新人才。
8. 2002年,被評為云南省先進工作者。
9. 2002年,獲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
10. 2001,文山州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11. 2014,云南省中醫藥先進個人。
我院崔秀明研究員參加的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月9日,2014年度國家國家科技大會在北京召開,在獎勵項目中,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崔秀明研究員三七團隊參加的《中藥材生產立地條件與土壤微生態環境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主持,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北京中醫藥大學、云南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學、皖西學院參加完成的中藥生態修復領域的一項重要科技成果,也是我院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文山學院開展合作以來取得的第一項成就。崔秀明研究員長期從事三七研究工作,在該項目中主要負責完成了三七連作的化感效應與化感物質的分離鑒定研究,針對三七生產存在連作障礙問題,分別從三七根際分泌物、連作土壤中分離確定三七了的主要化感物質,包括對三七和輪作植物有抑制或促進作用的化感物質,確定其化學結構;闡明了三七發生化感效應及其對三七產生毒性的作用機理,從化感效應的角度探討了三七連作障礙的成因和機制,為最終解決三七的連作障礙問題、縮短三七的論作期提供基礎資料和理論依據。研究成果為三七的GAP栽培和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
來源: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綜合辦 2015-01-12
昆明理工大學崔秀明研究員獲“云南省中醫藥先進個人”稱號
7月9日,云南省發展中醫藥大會在昆明召開。省委書記李紀恒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陳豪主持會議并就加快中藥產業發展提出了要求,國家衛計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出席。
參加會議的領導向受表彰的我省中醫藥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頒發了獎狀,昆明理工大學崔秀明研究員獲“云南省中醫藥先進個人”表彰并作為受表彰人員代表到會領獎。
崔秀明研究員為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長期以來一直從事三七研究工作,對三七的道地性、質量標準、GAP規范栽培技術及產地加工、產品開發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0項,其中201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曾獲文山州首位“科技進步突出貢獻獎”;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20余篇;主編出版三七專著7部;主持編寫三七國家標準1項、云南地方標準15項;開發血塞通滴丸、三七超細粉等新產品5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現在正帶領昆明理工大學的三七學科方向團隊開展三七新食品原料、三七國際標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為云南三七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來源:昆明理工大學 2015-07-13
中國科技獎勵報道:
崔秀明研究員在工廠指導學生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做不了多少事,反正我就做三七研究。一生做好這件事我自己就很滿意了。”采訪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崔秀明研究員時,他的這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30年匆匆而過,崔秀明也從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成長為如今二崗研究員、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副院長。然而對他而言,最大的收獲便是看到三七產業的成長。目前,能看到三七產業突破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走向國際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三七之緣
1985年,崔秀明從云南農業大學畢業,正逢家鄉文山成立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三七科學技術研究所(后改名為“文山三七研究院”)。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畢業后崔秀明便順其自然地選擇了文山三七研究所。“我去研究所的時候一個人也沒有,我是第一個報到的。”崔秀明笑著回憶。不覺間,已經是30年歲月。
“三七不像其他農作物,有很多人研究,而且研究得很系統。三七的藥材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廣西,那個時候只有幾個前輩在研究。”崔秀明介紹,“而且我去的時候研究所剛成立不久,都不知道如何下手。”隨著工作的開展,崔秀明就發覺三七研究有很大的天地,需要研究的內容也很多,對三七越來越感興趣了。“人的一生其實很短,能找到自己喜歡做并且有空間的事也不太容易。”
2001年,崔秀明得到去香港科技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機會,來之不易的機遇也讓崔秀明感觸頗深。
“那個時候對三七的研究不是太多,國內沒有多少可以交流的同類學院和研究所。”崔秀明介紹。在去香港科技大學訪學之后,崔秀明發現了差距,如何用現代的技術和研究方法來研究三七,成為了崔秀明思考的重要內容。回來之后,崔秀明便決定去攻讀博士。“感覺藥材不光只是種植的問題,還有怎么開發以及標準化的問題,這些東西都需要深入學習和研究。”2002年,崔秀明便考入了中國藥科大學攻讀博士,并于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
30年收獲
2012年是崔秀明事業的轉折點——從工作了28年的文山三七研究院來到了昆明理工大學。
“當時其實很糾結,要不要離開,畢竟在文山工作了近30年,還是很有感情的。”崔秀明說。而且在文山三七研究院,崔秀明也培養了一支優秀的團隊,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制定了文山三七國家標準,研究了三七專用遮陽網栽培技術,并且現在已經普遍推廣應用,取得了幾十億元的經濟效益。“特別是文山州的人民對我不薄,該給的榮譽都給了,從國務院特殊津貼,到‘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還授予我科技突出貢獻獎。離開了覺得對不起文山人民。”崔秀明說。
但三七的研究需要深入,文山現有的平臺和人才團隊都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三七產業的需要。思考良久,崔秀明還是決定去昆明理工大學——一所全國著名的重點大學繼續三七產業的深入研究。2012年,崔秀明加入了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同時擔任學院副院長。
