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了30多項美國專利(已獲授權12項)。
發明公開:
[1]全智. 一種無線信號測量方法、檢測設備、系統[P]. 廣東省: CN117318857A, 2023-12-29.
[2]畢宿志, 余清揚, 全智, 林曉輝. 一種分片數字預失真方法、系統、智能終端及存儲介質[P]. 廣東省: CN117135016A, 2023-11-28.
[3]全智, 黃黎霞. 一種無線通信設備的吞吐量測試方法、檢測設備、系統[P]. 廣東省: CN117082556A, 2023-11-17.
[4]全智. 一種基于信令控制的校準方法及信令綜測儀、系統[P]. 廣東省: CN116996136A, 2023-11-03.
[5]李銀, 孟晨陽, 陳昊, 周晨霞, 全智, 許曉東, 陶小峰. 超表面結構及超表面結構陣列調整方法[P]. 廣東省: CN116470294A, 2023-07-21.
[6]李銀, 孟晨陽, 陳昊, 全智, 許曉東, 陶小峰. 超表面單元、陣列及超表面單元的調幅調相方法[P]. 廣東省: CN116365245A, 2023-06-30.
[7]李銀, 孟晨陽, 許志泳, 陳昊, 全智, 許曉東, 陶小峰. 通信天線[P]. 廣東省: CN116315733A, 2023-06-23.
[8]郭成, 陳昊, 全智, 許曉東, 陶小峰. 免授權信號接入方法、系統、終端及存儲介質[P]. 廣東省: CN116261203A, 2023-06-13.
[9]郭成, 陳昊, 全智, 許曉東, 陶小峰. 一種基于短包協作速率分割多址的多中繼傳輸方法及系統[P]. 廣東省: CN116054901A, 2023-05-02.
[10]全智, 李海濱. 一種基于超寬帶通信技術的室內定位方法[P]. 廣東省: CN116017281A, 2023-04-25.
[11]全智, 顧一帆, 畢宿志. 基于深度學習的射頻通信設備空間輻射測試系統及方法[P]. 廣東省: CN115378518A, 2022-11-22.
[12]郭成, 陳昊, 全智, 許曉東, 陶小峰. 一種自適應信號傳輸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P]. 廣東省: CN115361093A, 2022-11-18.
[13]李銀, 陳昊, 全智, 許曉東, 陶小峰. 一種極化選擇器[P]. 廣東省: CN115275634A, 2022-11-01.
[14]畢宿志, 許航, 全智, 林曉輝, 鄭莉莉. 一種跨場景魯棒的人員疲勞狀態無線檢測方法及相關設備[P]. 廣東省: CN114973330A, 2022-08-30.
[15]畢宿志, 曾鈺婷, 全智, 林曉輝, 鄭莉莉. 一種跨場景魯棒的室內摔倒無線檢測方法及相關設備[P]. 廣東省: CN114781463A, 2022-07-22.
[16]王倩, 全智, 畢宿志. 載波頻率、初始相位、相位噪聲的估計方法和相關設備[P]. 廣東省: CN114514525A, 2022-05-17.
[17]畢宿志, 侯華煒, 全智, 鄭莉莉. 一種跨場景魯棒的室內人數無線檢測方法及系統[P]. 廣東省: CN114359738A, 2022-04-15.
[18]韋波, 全智, 藍萬順, 劉大洋. 一種波達方向估計方法、波達方向估計裝置及系統[P]. 廣東省: CN114035151A, 2022-02-11.
[19]馬嫄, 任思雷, 全智. 波束追蹤方法和相關設備[P]. 廣東省: CN113507333A, 2021-10-15.
[20]張治, 褚建紅, 黃育偵, 全智, 馬楠, 劉寶玲. 波達方向的確定方法、裝置及信號獲取方法、裝置[P]. 北京市: CN113156362A, 2021-07-23.
[21]洪凱東, 陳哲, 袁濤, 全智. 一種用于多通道裝置測試的開關矩陣結構及測試系統[P]. 廣東省: CN113138297A, 2021-07-20.
[22]陳哲, 袁曉婷, 袁濤, 全智. 一種應用于共口徑天線體測試的結構[P]. 廣東省: CN113013618A, 2021-06-22.
[23]陳哲, 李昊展, 袁濤, 全智. 基于低介電損耗液體材料的圓極化可重構貼片天線[P]. 廣東省: CN113013634A, 2021-06-22.
