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咸水鴨、板鴨、醬鴨、樟茶鴨等食品的加工原料來源于生長速度較慢的、生長期在60~70日齡的小體型優質地方麻鴨品種,具有肉質細嫩、口感好、皮下脂肪含量低等優點。但是,近年來我國鴨肉食品加工廠加工咸水鴨、板鴨等所用原料來源于生長速度較快的、生長期在28~35天的快大體型白羽北京鴨系列品種(例如英國北京鴨等)。由于快大型肉鴨品種的生長期僅有30天左右,極大地降低了鴨肉食品的品質和適口性,影響市場消費。
盡管我國地方麻鴨品種具有肉質細嫩、口感好、皮下脂肪含量低等優點,但是其麻羽造成胴體表面羽根不容易清除,皮膚散在分布大量麻點,影響胴體品質和商品性。同時,麻鴨的羽絨價值顯著低于白羽肉鴨。
中畜小型白羽肉鴨(簡稱China Micro-duck, CMD)配套系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近7年來從我國地方麻鴨品種中選育的優質、白羽、小體型肉鴨配套系,由兩個小體型肉鴨品系組成,完全繼承了小體型、優質麻鴨品種的優點。其父本品系經過7個世代連續選育后,遺傳穩定,羽色乳白,65日齡體重
中畜小型白羽肉鴨配套系商品代肉鴨羽色與皮膚乳白、體型小、肉質好、飼料轉化效率高,其65日齡到70日齡體重1600~
中畜小型白羽肉鴨配套系商品代肉鴨是加工我國傳統肉鴨類食品咸水鴨、板鴨、醬鴨、樟茶鴨、老鴨煲、老鴨湯的理想原料,在我國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市場開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