“昆明理工大學包容性很強,很開放,從校領導到學院領導對三七的研究工作都十分支持。特別是有優良的科研條件和高層次的人才隊伍。在文山三七研究院里,我是唯一的博士,而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近100名教職工,博士就占了90%,而且有一半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有4000多萬元的先進儀器設備,科研條件是自己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崔秀明介紹。到昆明理工大學前,崔秀明跟校長提了唯一的要求——希望學校支持建立一個三七研究平臺。校長不但答應了他的要求,還給他匹配了200多萬元的啟動經費和300平方米的實驗室,15畝的試驗用地,建立了崔秀明三七研究組。
不到3年的時間,崔秀明的三七研究團隊已經發展到近30人,昆明理工大學開展三七研究的團隊已經有5個,博士近30名,承擔三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省重點項目2項。然而他還有更高的要求和設想。“韓國有一個專門研究人參的研究院,號稱有100名博士在做人參的研究。我的理想就是做到由100名左右博士組成的三七研究團隊,更加深入、全面地開展三七研究,因為我覺得三七的研究價值應該是超過人參的,我很有信心。”
未來展望
三七是我國僅次于人參的中藥大品種,相關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但在國際上的影響還不大。
2014年,云南省科技廳支持昆明理工大學聯合澳門科技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承擔的《三七種子種苗》和《三七藥材》2項國際標準,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立項,目前已正式進入ISO標準制定程序。
“一個產品要推向市場,標準是先鋒,是最基本的條件。”崔秀明說,“三七以前的知名度其實并不高,近十年才漸漸被人們所熟知。”2002年,《文山三七國家標準》發布以后,一系列的在營商標和標志產品才慢慢推廣出來,品牌知名度也漸漸上升,市場也隨之擴展了。“現在我們的三七要推向國際,也只有走標準化道路。”崔秀明說。
這兩個國際標準得以在ISO立項也是崔秀明多年的心愿,如果不是昆明理工大學良好的科學研究平臺和對外合作環境,也無法輕易實現。
“三七現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一直把它當作‘藥食同源’。但是我們國家的《可用于藥品和食品目錄》名單里面并沒有三七。”崔秀明介紹。這樣一來,如果要把三七開發成食品的話,法律上就會出現問題。而現在三七的莖葉和花的部分,每年都會有1萬噸以上的資源被浪費,沒辦法開發。
“現在要開發的話,就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系統工作,讓它的安全性得到國家的認可。2012年,文山政府找到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黃璐琦研究員,希望黃院長來完成這一艱苦的工作。因為我是黃老師的學生,所以就有機會參加了這項研究工作。”崔秀明介紹,最近,所有關于這項任務的研究工作都已經完成,正準備按程序申報。而一旦最后獲得批號,將對三七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三七的種植方面,崔秀明的團隊也有重大突破。以往在三七種植過程中,播種、管理、采收等全是由人工完成,耗費了大量勞動力,成本也非常高。崔秀明一直想實現機械種植的愿望,而在來到昆明理工大學以后愿望也得以實現。昆明理工大學現代農業工程學院有一批優秀的從事農業機械研究的專家隊伍,崔秀明的團隊便與他們一起合作,共同完成機械種植的研究工作。“現在昆明理工大學三七機械化研究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三七從播種到采收全部都可以實現機械化,而且樣機已經開發出來了。”崔秀明信心滿滿,他相信不超過5年,三七種植就可以實現機械化。到時,不僅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而且也可以讓農民從繁忙的人工種植中解脫出來,實現現代化種植。
30年的三七研究,盡管崔秀明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是他認為仍有很多難題亟待解決:一是三七長期種植,種質資源退化嚴重,新品種選育工作滯后于三七產業發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新品種在生產中推廣應用;二是連作障礙問題嚴重,導致三七種植成本增加,適宜種植三七的土地資源匱乏。由崔秀明三七團隊負責的項目“中藥材生產立地條件與土壤微生態環境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便是有關連作障礙問題的研究,項目同時還獲得了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三七研究的東西還有很多,我一生只做這件事,我希望可以把這個平臺做得更好,讓更多年輕人繼續深入研究下去。”崔秀明對團隊寄予了很大希望。我們相信,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三七走向國際舞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篇章不會太遠。
來源:中國科技獎勵 2015年第6期
云南日報報道:
從放養式栽培到科技化種植,文山三七的發展,離不開科研的進步,崔秀明20余年的付出,為三七發展插上了科技翅膀。
崔秀明1985年畢業于云南農業大學,2005年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20余年來,他一直在生產一線從事三七研究工作,先后取得科技成果38項,獲各類省州科技獎22項,主持編寫國家標準1項、地方標準14項;申請發明專利4項,取得發明專利1項,開發新產品5個,為文山三七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崔秀明的三七科研起步于三七的生物學特性,20年來,他在三七的道地性、質量標準、實施栽培、GAP規范栽培技術及產品開發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建立了能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三七GAP栽培技術體系,為三七在我國第一批通過國家GAP認證奠定了基礎;主持研究成功的三七專用遮陽網栽培技術改革了傳統的栽培模式,已在生產中普遍推廣應用,累計推廣20萬余畝,該技術被專家們譽為三七栽培史上的革命,比傳統三七栽培平均每畝增產17.45%,畝增純收益1500元以上。由他主持完成的云南省自然科學資金重點項目《三七道地性研究及質量標準研究》首次對文山三七的道地性及質量標準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科學數據,為三七在我國藥材中第一個成功申報原產地地域產品的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
由于他所研究的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使文山州三七畝產大幅提高,2009年文山三七產業產值達到了24.5億。同時,由于新技術的推廣,三七產品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三七農藥殘留下降了5倍,帶動了1.7萬戶農民脫貧致富,每畝收益達到了5000元以上,解決了4萬人就業,成為文山解決三農問題最好的項目。他還積極從事三七的加工技術和新產品開發研究工作,開發的血塞通滴丸、超細三七粉飲片、活性三七、三七印象牙膏等產品均在有關企業進行了生產并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來源:云南日報 2011年9月22日 原文鏈接 : 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1-09/22/content_448043.htm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