[24]陳哲, 洪凱東, 李津, 袁濤, 全智. 一種適用于多天線測試的轉接裝置及其使用方法[P]. 廣東省: CN112798830A, 2021-05-14.
[25]全智. 壓控振蕩器頻率校準裝置、方法及存儲介質[P]. 廣東省: CN112688685A, 2021-04-20.
[26]全智, 裴燦. 一種信號處理方法和裝置[P]. 廣東省: CN112491755A, 2021-03-12.
[27]全智. 電子設備與無線網絡中的參考節點同步的方法及電子設備[P]. 廣東省: CN111918380A, 2020-11-10.
[28]田傳俊, 李斌, 全智. 流密碼系統的生成方法、裝置及終端設備[P]. 廣東省: CN111342951A, 2020-06-26.
[29]全智, 楊俊杰. 一種無線網絡精確時間同步方法[P]. 廣東省: CN110401505A, 2019-11-01.
[30]全智, 謝良輝. 一種用于無線通信系統的數據驅動射頻發射功率校準方法和裝置[P]. 廣東省: CN110380794A, 2019-10-25.
[31]全智, 馬嫄. 一種用于移動毫米波通信系統的數據驅動波束跟蹤方法和裝置[P]. 廣東省: CN110365383A, 2019-10-22.
[32]沈傳魁, 全智, 馬嫄. 一種信號符號率估計的方法及裝置[P]. 廣東: CN108900445A, 2018-11-27.
[33]全智. 一種基于數據驅動的無線射頻靈敏度測量方法[P]. 廣東: CN106953703A, 2017-07-14.
[34]全智. WLAN終端設備無線空中接口吞吐量的測試裝置、方法及系統[P]. 廣東: CN106789451A, 2017-05-31.
[35]全智. 用于藍牙發射功率校準的方法及裝置[P]. 廣東: CN106712863A, 2017-05-24.
[36]全智, 張潔. 信號處理方法、信號處理裝置及信號處理系統[P]. 廣東: CN105678256A, 2016-06-15.
[37]全智, 陳新, 梁俊宇. 發射功率的校準方法及校準系統及無線射頻系統[P]. 廣東: CN105656570A, 2016-06-08.
[38]全智, 張潔. 無線射頻接收機靈敏度快速檢測方法及裝置[P]. 廣東: CN105281851A, 2016-01-27.
[39]貢毅, 全智, 韓子棟. 數字信能同傳接收方法及系統[P]. 廣東: CN105119865A, 2015-12-02.
發明授權:
[1]張治, 褚建紅, 黃育偵, 全智, 馬楠, 劉寶玲. 波達方向的確定方法、裝置及信號獲取方法、裝置[P]. 北京市: CN113156362B, 2024-01-09.
[2]全智. 無線網絡仿真器[P]. 廣東省: CN308353805S, 2023-12-01.
[3]全智, 李海濱. 一種基于超寬帶通信技術的室內定位方法[P]. 廣東省: CN116017281B, 2023-10-24.
[4]郭成, 陳昊, 全智, 許曉東, 陶小峰. 一種自適應信號傳輸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P]. 廣東省: CN115361093B, 2023-08-22.
[5]畢宿志, 許航, 全智, 林曉輝, 鄭莉莉. 一種跨場景魯棒的人員疲勞狀態無線檢測方法及相關設備[P]. 廣東省: CN114973330B, 2023-05-30.
[6]陳哲, 袁曉婷, 袁濤, 全智. 一種應用于共口徑天線體測試的結構[P]. 廣東省: CN113013618B, 2023-04-11.
[7]全智, 顧一帆, 畢宿志. 基于深度學習的射頻通信設備空間輻射測試系統及方法[P]. 廣東省: CN115378518B, 2023-04-07.
[8]田傳俊, 李斌, 全智. 流密碼系統的生成方法、裝置及終端設備[P]. 廣東省: CN111342951B, 2023-03-14.
[9]王倩, 全智, 畢宿志. 載波頻率、初始相位、相位噪聲的估計方法和相關設備[P]. 廣東省: CN114514525B, 2022-10-25.
[10]陳哲, 李昊展, 袁濤, 全智. 基于低介電損耗液體材料的圓極化可重構貼片天線[P]. 廣東省: CN113013634B, 2022-07-01.
