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寧夏大學主持承擔的國家星火重點項目“寧夏設施園藝優質高效安全生產關鍵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圍繞設施蔬菜、果樹優質高效安全生產的關鍵技術環節,優化集成示范推廣國內外和自主創新科技成果,建立設施園藝節水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促進了寧夏設施園藝的高效可持續發展。
項目共引進8類蔬菜41個品種,篩選確定番茄、茄子、辣椒等設施蔬菜26個。完成了寧夏設施蔬菜主推品種目錄。項目推廣適宜該區域栽培的設施桃新品種4個、杏新品種3個,推廣葡萄新品種3個、棗樹新品種3個、李子新品種2個以及果桑新品種1個,建立的200畝良種繁育圃,可年產良種苗木80萬株,年產值在160萬元左右。形成日光溫室蔬菜、果樹及育苗日光溫室現代裝備配套優化及環境綜合調控技術體系3套。在3個園區示范推廣了日光溫室智能補光技術;在寧夏引黃灌區、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建立了8個項目示范園區,推廣示范日光溫室智能卷閉簾、卷閉膜和灌溉分布式控制系統21套;在3個園區推廣了設施果樹、蔬菜行間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編寫了“番茄集約化育苗技術規程”、“辣椒集約化育苗技術規程”、“甜瓜集約化育苗技術規程”等7項技術規程。提出新建日光溫室培肥、輕度連作障礙設施土壤修復、重度連作障礙土壤良等3項技術方案。制定了番茄、黃瓜、辣椒基質栽培技術規程3項。建立便于一家一戶單棚應用的半自動化水肥應用系統1套。集成栽培體系3套、高產高效栽培模式3套,建立了1套集成環境友好型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控技術體系,完成了設施蔬菜農藥安全使用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
項目建立了設施農業網上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形成7套動畫模擬系列培訓系統,制作了1套培訓光盤。舉辦培訓班89場(次),組織現場觀摩15場次,發放技術資料20000余份,培訓農民19277人次,培養農民技術員、農民生產能手312名,培養青年科技骨干3名,重點培育10名科技大戶和5個農村專業技術合作社,各地農戶、地方科技人員參觀示范區1萬余人次。
參與企業通過應用環境調控綜合技術、設施果樹節水高效安全生產模式、蔬菜種苗生產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012.4萬元。項目建立核心示范基地4個,面積1.36萬畝;在銀川市、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設施園藝生產基地示范推廣4.62萬畝;輻射帶動全區30萬畝設施園藝基地生產。項目核心示范基地設施蔬菜平均產量提高23.1%以上,設施果品平均產量提高10.2%,優良商品率達到90.3%以上,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12.4%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12.6%以上,綜合經濟效益提高25.1%。
項目重點轉化的科技成果促進了優新栽培技術推廣,加快了設施園藝的區域化布局、規范化種植、節本增效栽培和設施園藝產品安全生產,培養了一批基層農技人員和技術農民,促進了農民增收。項目在持續提高蔬菜作物產量的同時,阻控土壤功能衰退,修復并保持土壤健康,全面改善了設施土壤環境,提高了土壤肥力和保水蓄水能力;示范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節約了水資源;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無害化防治技術減少了化肥、農藥投入,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