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Ⅱ優(yōu)406 | |
文章來源:貴州省水稻研究所 | |
Ⅱ優(yōu)406是貴州省水稻研究所新選育的高產(chǎn)、耐寒、綜合性狀好、晚熟雜稻新組合,2009年通過貴州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Ⅱ優(yōu)406產(chǎn)量高。2006年參加貴州省中稻晚熟組預(yù)備試驗,平均畝產(chǎn)621.1公斤,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8.23%;2007年參加貴州省中稻晚熟組區(qū)域試驗,8個試點平均畝產(chǎn)608.12公斤,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18%,達顯著水平;2008年區(qū)試,7個試點平均畝產(chǎn)624.65公斤, 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85%,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chǎn)616.39公斤,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52%。 Ⅱ優(yōu)406食味品質(zhì)好。2009年貴州省水稻待審定組合食味品質(zhì)鑒定,15位專家鑒定結(jié)果:Ⅱ優(yōu)406獲80.4分,金優(yōu)207獲80分,Ⅱ優(yōu)838獲60分,食味略優(yōu)于金優(yōu)207,明顯優(yōu)于Ⅱ優(yōu)838,食味品質(zhì)好。 Ⅱ優(yōu)406抗性較好。稻瘟病田間自然鑒定和接種鑒定總評為“感病”,對照Ⅱ優(yōu)838為“高感”,稻瘟病抗性優(yōu)于對照品種Ⅱ優(yōu)838;耐冷性鑒定結(jié)果“中等”至“較強”。 特征特性:該組合株型適中、矮稈蹲實,分蘗力中等,莖稈粗壯;葉色較深,葉鞘、葉緣、穎尖均為紫色、無芒;每畝有效穗16.2萬,株高105.0cm,穗長25.0cm,每穗粒數(shù)165.6粒,結(jié)實率82.6%,千粒重28.6g;全生育期159天,與對照種Ⅱ優(yōu)838相當;米質(zhì)主要指標表現(xiàn):整精米率68.6%,堊白粒率91%,堊白度10%,直鏈淀粉含量19%,膠稠度57mm,粒型長/寬比2.1,透明度2級。 栽培技術(shù)要點:早播早插,清明節(jié)前后播種,秧齡不要超過50 d;采用旱育秧或兩段育秧方式培育壯秧;合理密植,密度1.2~1.6萬穴/畝,密度隨著海拔的增高而增大、隨著土壤肥力增高而降低;加強肥水管理,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做好稻飛虱、螟蟲、稻瘟病等病蟲害防治工作。 適宜區(qū)域:適宜我省中低海拔地區(qū)。 該品種綜合表現(xiàn)為產(chǎn)量高,穗大粒多,有效穗多,結(jié)實率高,群體整齊;稻瘟病抗性優(yōu)于對照,耐冷性較強,食味品質(zhì)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