[11]韋波, 全智. 帶有無線網絡信號測量圖形用戶界面的顯示屏幕面板[P]. 廣東省: CN307412229S, 2022-06-21.
[12]畢宿志, 侯華煒, 全智, 鄭莉莉. 一種跨場景魯棒的室內人數無線檢測方法及系統[P]. 廣東省: CN114359738B, 2022-06-14.
[13]馬嫄, 任思雷, 全智. 波束追蹤方法和相關設備[P]. 廣東省: CN113507333B, 2022-03-25.
[14]全智. 壓控振蕩器頻率校準裝置、方法及存儲介質[P]. 廣東省: CN112688685B, 2022-03-15.
[15]全智. 電子設備與無線網絡中的參考節點同步的方法及電子設備[P]. 廣東省: CN111918380B, 2021-08-20.
[16]全智, 裴燦. 一種信號處理方法和裝置[P]. 廣東省: CN112491755B, 2021-08-06.
[17]陳哲, 洪凱東, 李津, 袁濤, 全智. 一種適用于多天線測試的轉接裝置及其使用方法[P]. 廣東省: CN112798830B, 2021-07-02.
[18]沈傳魁, 全智, 馬嫄. 一種信號符號率估計的方法及裝置[P]. 廣東省: CN108900445B, 2021-02-26.
[19]全智, 謝良輝. 一種用于無線通信系統的數據驅動射頻發射功率校準方法和裝置[P]. 廣東省: CN110380794B, 2020-09-29.
[20]全智. 一種基于數據驅動的無線射頻靈敏度測量方法[P]. 廣東省: CN106953703B, 2020-04-10.
[21]全智, 張潔. 信號處理方法、信號處理裝置及信號處理系統[P]. 廣東省: CN105678256B, 2019-01-18.
[22]全智. 用于藍牙發射功率校準的方法及裝置[P]. 廣東省: CN106712863B, 2018-12-28.
[23]貢毅, 全智, 韓子棟. 數字信能同傳接收方法及系統[P]. 廣東省: CN105119865B, 2018-10-02.
[24]全智. 無線通信測量儀[P]. 廣東: CN304300655S, 2017-09-29.
實用新型:
[1]全智. 一種基于時分雙工的射頻放大電路、射頻收發通信系統[P]. 廣東省: CN220307210U, 2024-01-05.
[2]許志宏, 李津, 袁濤, 全智. 同軸—波導適配器[P]. 廣東省: CN216389678U, 2022-04-26.
[3]許志宏, 李津, 袁濤, 全智. 同軸—波導適配器[P]. 廣東省: CN215527913U, 2022-01-14.
[4]洪凱東, 陳哲, 袁濤, 全智. 一種用于多通道裝置測試的開關矩陣結構及測試系統[P]. 廣東省: CN214895456U, 2021-11-26.
[5]全智. 一種結構穩固的抗干擾無線通信測量儀[P]. 廣東: CN206533650U, 2017-09-29.
[6]貢毅, 全智, 秦沖, 韓子棟. 一種接收機[P]. 廣東: CN204559552U, 2015-08-12.
外觀設計:
[1]全智. 無線網絡仿真器[P]. 廣東省: CN308353805S, 2023-12-01.
[2]韋波, 全智. 帶有無線網絡信號測量圖形用戶界面的顯示屏幕面板[P]. 廣東省: CN307412229S, 2022-06-21.
[3]全智. 無線通信測量儀[P]. 廣東: CN304300655S, 2017-09-29.
論文專著:
在國際通信和信號處理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20余篇,總引用超過2200多次;其中關于認知無線電頻譜感知的原創性研究論文因解決了一類非凸優化的理論難題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影響,被世界同行廣泛跟進研究(單篇論文迄今被引用800多次),并榮獲2012年度IEEE信號處理學會“最佳論文獎”。
代表性英文論文:
1 Z. Quan, S. Cui, and A. H. Sayed, “Optimal linear cooperation for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 vol. 2, no. 1, pp. 28-40, February 2008. (IEEE信號處理學會“最佳論文獎”,引用800次)
2 Z. Quan, S. Cui, H. V. Poor, and A. H. Sayed, “Collaborative wideband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s”,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vol. 25, no. 6, pp. 60-73, November 2008. (引用315次)
3 Z. Quan, S. Cui, A. H. Sayed, and H. Vincent Poor, “Optimal multiband joint detection for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57, no. 3, pp. 1128-1140, March 2009. (引用456次)
4 Z. Quan, W. J. Kaiser, and A. H. Sayed, ”Innovations diffusion: A spatial sampling scheme for distributed estimation and det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57, no. 2, pp. 738-751, February 2009. (引用11次)
5 Z. Quan, W.-K. Ma, S. Cui, and A. H. Sayed, "Optimal linear fusion for distributed detection via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58, no. 4, April 2010. (引用50次)
代表性中文論文:
[1]全智, 顧一帆. 基于深度學習的射頻電路空間輻射測試系統[J]. 儀器儀表學報, 2022, 43 (12): 248-257.
[2]萬環, 余顯祥, 全智, 廖斌. 基于交替方向懲罰法的低精度量化MIMO雷達恒模波形設計方法[J]. 雷達學報, 2022, 11 (04): 557-569.
[3]張平, 彭木根, 崔曙光, 張朝陽, 毛國強, 全智, Tony Q.S.QUEK, 榮波. 智簡無線網絡理論與技術[J].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22, 23 (01): 1-6.
堅持內心所向 不忘初心
——記“青年**計劃”專家、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全智
用時下熱門的詞語來形容全智,就是比較“任性”。
2001年,當他以北京郵電大學在讀研究生的身份退學,義無反顧地赴美留學的時候,很多朋友、師長說他很“任性”。
2012年,當他在世界排名第一的無線通信技術公司——高通公司的事業經營得風生水起時,卻決然拒絕挽留轉投蘋果公司的時候,有人說他很“任性”。
2015年,當他在蘋果公司又迎來事業高峰期,同時收到谷歌公司高薪邀請,卻毅然回到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的時候,又有人說他很“任性”。
一路走來,雖然遇到很多不解和困難,但全智依然堅持自己內心所向。因為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標在哪里。認定了,他會義無反顧地朝前走。說他是“任性”,不如說他是一個追求絕對精神自由的“極客”。
科研生涯起步
——魅惑的認知無線電
什么?無線電竟然有認知學習能力?對很多電子迷亦或是普通的互聯網用戶來說,這一命題猶如磁石,立刻勾起了他們的興趣。
2004年,當全智以其出色的科研能力獲得國際著名信號處理專家Ali H. Sayed教授的青睞踏入那所著名的世界一流學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的時候,他懷抱的只是一種對世界科學殿堂和名家大師的向往和崇敬,并沒有想過自己將來能獲得多大成就。在恩師的指導下,他開始深入研究統計信號處理的基礎理論,并將認知無線電這一國際前沿的通信技術作為博士論文研究課題。
什么是認知無線電?或許,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網速太慢!網絡不穩定!經常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人一定經常會有這樣的煩惱。“現在我們無線通信設備使用的網絡頻段都是固定分配的,所以在這一頻段出現擁堵或者不穩定情況的時候,我們的用戶備受煎熬卻不能有所作為。無線認知網絡是一種非常前沿的通信技術,一種智能化的無線電,它能夠實時感知周圍無線頻譜的使用情況,并自動切換到一個沒有干擾的頻段。”全智的研究世界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種“美好”。
在美國最初的求學階段里,除了在加州大學從事相關研究,全智還作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訪問學者,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工程學院院長H.Vincent Poor教授(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雙院士)就研究解決超寬帶頻譜感知中關于射頻模擬器件和無線信道干擾的問題展開深入合作。
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取得了業界廣泛關注的成果,包括改變過去單一節點的檢測方法,提出使用分布式信號處理方法來解決無線通信的頻譜感知問題,大大提高了頻譜的利用率和感知的準確度;設計了一套獨特的分布式檢測方法和數據融合優化算法,巧妙地解決了一類非凸優化(non-convex)的理論難題,使得多種無線通信技術能夠更有效地共享頻譜資源。相關研究成果2008年發表于信號處理領域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被世界同行廣泛跟進和進一步研究(迄今單篇論文引用已超過800次)。該論文在國際信號處理領域的兩大頂級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和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 2008到2014年這6年間所有發表的論文中被引用次數排名第一名。由于優異的學術成就和貢獻,全智分別于2009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杰出博士獎(Outstanding Ph.D. Award)”——加州大學授予博士畢業生的最高榮譽,每年只授予一位最優秀的博士畢業生;2012年榮獲IEEE信號處理學會的年度“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這是國際信號處理領域的傳統獎項,具有極高的學術聲譽。
在認知無線電技術研究領域里所獲得的成功,為全智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他踏入科學研究與實踐的最高殿堂埋下了深刻伏筆——
研究成果落地
——高通、蘋果公司的實踐
當今時代,誰掌握前沿技術誰就掌握主動。正因為深諳此意,很多國際大公司都爭先恐后地追逐最前沿的技術。
還在攻讀博士期間,全智有關于認知無線電這一前沿的科學研究就引起了美國高通公司的極大關注,他們盛情邀請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到公司的“無線認知通信網絡”項目中,負責極微弱信號的檢測算法設計和無線認知網絡的性能分析。有心將自己多年所得、所研在實戰中加以歷練的全智欣然接受了這一邀請。
得益于前期扎實的理論積累,全智不負眾望,成功地為無線認知網絡在電視頻帶上的傳輸開發出一套有效的頻譜感知算法,使認知無線電在非常低的信噪比條件下能精確檢測到模擬和數字電視信號,誤檢概率小于萬分之一,并在理論上證明了該檢測算法是在低信噪比下的最優方案。該研究成果發表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上,已獲1項美國專利授權,不僅在理論算法上有創新貢獻,而且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進行技術研發的同時,全智還積極投入到下一代Wi-Fi技術研究與標準制定工作中,負責代表高通公司參加IEEE 802.11關于低功耗遠距離無線傳輸技術的標準制定,向標準委員會提交技術提案,并評議其他公司(三星、英特爾、華為等公司)提交的提案等。其主要研究創新成果申請了30多項美國專利,已獲授權12項,多項技術提案被IEEE 802.11國際標準化組織采納成為下一代Wi-Fi通信標準,為高通公司在未來十年帶來非常可觀的專利費。
正當全智在高通的事業進行得風生水起、漸入佳境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讓公司和周邊朋友意外的舉動——轉投蘋果公司。對此,他有自己的想法:“我希望自己走過的路是一條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研發、標準化、產品化和大規模量產,覆蓋整個產業鏈全方面的‘完整的道路’,雖然高通也有產品部門,但我希望到世界排名第一的電子消費產品公司去體驗”。永遠向最高水準看齊,或許正是埋藏在全智骨子里促使他走向成功的潛在因子。
到蘋果公司后不久,全智很快就為自己闖出了一方天地。作為高級射頻系統工程師和架構師,他負責下一代iPhone和iPad等世界風靡的電子產品的無線通信系統設計與大規模量產。通過深入細致研究上千萬臺iPhone和iPad的無線射頻參數的統計特性,全智提出了一套高精度的射頻校準方法,將無線射頻系統的發射功率誤差控制在+/-0.25dB范圍內,并將動態范圍擴大一倍。這項技術極大地保證了蘋果公司無線產品的數據吞吐量、連接穩定性、并降低射頻放大器功耗,提高電池續航時間。該項技術取代了蘋果公司及其芯片供貨商之前使用了十年之久的舊的射頻校準方法,在避免采用昂貴硬件改良方案的情況下將無線射頻系統的性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iPhone、iPad、Apple Watch等產品每年節省數千萬美元的生產成本。
“很多人問我什么蘋果產品如此廣受用戶歡迎?我想說很少有公司能像蘋果一樣對產線上的每一臺手機都進行嚴格的測試和校準,從而保證數千萬部智能手機品質的高度一致性,把產品的品質做到精益求精。”常年置身硅谷高科技的最前端,全智早已經習慣了細心采擷他們的成功精華并轉化為自身寶貴的財富。
回歸祖國
——香江畔放飛夢想
當全智在美國的事業開展得順風順水的時候,重洋對岸,那座位于中國南部沿海的開放城市——深圳,也正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向“電子產業鏈超級城市”發展。
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全智頻繁地從硅谷飛到深圳出差,幾乎每兩個月一次,負責每一代iPhone和iPad新產品開發對應的生產線的組建和優化,這是因為蘋果的整個產品供應鏈和代工廠都在深圳。深圳強大深厚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不僅給全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讓他感到興奮的是這座城市還在持續不斷地加大力度支持創新創業,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全力打造最具創新能力的全球創客中心,創造新的“深圳奇跡”。
“互聯網時代下,大數據與云計算的應用標志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智能硬件已經成為繼電腦和手機之后一個嶄新的產業機會。我希望把在蘋果工作多年積累的技術經驗和產品理念帶到深圳,幫助更多的智能硬件創新創業者把產品的功能設計、通信系統設計、天線設計和結構設計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解決產品的功能驗證、測試校準、良率分析管控等難題,幫助他們做得和蘋果一樣好,甚至更好。”全智如是形容自己回到深圳的原因。而深圳這座城市作為高等教育改革先鋒的南方科技大學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首選,因為那里聚集了一大批跟他一樣從海外歸來的學術和科研精英。
雖然回國時間不到一年,全智已經擔任了深圳市南山區射頻與微波通信重點實驗室主任,負責搭建高校與企業的溝通橋梁,致力打造一個創新科研成果的轉化平臺。在“青年**計劃”和學校的鼎力支持下,他的實驗室建設和科研團隊組建工作進展得非常迅速。
目前他和他的團隊正致力于一個前沿的項目“復雜網絡環境下的智能Wi-Fi技術研究”。該項目通過引入認知無線電技術,改造原來相互孤立、缺少協作的無線Wi-Fi路由器,使它們在無線覆蓋、頻譜感知、抗干擾、無縫漫游和網絡資源管理等方面變得更加智能化。項目將在校園內為南科大師生們提供優于4G移動通信網絡的Wi-Fi無線接入服務。
與以往一樣,全智對自己未來工作的已經做了清晰的規劃,即結合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發,圍繞下一代移動通信中的關鍵技術問題,為無線用戶提供更高的寬帶和更穩定的無線接入。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同是智能手機,有的信號好,有的又很差而且性能不穩定?奇怪的是就算是同一款手機,其對信號的反應同樣也存在差異。”這就是全智研究關注的移動終端設備品質的個體差異性問題。早在蘋果公司任職時,全智就在這一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回國后,憑借對這個行業的明銳觀察以及豐富的技術積累,他希望自己在高精度無線射頻校準測試技術上實現突破,研發出針對大規模量產的高精度、低成本、全自動化的無線射頻系統測試校準系統和解決方案。這將大大增強深圳甚至全國移動智能終端廠商的國際競爭力,鞏固加強已有的優勢產業地位,并引領未來5G無線通信技術的戰略布局。這是全智的研究目標之一。
與此同時,研究寬帶超遠距離的無線傳輸技術,解決我國農村偏遠地區的寬帶無線接入問題是全智給自己設下的另一個研究目標。“由于通信技術和設備通常昂貴,運營商因擔心收不回成本而不愿在農村偏遠地區投資,互聯網資源的缺失大大限制了這些地區的教育、科技和經濟發展。”全智希望,通過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大幅度提高寬帶無線通信的傳輸距離,降低通信設備成本,有助于政府加強農村偏遠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的希望工程”。 將高新科技搬下高閣飛入尋常百姓家,一直是全智努力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全智的研究理念在他的學生那里得到了延續。作為一名閱歷豐富的青年教師,他亦師亦友的相處方式讓學生倍感親切,而走過這么多科學與實踐的殿堂,他教學與實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更成為他廣受學生歡迎的原因之一。多年前,當他身處茵茵校園深感遇上一名能夠教會學生獨立實踐能力的恩師之于學生的重要性的時候,就篤定有朝一日也要將這種影響薪火相傳。值得慶幸的是,如今,他實現了這個愿望。從校園走出,在企業歷練,再回到巍巍學府,全智坦言依然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兜兜轉轉這么久,喜歡思考的他發現自己最開心的事依然是從事科學研究,或許他骨子里就是一個學者。
前不久,受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張琳院長的邀請,全智作為“杰出校友”回到母校,參加學弟學妹們的本科畢業典禮,并在典禮上致辭。典禮上,他總結說:人生就像馬拉松,暫時的領先與落后都是不重要,只有堅持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勇于探索創新,才會最終獲得成功。
人生就像是一個圓,對全智來說同樣如此,不管走多遠,走多久,他都會堅持內心所向,保持那顆向上的“初心”。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15年第10期 封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